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

2023-10-23 05:51熊顺风
家长 2023年23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数学教师

熊顺风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二中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深远的影响。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并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新课改的实施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尊重学生主体性、强化教学实践性、构建立体性教育平台成为当前阶段教学改革的核心。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实践性强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但是,依托“综合与实践”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的教学策略,推动综合实践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设计需做到多维度分析

(一)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实践主题

在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学主题和目标出发制定实践主题。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主题,即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再根据教学主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实践主题,以使实践活动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的教学整体。

以“几何图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时主题进行综合实践设计。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教室中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形状和特征。通过观察和交流,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模型或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实物的形状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如观察一张桌子的形状后,能够抽象出一个长方形,并理解长方形的特征。最后,教师可以结合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想象”活动,提供一些几何图形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通过几何图形想象出对应的实物形状,使学生观察一个三角形的图形后,能够想象出一个三角形的蛋糕或山。

结合课时主题进行实践设计,学生将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应用和魅力,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同时,学生也将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几何想象能力和图形转化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同时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结合学生主体,做好内容更新

要想切实做好初中数学课程“综合与实践”的设计,教师还需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做好内容更新,吸引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探索实践当中,使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还是以“几何图形”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时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探究性的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设计和更具趣味性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探索当中,从而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几何图形大拼图”活动,提供一组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大图,让学生合作完成拼图任务。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先观察每个几何图形的形状、边数、角度等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正确的拼图位置。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能培养观察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做好有效拓展与延伸。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几何图形之美”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周围环境中寻找各种几何图形的实例,如四边形的窗户、圆形的树洞、三角形的旗帜等。学生可以拍照或者绘画这些几何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应用场景。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学生将学到的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又能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发现能力,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依托拓展资源,做好综合实践

综合与实践课程设计除了需要遵循课时教学主题和目标、尊重学生主体之外,还需要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需要用更具拓展性的视角开展教学,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拓展,让学生在更真实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以“数据的分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拓展课堂外的教育资源,以丰富的资源来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提高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实地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或者周边环境,收集一些真实的数据,如人口数量、交通流量、环境污染指标等。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相机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如制作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规律。

教师还可以结合互联网进行数字资源拓展,准备一些与数据分析相关的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和阅读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探讨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在线数据分析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据分析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可见,结合主题内容进行资源的拓展与融合,可以用更具拓展性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推动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课程实施需做到立体性指导

(一)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其自行探索

在做好综合与实践的课程设计之后,教师还需要依托设计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与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需要做好师生之间主体的转换,用更具引导性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探索与发现,在发现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以上述“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为例,在实践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内容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思考和创意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然后用纸张、剪刀等材料制作出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从而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意。

其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由其他学生根据作品进行拓展与延伸想象,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具象成为具体的实物。这样的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个性展示与实践的空间。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实物,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通过观察与发现,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此外,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和运用,如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模型、图纸、尺子、直尺等供学生使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

至此,教师通过此方法引导学生在“几何图形”课时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拓展数学思维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主体出发,开展更具交流意义和拓展性的小组合作式的实践活动,使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探索数学问题,拓展数学思维。

以“几何图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此课时教学设计拟定一个学习主题,如“某公司需要设计一个标志,标志的形状是一个正六边形,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确定正六边形的各个角度和边长,并在标志上绘制出准确的图形。”让学生通过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形式,加深对几何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 名学生组成,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以实现合作互助的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开始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如让学生用直尺或者量角器测量正六边形的角度和边长,或让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性质)推导正六边形的角度等。在小组成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当地对其进行指导,引导其思考和发现问题,并鼓励其在组内展示自身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最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选出一位代表,讲述自己组内所提出的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将这些方案绘制成几何图形进行展示。

可见,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共同交流探讨中实现数学思维的拓展,同时也在交流合作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

(三)家校立体性合作,实现多维指导

在课程指导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通过校内资源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指导之外,还需要做好课时、内容和平台的拓展。比如,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家中与父母进行实践沟通和探讨,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性探讨,让学生能够与父母进行深度沟通与交流,既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以“几何图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依托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这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课后的实践指导。

首先,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让学生与父母一起进行实践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准备两个废旧瓶子,一个较高的和一个较矮的,并找到一个阳光直射的开阔地。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与父母先将高瓶子放在地上,再将小瓶子放在大瓶子影子的顶端,接着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量小瓶子的影子长度和影子顶端与瓶子顶端的距离。

其次,让学生与父母一起记录测量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绘制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示意图,并在图中写下测量的数据。

最后,让学生与父母一起讨论如何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高瓶子的高度。

至此,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的课后实践探索,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增强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数学问题探究能力和解决能力,为培养数学素养和构建家校立体化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四)落实拓展性实践,实现有效反思

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行资源和平台的延伸与拓展,用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具延伸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和内化知识实现自我的有效反思,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产品对比与售价分析”实践拓展活动,选择一种常见的日用品或食品作为对比产品,如牛奶、面包、洗发水等,任务是在不同超市或地区收集该产品的售价数据,至少要收集三组不同的数据。

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前往不同超市,或通过互联网、手机应用等方式收集数据。学生需要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将不同超市或地区的产品售价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以便后续分析。

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计算平均数、比较大小等,分析各个超市或地区的产品售价差异,找出价格较高或较低的原因,讨论可能影响价格的因素。

最后,教师需要让每个小组向全班进行报告展示。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收集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教师则引导全班对各组报告进行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不同的见解。在分析与研究数据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反思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还能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超市或地区的产品售价,使其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和理财,增强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生活智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为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如何拓展实践主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做好家校之间的合作共育,构建拓展、立体的多维度教育体系,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数学教育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