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CT和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2023-10-24 10:56冯阳宁尹志斌罗国明
影像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压缩性椎体例数

冯阳宁,尹志斌,罗国明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526060)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椎体在暴力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主要发生于脊柱骨部分[1]。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表现与压缩程度、是否发生并发症有关,并且决定了治疗方案[2]。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稳定性骨折,骨折端发生再错位的概率低。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后,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影响脊柱的生理曲度,引发后凸畸形[3]。同时,骨折可能形成对于神经的压迫,导致神经损伤。因此,及时、准确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十分重要,可以确定患者骨折类型、判断压缩程度等,从而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体格检查、血常规、影像学检查均为临床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依据。体格检查涉及体位、压痛、畸形、感觉、反射等项目,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骨折,但是对于骨折的具体位置、类型等无法确认[4]。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最重要的手段,常用X线、CT、MR[5]。X线可以判断骨折是否存在[6];CT检查可以发现骨折并且判断骨折引起的局部损伤[7];MR检查的优势在于判断软组织损伤是否存在[8]。CT与MR在当前临床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上应用最为广泛,是疾病确诊的主要方法。但是,CT与MR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限制,受到仪器设备、检查医生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误诊或漏诊[9]。为了提高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需要对CT与MR实际应用操作、注意事项、技术原理等进行全面分析,熟练操作检查仪器。对比CT与MR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能够为临床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可靠依据,并且积攒一定临床经验。本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73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了CT检查、MR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73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性别:男性43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62岁,年龄均值(70.64±4.64)岁。骨折发生时间:1-5小时,平均(3.24±0.45)小时。体重指数:20-24kg/m2,平均(22.64±1.02)kg/m2。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认知良好;②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参加;③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CT或MR检查禁忌;④部分资料缺失。

1.2 方法

1.2.1 CT检查

检查前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说明初步诊断结果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CT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流程、准备工作等,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嘱咐患者去除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询问有无CT检查禁忌。指导并协助患者仰卧位,对CT检查仪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调整管电压120kV,设定管电流203m A。螺距设置为1.5。设定扫描层间距3mm。CT扫描窗宽250HU、窗位50HU。对患者进行症状明显椎体部位扫描,同时对邻近区域进行扫描。CT扫描采取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完成后将获取的CT图像资料统一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利用容积重建技术等对CT图像进行处理,获得三维CT图像,对椎体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CT检查由同一组CT医生操作,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检查使用的CT检查仪相同。CT图像最终由2名高年资临床医生通过双盲法阅片,给出各自对于疾病的诊断结果。如果诊断结果相同,可以直接对患者确诊。如果诊断结果不同,则需要加入1名医生,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最终确诊。

1.2.2 MR检查

检查前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健康宣教,主要介绍MR检查的相关事宜,包括检查前准备工作、检查注意事项、检查费用等,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安排检查。嘱咐患者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钥匙、首饰等。询问患者是否佩戴含有金属的义齿、心脏起搏器、体内金属植入物等,由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宜做MR检查。对符合MR检查要求的患者进行体位指导,让其卧位接受检查。采取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方位对患者有明显症状的椎体进行扫描。扫描序列采用T1WI、T2W I。扫描参数:①T1WI:进行矢状位扫描时将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设置为625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设置为8ms,扫描层厚5mm,扫描层间距1mm。②T2W I:采取矢状位扫描序列,将TR设置为2577ms,将TE设置为100ms。轴位扫描时设置TR 2772ms、TE 100ms。扫描层厚4mm,扫描层间距1mm。③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进行矢状位扫描,设置TR、TE分别为3943ms、80ms。扫描层厚4mm,扫描层间距1mm。MR检查医生为同一组,使用设备为同一台。MR检查完成以后,获取的MR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MR最终图像结果交由高年资的临床医生阅片,医生数量为2名,应用双盲法阅片,给出各自对疾病的诊断依据,诊断结果相同情况可以直接确诊。诊断结果存在差异时需要加入1名医生,少数服从多数,确诊后将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1.3 观察指标

以综合检查结果、手术结果为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依据(金标准),计算CT检查与MR检查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并进行对比。诊断准确性指标包括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诊断结果显示为椎体压缩性骨折,记为阳性结果。诊断结果显示为其他椎体病变、损伤,记为阴性结果。诊断符合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诊断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诊断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属于计数资料(以n,%表示)。数据资料全部导入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χ2检验方法。统计学处理结果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73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过综合检查后,确诊为椎体压缩性骨折64例、其他类型椎体损伤9例,即阳性64例、阴性9例。MR检查结果:阳性63例、阴性10例。其中假阴性1例(漏诊)。CT检查结果:阳性60例、阴性13例。其中假阴性8例(漏诊)、假阳性4例(误诊)。MR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与CT比较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结果及统计学结果如表1。

表1 CT与M R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果对比

3 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上有比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多数是中老年人,引起骨折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意外滑倒摔伤等[10]。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代谢疾病,增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概率。另外,骨肿瘤、骨结核等疾病会造成患者骨密度下降,增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11]。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疾病特征是椎体高度降低,引起患者椎体疼痛、局部肿胀、活动受限,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早期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十分重要,确诊后对患者及时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判断椎体压缩程度,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助于骨折恢复,减轻疾病症状,获得理想的预后。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是获得理想诊断效果的前提,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影像学检查,常用X线、CT、MR,各有优势和不足,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临床技术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诊断方式的选择。

本次研究中,73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后接受了CT检查、MR检查,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对比MR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与MR均可获得一定诊断效果,两种检查相比MR的诊断效果好于CT。分析原因:CT与MR均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两种检查的技术原理不同,在不同疾病的诊断中效果也不同。其中,CT是一种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检查方法,可以分层扫描,扫描后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形成多角度的图像资料,为医生提供丰富的影像学资料,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出病变的椎体[13]。CT检查还可对发生损伤的椎体密度变化及形态改变等进行清晰显示[14]。患者因为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检查结果中能够看到骨密度下降,椎体后缘皮质可见双边征[15]。因为肿瘤细胞侵犯而发生的椎体压缩性骨折,CT检查结果中可以显示椎体的骨破坏程度,如溶骨性病灶、肿瘤对椎旁软组织侵入后导致损伤状况等[16]。由此可见,CT检查不仅能准确判断椎体压缩性骨折,还可以对骨折的良性、恶性进行鉴别。但是,CT检查在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对于软组织肿块、椎管受累实际情况的检出与判断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现误诊[17]。另外,CT检查通常仅针对脊椎进行扫描,应用范围有限制,对于椎旁组织肿块的扫描不够准确。MR检查可以对椎体进行多角度、多序列扫描,能够获得矢状位、横断位等多方位的图像结果,对医生观察椎体形态及损伤程度提供丰富的影像资料。同时,MR可以进行椎间盘、韧带及附件等图像显示,能够让医生对患者椎体进行综合观察与分析,在诊断骨折的同时,判断并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18]。MR在显示软组织、骨膜反应上比CT有优势,能够减少误诊和漏诊。MR利用磁共振原理成像,与CT相比不会对患者造成电离辐射伤害,安全性更高。但是,MR的检查时间比CT长,检查费用比CT高。因此,临床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选择CT与MR需要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到诊断准确性,又要考虑到检查费用,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症状是否明确、经济条件等进行合理选择,满足患者疾病诊断需求。

综上所述,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CT与MR均有广泛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MR的诊断准确率比CT高,是更为理想的诊断手段,但是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具体检查时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根据患者个人意愿采取相关的诊断,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压缩性椎体例数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