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另一种解法

2023-10-24 03:41
新班主任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丽丽小强班会课

□ 王 洋

万玮摄

虚报分数的小强,有话直说的丽丽,以及其他吃瓜群众,在我的班级里也有过。有些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直接戳穿,杀一儆百,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或许有作用。但是,我们不妨在这里探讨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维持秩序,保护自尊

众目睽睽,疑窦丛生,吃瓜群众如果一直盯着小强,接下来的课该怎么上下去?所以,为了确保正常的上课秩序,我会先以正向的语言消解他们的惊讶:“我觉得肯定是因为小强最近对数学很上心很努力,刚刚数学老师还向我夸小强呢。我们也要继续上心哦!”暂且搁置小强事件,开始上课。

处理学生问题时,尊重、保护隐私和关爱是首要的,是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知道小强成绩的我并不会戳破他的谎言,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以维护他的尊严。课后私下与当事人沟通,包括但不限于小强。因为在我看来,这件事情反映出班级建设的主题:学习、诚信、人际关系。

分类讨论,寻找缘由

原因找对了,抓准了,问题就有解决的希望。在这件事中,我们要关注4 点:1.小强为什么会谎报成绩?为什么非得和同桌悄悄说?为什么不是大声说、和全班同学说?是害羞还是淘气?2.丽丽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老师大喊?是她惊喜同桌的进步而期待老师表扬呢,还是她洞悉一切故意想让老师呵斥同桌、让同桌出糗呢?3.其他吃瓜群众是什么态度?是相信多一点还是惊讶多一点?

我会找一个空闲时间,一个隐私安全的地点,舒服地坐着,分别和他们这么明亮地对话。

1. 和小强的对话

“我好像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刚刚你和丽丽说你考了92 分啊!”

第一句绝不是劈头盖脸的批评或者灌输,也不是指出他的问题,而是提出一个现象,期待他能给出解释。

如果小强是一个害羞且善良的孩子,只是抹不开面才撒了个谎,我会往学习策略上引导:“小强,我呢,数学也不好,初中曾经考了28 分,但自从我考了28 分后,我的人生就出现了转折,你觉得我做了什么?”“小强,我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把数学慢慢补上来,你需要和数学老师好好讨教一下吗?”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主要通过共情和启发性提问,帮助小强找出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那为什么丽丽刚刚对我大喊你的事情呢?同学们为什么要惊疑地看着你呢?”第三个问题是帮助他分析他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在班级里建立与他人的联结。

如果小强是一个故意捣蛋的孩子,只想当“显眼包”,那我会送他一个人情:“小强,你好厉害啊!你准备准备,下一节班会课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不管我是否知道他考了29 分,第一句话的基调就是我相信他,我称赞他,我给他机会展示自己。当然,他可能会道出实情,也会婉拒,但我要做的是一以贯之:“你看看,我刚刚不是还给你圆谎了吗?我跟同学们说你是因为努力才考到92 分的,这可怎么办?要不你帮帮老师好不好?你去问问别人是怎么学数学的,然后整理整理,在班会课上分享,好吗?”这样做就是逼一把,推一下,让他能够收集数学学习方法。“但老师只能帮你圆这一次谎哦,下次你要考出让自己满意的分哦!”最后利用他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心理,再推他一把,让他好好学数学。

2. 和丽丽的对话

“丽丽啊,刚刚你是在为小强的进步而欢呼吗?你真是一个有爱的好孩子。”

以积极正面的假设打开对话。如果丽丽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当然为之欣喜,我会继续补充:“丽丽,小强能有你这个同桌真的非常幸运!那么,你们以后要继续当好同桌,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哦!”

如果丽丽已经识破了小强的谎言,故意说出来取笑他,那我就说:“丽丽啊,你的火眼金睛真厉害,老师刚刚都没发现。但我们复盘一下,刚刚你的喊叫是不是给班级造成了小小的波动呢?我们以后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安静解决问题呢?你有考虑过小强为什么会对你说谎吗?”通过反思,帮助她复盘自己行为的影响以及遇到类似情况更好的处理方法、共情的技巧。

3. 和同学们的对话

“同学们,我们之前都惊讶于小强的进步,我相信我们都很好奇他是如何取得进步的,今天我们班会课的分享人是小强。”

这里又有多种可能。第一种是小强勉强分享数学学习经验,那我可以继续让学生补充:“小强提供了小强经验,可以看出来他真的下了苦功夫啊!那你们呢?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将这节课变成数学学习经验分享课,甚至延伸到其他学科。

第二种是小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羞于分享,丽丽也意识到自己的鲁莽,那么完全可以在征得小强和丽丽的同意后在班会课上讨论这个案例。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强,你会对丽丽谎称自己考了92 分吗?面对29 分,小强该怎么做?”“假如你是小强,遇到了丽丽这样的同桌,你做何感想?”“假如你是丽丽,你觉得这事情你错了吗?如果错了,那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假如你是吃瓜群众,当你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不同反应体现出你看待世界用的是什么滤镜哦!是善意的滤镜还是恶意的滤镜。”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小强、丽丽和同学们才能慢慢缓过神来,受到一点点启发,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当然,后续还要持续关注,毕竟德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关注年龄,发展道德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将儿童的年龄层次划分为:前习俗阶段(4~9 岁),习俗阶段(10~13 岁),后习俗阶段(13 岁以后)。他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普遍存在与其行为不一致的现象,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不同,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

那我们就要意识到,孩子知道撒谎、推波助澜、质疑取笑他人是不好的行为,但他们还是会去做,这并不是道德的沦丧,而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做的不是批判,而是互助,一起成长。可以通过个别交谈、集体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以集体的智慧推进道德的完善与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的问题也不可能用一个通用的解法。这需要教师在鲜活丰富的教育情景中对症下药。教育的美妙在于相信有另一种因果关系,另一种解法,不是吗?

猜你喜欢
丽丽小强班会课
“花样”班会课
快点 快点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画一画
潘小强
I love my family
赖丽丽
小强爬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