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爱相济法”在教育中的运用

2023-10-24 07:32滕朝章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梁班主任家长

滕朝章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严父、慈母、兄长、朋友……身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和学生交朋友,敞开心扉,使其心悦诚服地把错误的思想捆绑起来;可以扮演心理医生,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帮其克服和排除思想障碍;还可以扮演警察的角色,去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无论哪种角色,都应当使学生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和呵护,让他们在温暖中改正错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尝试运用“严爱相济法”教育、管理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结合几个体案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爱”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能够转化成学生的精神动力,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生纯洁的心田悄悄播下爱的种子,用爱指引他们的人生坐标,让他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老师的关爱很重要,课堂上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课外,关心他们的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和心理状况。在和学生接触过程中,把自己平时收集的小笑话、幽默故事,跟他们分享,这样做往往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只有当学生的心温暖了,才会以愉悦的心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1.爱是春风化雨般的温暖

爱是会传递的,师生之间的爱在不停地传播,在学生纯洁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不断地转化和升华。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温情的眼神、一次小小的帮助,都可以给学生送去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化解他们心中的坚冰。

案例一:小黄是班上的文艺委员,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学习也很刻苦。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我们正在上课,她的亲属来找她,说是她的父母在外地因车祸双双身亡。一个星期过去了,她回到学校。这天课前几分钟,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小黄背着书包准备走出教室,看得出来,她没有心思把书念下去了。我叫住她,对她说:“回到座位去,好吗?你的情况我都知道,希望你化悲痛为力量,为你家里的妹妹做好榜样,要学会坚强,并且,你只能选择坚强……”那一刻,我和同学们都流下了泪。她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掌声响起来了。在后来日子里,我都在悄悄地关心她。同学和老师的爱,让她站了起来,苦难的遭遇让她成熟了、坚强了,凭着顽强的毅力,后来她考上了重点高中。在那一年的教师节,我收到她的微信:“在我最孤寂忧伤的时候,你默默地给我慰藉、温暖,使我感动,我将把这一切视为最宝贵的馈赠,最宝贵的财富……”

爱的表达方式很多,但唯有饱含真挚情感的言语最具震撼人心的魅力。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抓住初中生身心处于青春期的特殊性,多给予他们心理方面的帮助。小黄同学因为家庭的变故,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是老师用真情的关爱把她留了下来,并最终学有所成。这个案例启发我们,认真对待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去化解学生心中的难题,解开他们的心结,扫除学生成长中的“攔路虎”,这样才会达到教育、教学的“双丰收”。

2.爱是协调关系的纽带

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授业、传道、解惑”,也需要每一个家长的积极参与。协调师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怎样协调师生和家长的关系呢?笔者的做法是:每个学期初,让学生在一个星期内写出一份总结和一份“悄悄话”,以此为依据,协调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关系。总结包括对自己学习情况、课内及课外的表现、突出的优缺点等的反思;“悄悄话”就是学生最想和老师交流的心里话,亦即心声,鼓励学生提出对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和愿景。根据学生的总结和“悄悄话”,老师针对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座谈、短信、电话、QQ、微信等交流方式,疏通、协调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捧出一颗仁爱之心。

案例二:有一次,一个女生的“悄悄话”这样写道:“老师,我觉得自己没有信心再继续读下去了。我与我妈根本无法沟通,我也不想和她说什么,她十分多疑,凡事都自作主张、自以为是,从来都不考虑我的感受。上个周末,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给我打电话,我妈正好在场,接过我的电话想知道是谁打的,一听是男生,她就蛮横地说:‘她不在家,你以后别再打来了!她挂了电话,就不问青红皂白地咒骂我,说我谈恋爱、不务正业。不论我怎么解释她都不听。我实在无法忍受,就和她吵了起来。爸爸知道后,还打了我一个耳光。从此,我开始恨他们,心里常常有一种离家出走的念头。老师,事后我问过那个男生,他说是想问问我,老师布置的周末数学作业是哪几题。我现在每日都活在我妈的猜忌、监视之中,我十分痛苦……”看了这个同学的心里话,我心里十分沉重。下午一放学,我就急忙驱车赶到这个同学家,和她的母亲进行了一次长达3个多小时的长谈。在谈话中,我告诉她,她的孩子在校表现十分优异,根本不存在早恋的问题,希望她尊重自己的孩子,给她自由成长的空间。后来,这个女生与家长的关系一日好过一日,成绩也稳步上升。我本人也和这位家长成为好朋友。

