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2023-10-24 07:32王俪运马艳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减分层密度

王俪运 马艳

针对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纸面大量刷题的作业方式,这种作业方式往往存在区分度低、实验操作欠缺等问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笔者进行了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探索,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作业分层前的准备

1.学生分层

在一个班级中,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性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根据教学中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综合表现,将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A层是习学能力拔尖的优等生,对物理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思维能力比较强,可与C、D层学生一帮一结对;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对物理学科比较感兴趣,愿意学习物理;C层是对物理学科有一点兴趣,学习物理比较吃力,学习比较被动的学生;D层则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2.作业分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所以作业是需要精心分层设计的。作业可分为基础题型、拓展题型。A、B层学生要拓展、创新,C、D层学生则应强调常规、巩固。

二、作业分层的具体策略

目前常见的初中物理作业类型主要有常规书面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学科融合作业三种。

(一)常规书面作业

伴随课改的进程,基础题一定是当下考试命题的重中之重,对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的复习也需分层训练,如复习《电功和电功率》基础概念公式后,教师可以布置分层作业如下:

【任务单1】

(ABCD)层默写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公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每个字母代表什么?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CD)层:电灯泡上标有“PZ220-100”字样,请你设计几个题目?

(AB)层在第2题基础上,再加上一个条件,你又可以设计出多少题目?

(CD)层学生复习时重要概念、规律、公式要熟读、记忆。但,面对AB层学生教师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测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多问几个“如何”,如该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如何确定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层设置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基础概念、公式的理解应用就会更透彻。

对于综合应用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题型,教师更需分层设计,如复习《电功率》后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分层设计作业如下:

【任务单2】

两个小灯泡,分别标有:L1“6V,3W”L2“6V,2W”:

D层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可以求出什么物理量?

CD层若将L1接入3V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大?(提示:可用两种方法求解)

C层两灯分别串联和并联在6V的电路中,L1、L2哪个灯更亮?

BC層:将L1接在9V的电压电路中,要使得L1正常工作,该怎么办?思路:串联分压,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RX。(至少三种方法)

ABC层L1灯正常工作5min,消耗电能多少?

BC层将L1、L2分别串联或并联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两灯通过的电流之比是多少?两灯的电压之比是多少?两灯的功率之比是多少?

AB层将两灯串联接在12V的电路中,哪个灯泡会损坏?

A层如将两灯串联,两灯都不损坏,最大所能接的电压是多大?

通过一题多变,层层递进,任务单2覆盖了所有电功电功率知识点,要求学生有效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不同层次学生分层完成练习,分析解决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课堂讲评作业时,教师还可以分层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说错题原因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实践类作业

学生综合实践类作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重新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方案。教师引导的主要内容为组织、监控、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围绕主题任务设计实验和实施探究,将物理与自然、生活、社会、技术、环境联系起来,有动手操作、观察、测量,也有分析、推理、论证、运算,还有合作、交流、评估展示。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可分配项目链,将项目分解为多个小任务,由学生选择完成或合作完成。如在教学“密度”一章时,笔者布置学生实验:如何测一个物体的密度?作业设计如下:

【任务单3】

D层:测量一个小石块的密度测量器材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在A层次学生辅导下课后完成实验作业)

C层:复习托盘天平、量筒使用注意事项,简述一下实验方案。(单独熟练完成中考要求的密度实验操作作业)

B层:(1)为了测定小块橡皮泥密度(密度大于水)可选用的器材有:①弹簧秤、②量筒、③水、④细线、⑤烧杯,请设计三种不同的方案、写出密度的表达式并完成实验;(2)如何只用天平(含砝码)、烧杯和水测出硬币的密度,完成实验并写出主要步骤和密度的表达式。

A层:为了测定一正方体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可选用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刻度尺、大头针、水,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后实验,并写出每种方案所选的器材、实验步骤、并用所测物理量表示物质的密度。设计表格并填入相关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误差分析,总结测量密度的特殊方法。

任务单3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阶。创新实验是“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育的好抓手,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好途径。实践类作业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或实际操作中获得真实的物理问题,续而展开真探究、真思考,所以实践类作业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价值。

(三)学科融合类作业

跨学科教学体现的是综合性、应用性。设计以物理为主导的跨学科实践活动首先选好主题,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还要创造性设计实践活动。如在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制茶”中,通过采青、晒青、杀青、揉捻等多个驱动性任务,笔者带领学生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分析等方式设计实践活动。在整节跨学科实践课中,作业分层设置如下:

【任务单4】

D层:合作完成“制茶”实践活动;

C層:在合作实践中思考“制茶”背后的物理知识;

B层:解析“制茶”跨学科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思考融合其他学科知识运用到日常生产实践中;

A层:解析和工程技术有关的热泵烘干机工作原理。

学科融合类实践类作业能帮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从而理解知识、强化学习内容、促成知识体系建构;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迁移运用、批判质疑、解决实际问题等关键能力。通过对活动任务的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他们的优势领域完成任务,既能分工合作,又能有不同的收获。

三、分层作业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与以往教学评价不同,分层作业的评价方式应用适应性、挑战性的不同标准来衡量各层次学生,更多地考查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目标的情况。

1.分层作业的评价以激励为主,实施赏识教育。评价重在激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有坡度,有对比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如物理教师应倡导生活物理、实验物理,践行实验课堂、趣味课堂,践行初中物理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每次课堂开始前3分钟,笔者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展示,特别安排D组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根据学生的差异及分层的目标进行评价。我们以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评价,实现分层评价和评价的个性化。在对各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A、B、C、D四类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重能力、促思维;对于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揭示不足、指明方向;对于C层学生,应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D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一帮一指导逐步走向成功。如分层次设置课堂练习题目:A、B组设置拔高等能力检测题,AB组交卷后帮助D组学生;C、D组主要是基础题,或者D组为已做过的检测卷(重复)。评价都按百分制,这样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分层作业的评价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与目标的差距,通过评价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如A组学生突出思维训练,创新实验;B组同学重在错因分析、领学、讲评;C组强化高频考点题过关;D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熟悉新课标要求的实验操作。2023年笔者让一名上课爱睡觉、习惯差的男生去负责D组所有同学电学实验辅导,他乐此不疲、自信爆棚,在2023年中考实验操作中获得满分。当班级学困生较多,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评价中引入“嘉奖分”机制,分组检测,练习难度有梯度,但满分值完全相同。分层作业重视学生个体、个性的自主发展,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学生实践类作业《密度》评价表

留作业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在“双减”背景下,让学生通过分层做物理作业,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进思维发展,培养核心素养,这是我们正在实践并且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邱 艳◇

猜你喜欢
双减分层密度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