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思考

2023-10-20 22:07
学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评价

宁 鑫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新课标也强调开展当前的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是开展中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就成为当前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点。其中,备受教师关注的是如何高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动”起来,而活动教学就成为很多语文教师所尝试的方式。但从其实践效果来看,活动教学确实使课堂氛围更热烈,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更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活动效率不高甚至课堂无序的问题。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研究与思考。

一、教学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

教学活动这一概念与活动教学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渊源,兴起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发展于近代浪漫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潮,最后形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我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与之密切关联,20 世纪90年代活动教学理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我国逐步传播开来。进入21 世纪,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活动教学成为一线教师的关注点,教学活动被这样定义:它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有效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下,学生自主参与且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和交往的活动。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教师设计相关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下,学生能动性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主体认识、交往互动、实践探究中得到有效发展的活动过程。

二、新课程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具备的特点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具有这些特点:

1.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促进教学变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2.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收获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的过程中,还能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

3.明晰教师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即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要切实发挥导学作用,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努力做到不包办也不代办,还要不缺席也不旁观。

4.兼具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中学阶段,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其参与课堂的能力也有较明显的差距。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设计的整体性出发,使学生整体上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开放性则是指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开放性,即在活动内容上丰富多样,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则是指在进行语文活动时,教师并不是程序化地开展活动,而是根据学生的反应和需求及时进行灵活性的调整,切实发挥活动助学的作用。

三、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偏离语文“轴心”。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活动的目的是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泛语文化”的问题,即在活动中虽然热闹纷呈且形式多样,但“语文性”大大弱化,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收获较少,这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错误认知。

2.教师角色定位不清楚。开展活动教学是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要求语文教师改变原来掌控课堂过多的问题,特别是要改变长时间应用“满堂灌”教学法,把课堂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受此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已经在改变“过度主导”的问题,但却出现了“缺乏作为”的新问题,它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细致、科学的设计,导致学生活动效率较低;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在活动中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准备,缺乏必要的教师活动,导致教师完全成为“旁观者”。

3.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充分发挥。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并且都能够获得一定的收获。但在语文课堂活动教学中,经常出现少数学生的“独舞”,而部分学生则成为“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未发挥出来。

4.无效活动较多。部分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其关注点往往放在对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即哪些方式能够使课堂热闹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对设计活动的必要性和适宜性则考虑不够,甚至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误动”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也缺乏精准的指向性,所以学生讨论活动经常偏离主题,部分学生甚至没有掌握讨论的方法与技巧,这就造成了无效活动较多的问题。

5.缺乏对活动的有效评价。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诊断、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开展课堂活动环节也离不开及时、有效的评价。但部分教师对评价环节的关注度不够,评价语言缺乏精心设计,经常出现简单、随意的评价现象,部分教师甚至没有评价。这会导致学生不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清楚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影响活动教学的效果。

四、新课改背景下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强化研究意识,以课标为指导设计、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载体,其中心目标还是要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来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这也是开展中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了使语文课堂活动不偏离语文“轴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强化研究意识,把对教材文本学习内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要在学段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的基础上来科学地设计课堂活动,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进行有效的过程体验结合起来;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是开展课堂教学的辅助性资源,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时一定要把课程性质与资源特点进行紧密结合,特别是要重视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把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舵手”的角色,时刻引导学生不要偏离语文主题的“航向”,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2.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其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教师素质要求更高,需要语文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切实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理念上,语文教师一定要特别关注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度研读,不仅要准确了解课标内容与要求,也要真正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意识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所在,并且要充分理解以生为本的内涵,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在知识储备上,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强化对新教材的研究,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变化趋势有意识地充实教师的知识体系,这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才能够驾驭这些新内容,确保活动的稳定推进。在教学技能上,在活动教学的课堂中,学生的自由度会有明显的增加,课堂教学推进的不确定性更大,这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更高,也就意味着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对此不仅需要语文教师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也需要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总结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活动,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依然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收获。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就要注意进行科学的设计,如对活动中问题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满足;针对部分学困生无法有效参与的现状,教师可以提前调整学生的活动方式,可以把合作学习教学法融入进来,通过“以优带弱”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当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一定要适当调整活动的进度,或者发挥教师导学的职责,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回归课堂教学活动的正轨,确保课堂教学活动能够稳定、有序推进。

4.分类细化,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学涉及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不同的板块特点不同,其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也有差异。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分类细化,确保活动的契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开展朗读类教学活动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把诵读活动与小组竞赛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推选代表进行展示,而在展示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进而促进学生逐步提升其诵读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评与引导,必要的话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做示范,这对学生诵读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而在进行对话类活动教学时,它涉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教师在给学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减少陈述性对话而增加探究性对话,这样能够使对话活动朝着更深层次发展。其次,重视引导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思维参与和语言能力的锻炼,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要重视给学生营造宽松平等的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活动实效。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要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指导,科学地选择评价方式,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挥评价的导学、助学功能,结合学生的课堂活动形式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在评价内容上,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关注,力争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语言上,切忌生硬或者打击性语言,而要应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师要以科学的原则为指导,不断细化和优化开展活动教学的方法与举措,把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密切结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评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