上面的案例启发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我们老师应当通过学生这一桥梁搭建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平台。只有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育工作才会进入良性循环,而三者之间的纽带就是教师的“仁爱之心”。

3.尊重是爱的前提和基础

“尊人者,人尊之”,这是教育家魏书生的教育理念。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从教30多年的经历,谈谈一点切身的体会。人有吃、穿、住、行的物质需求,还有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那些活泼可爱的学生,在成长和身心发育阶段,更有强烈的被他人尊重的需求。“尊重”,简而言之,即尊敬重视。在初中阶段,经常听老师和家长抱怨,这个时期,孩子的逆反心里特别强。是的,这个时期,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心理也有很强的变化。其实,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渴望得到充分的尊重,何况特殊阶段呢?在学校里,我们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比他们和父母呆的时间要长得多,那就更值得注意,尊重学生,以身作则,教育他们在尊重别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尊重教育应时刻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案例三:有一天上晚自习,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闻到一股浓烈的烟味,仔细辨别,来自一个女生,我很惊讶,随之便向全班同学发问:“课前,谁在教室里玩火柴?”结果没人回答。我又问:“那是哪个同学抽烟,主动站起来,否则后果自负。”结果还是没人主动承认,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我的眼睛直视那个女生,她低着头。我走到她面前,本来是很愤怒的想把她点名站起来,那一刻,我改变了做法,问道:“你看到有人抽烟吗?是不是你旁边的男生?”结果她还是小声回答:“没看见。”教室里的空气立刻紧张起来。我退回到讲台,调整了一下情绪,回过头,笑了笑说:“唉,今天我鼻子发炎,可能是我的嗅觉有点问题。”“哄——”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也笑起来。下晚自习,回到宿舍,刚要关门,那个女生跟进来,一下跪在地上,放声大哭,我立刻把她拉起来,让她坐下,给她纸巾,她情绪平静下来后,主动承认了自己抽烟,并说了自己抽烟的原因。她说:“数学科目我一向很喜欢,因为您从没瞧不起我。其他学科,我不喜欢,因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我,很郁闷,所以就学会了抽烟。”最后还反问我:“老师,我在你眼里是个怎样的人?”我说:“在我的眼里,你是个好女孩。第一,你很勇敢,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你很坦诚,把你心里的秘密告诉我;第三,你很聪明,活泼可爱,有正义感;第四,你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别人……我认为从今天之后,你会表现得更出色。”从那天以后,这个学生转变很大,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需要有宽宏大量的胸怀。尊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施爱于学生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要倾注爱心,更要懂得尊重和宽容,切忌不能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对他们进行急风骤雨般的狠批痛责,这样只会事与愿违,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严”是教育的基本规范

家庭教育中,过度的爱是溺爱,学校教育也是如此。身为班主任,我们在开展工作时,不能一味地向学生奉献“爱”,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严”。古语“严师出高徒”,也精辟地阐释了“严”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班主任的“严”应该包括“严格”“严厉”“严肃”等内涵,它是我们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行为规范。班主任的“严”具体体现在:班级管理的严肃性;约束学生行为习惯的严格性;处理违纪学生的严厉性。

1.“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根本保障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当从对课堂常规的严格要求做起。笔者的做法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做到:心到、眼到、手到,不得做与听课无关的事;坐姿端正,两手轻放在课桌上;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要动起来,亲自体验;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要争取一周有一次以上的发言。这样的要求看似机械、僵化,但它却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根本保障。

