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2023-10-24 07:32李惠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苏联历史素养

李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自颁布以来,便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其中凝练出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不但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尺”、教学评价的“度”。五大核心素养并非茕茕孑立、孑然一身,而是遐迩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反映着五个不同方面的要求,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表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着历史教学,使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与能力,朝着立德树人的方向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尝试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大核心素养为引领进行教学设计,以期我们的教学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一、时空观念——穿越时空,“活”化历史

黑格尔曾说:“空间的真理性是时间,因此空间就变为时间;并不是我们很主观地过渡到时间,而是空间本身过渡到时间。一般的表象以为空间与时间是完全分离的,说我们有空间也有时间;哲学就是要向这个‘也字做斗争。”从他的表述来看,时间与空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只有将历史人物、事件放置于特定的、具体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中进行观察、分析与建构,才能理顺事件的前因后果,形成对史事的准确理解。这也就意味着历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能够巧妙地利用历史地图、时空坐标、大事年表等资源讲述历史进程,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呈现出语言浓缩、纲要式结构、容量巨大、覆盖面广的新特点。如何将骨感的历史变得丰腴,上出历史的味道,笔者以教材第108页《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为例,浅谈自己的一些努力和尝试。

二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的领土被苏、美、英、法四大国分区占领。由地图可知,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联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法3国要到达本国在柏林的占领区,就必须通过苏占区。美、英、法通过与苏联谈判,最后确定:美、英、法占领区与柏林3个占领区之间的交通由3条铁路、2条公路、1条水路及3条“空中走廊”组成。除此之外,禁止使用任何其他交通联络。1948年2月,美、英、法将各自占的领区合并,成立统一的西占区。美英为了加强对西占区和西柏林的管理,恢复遭受战争重创的德国经济以对抗苏联,于1948年6月18日单方面宣布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这一决定极大影响了苏占区经济的发展,引发苏联的强烈不满,对此,苏联宣布自6月23日起在东柏林实行货币改革,并以柏林位于苏占区为由将新马克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这意味着在西柏林出现了两种货币并存的局面。同时为了与西方对抗,6月24日,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煤、电、食品等供应,形成了二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面对苏联的封锁,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足见西方国家留驻西柏林的决心和为此而付出的高昂代价。就在美苏双方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苏联的封锁始终仅限于水、陆交通,却不包括“空中走廊”,这就为“柏林空运”提供了可能;而美国也没有采取军事手段与苏联硬碰硬,强迫其解除封锁,由此可见双方都给对方留有余地,色厉而内荏,尽力避免冲突升级。在长达数月的外交博弈后,1949年5月双方达成妥协,苏联让步,危机平息。虽然四方宣布解除在西柏林的非常军事行动,但是德国分裂的局面无法挽回。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定都波恩,西德享有自治权。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定都柏林,德国就此分裂。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人的一切活动也都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进行的,通过观察历史地图,穿越时空,使学生在时间与空间的双层架构中真切地感受美苏这两个二战时期的盟国在二战后第一次濒临了战争的边缘,知悉了柏林之殇的缘由,明确了第一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承上启下建构起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强化了对冷战的理解,不仅使鲜活的历史跃然纸上,而且借此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将核心素养平稳落地。

二、史料实证——实事求是,追寻历史的真相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由证来”“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些都在说明作为实学的历史学,符合史实的材料是追寻其真相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讲解历史的时候,要实事求是,秉持史料实证的态度,善于去伪存真,使用经过严格的辨析、验证被证明可信的史料以使学生从中体会最为客观、真实的历史,并据此还原真实的历史,提高运用史料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在讲解马歇尔计划的时候,笔者使用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所有)接受这一法案的国家,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的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

——《欧洲复兴法案》

材料二:1947年法国共产党在选举中获得1/4选票,并加入了联合政府,意大利共产党也获得了1/3的选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深恐苏联的势力西进……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据此设问:如何理解马歇尔计划“一箭多雕”?

通过对多元化材料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像侦探一样在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探究思辨,追寻历史真相,感悟历史真谛,如:①美国通过美援进一步加强了对西欧的领导,不但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还抵消了苏联的影响,进而控制了西欧(实质);②把西欧变成了它的商品市场;③稳住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抵制了社会主义革命;④马歇尔计划将东欧和苏联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弱化”意识形态的对抗,引诱东欧各国,在被苏联拒绝后又达到了离间苏联和东欧的关系的目的;⑤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到苏联头上等结论,从而将历史核心素养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还为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的现代公民奠基。

三、历史解释——构建情境,把握历史的逻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历史解释就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历史学之所以成为历史学,全有待于解释给他以生命。”这就要求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认识历史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在讲授古巴导弹危机时,为了让学生深切感知美苏双方为了寻求战略均衡不惜大动干戈,相互指责,互相大搞核讹诈外,还表现出为避免危机升级的谨慎态度,使用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微信聊天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在微信聊天的字里行间的细节里探寻美苏双方的博弈、妥协、理性与自我克制机制。

通过构建情境,引导学生“神入”历史,在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对话中,深入感知冷战之所以“冷”既是双方军事上势均力敌、相互忌惮的结果,也是二战的巨大威力所带来的深刻教训的反思。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客观上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洗礼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学生明白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只有从历史中来回到历史中去才能更客观、更真实地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逻辑。

四、家国情怀——立德树人,践行育人本质

“家国情怀”是对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超越,是探究和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历史教学不单单是向学生传递简单的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感受历史的情怀,拥有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形成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因此,家国情怀在素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具有无以代替的重要地位。

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后,笔者选择了如下材料:

材料四:德国阿伦斯巴赫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随着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不断拉大,42%的原东德居民认为自己是“二等公民”。在德国东部联邦州图林根州,这一比例高达70%。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希望政府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迎来德国“真正统一”的那一天。

——摘编自中青网《柏林墙倒塌30年德国人期待“真正统一”》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说:“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时至今日,柏林墙倒塌已30余年,但横亘在一些德国人心中的那堵墙却依然存在,并未消除。因此,要弥合东西部之间的裂痕,实现德国“真正统一”,德国还有一条漫长的融合之路要走。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但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为维护自身霸权统治,仍对中国采取一系列制裁行为,这意味着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尚存。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悄然发生着变化。

二战后德国发展的历史告诉我們,遏制与对抗没有出路,和平与合作才能共赢,只有超越意识形态,和平相处,相互尊重;结伴而不结盟,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合作共赢;以对话解决争端,用协商化解分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由此进行情感升华,激发学生对世界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高度认同感,“新冷战”时代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总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几堂课就能实现,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只有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潜心思考、勇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步步完善和发展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设计,才能顺应课改大潮,不负时代重托,真正践行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苏联历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