案例四:数学课堂上,我正讲课,一阵清脆的歌声响起,是离我最近的一个男生的手机彩铃声音。几秒钟后,铃声停了,教室里安静极了,谁也不敢出声。学生们在等待一场暴风雨的来临。我用犀利的眼光瞟了这个男生一眼,他的目光和我的撞在一起,紧张地低下了头。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用最平静的语调继续讲课。那一节课,课堂气氛出奇的安静。下课了,我用最严厉的眼神看着那个男生说:“跟我来。”手机被我收缴,并当场用他的手机拨通家长的电话,让他自己告诉发生的事情。最后,我告诉他:两种处理方式由他选,一种是和家长一起在本周内来取手机,并说明情况;一种是自己当着学生的面丢在垃圾桶里。不久,该男生领家长来找我,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并向我道歉。我借机向家长交换了不准学生将手机带进课堂的意见,并要求该生写一篇《我该如何使用手机》的反思,在周会课上和同学们做交流发言。其实学生用手机在学生中已经是普遍现象,借此机会,我给全班同学上了一課。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手机铃声干扰课堂的情况发生了。

笔者认为,育人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尽可能随时随地开展有益的认识教育,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样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还有,我们不但要指出不该怎么做,还要引导他们知道怎么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逐步形成了。

2.“严”是砥砺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意志品质、行为意识、道德意识、生活习惯等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意识形态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需要班主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随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早进行必要的说服教育和心理疏导。在这一方面,老师应当提出严格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的思想意识步入正轨,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案例五:有一天晚自习,我对204班进行数学测验,考试过程中,都很守纪,最后交卷时间到了,在几秒钟内,一个女生把数学科代表的试卷刚要向另一名女生传递,被我看到了,传递终止了,可我还是当场宣布,三名同学的试卷作废,以零分计算,并让她们自省,作出书面检查。事后,我还在班上组织一次“如何对待考试及考试的意义”的班级大讨论。这次讨论非常成功,全班同学不仅认识了考试的真正意义,而且深刻地认识到考试作弊可耻的问题,端正了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形成诚信、守纪的意志品质。在以后的所有考试中,我们班的学生均能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上面的案例说明,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班主任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和严厉的处罚,绝不姑息迁就,做“好好先生”。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除了严格要求学生遵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要求去做之外,还要结合实际制定班规班约、违纪处理办法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这样,不论是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还是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历练,我们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法”的形式将学生的行为规范固定下来,然后照章办事,时时刻刻都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引导。面对老师的严格管理,偷偷寄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坏思想、陋习气自然会销声匿迹。

3.“严爱相济”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爱是情,严是理,是情与理的统一;爱是励,严是束,是张与弛的统一;爱是根本,严是手段,是战略与战术的统一。“爱”与“严”是班主任工作的两大“法宝”。只有将“爱”与“严”结合起来,形成“严爱相济”的教育局面,才能创造班主任工作的“理想境界”。

案例六:原就读于昆明某中学的小梁新学期转到我们班。小梁的母亲很坦诚,和我说了一些关于小梁的情况:和丈夫离婚后,自己忙于做生意,孩子没人管,就养成了上网、谈恋爱、逃课等恶习。从这位母亲的口中,我知道小梁是个有不少毛病的“问题学生”,要教育好这样的学生,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找小梁谈谈。我把她叫到自己家里,让女儿把她叫进自己的卧室,我介绍她们认识,并暗示让女儿给她送一份精美的见面礼——一只精致小巧的玩具熊。之后,我借故走开,让她们在一起聊天。不大一会儿,她们两个谈笑风生,俨然就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我看时机差不多了,就把女儿支走,给小梁倒了杯茶,往她口袋里塞了把糖,然后说:“你大老远地来这里读书,妈妈又没在身边。希望你把这里当成你的家,以后常来啊!别人也许认为你是个坏孩子,但在我的眼里,你是一个好女孩,相信你会让更多的人喜欢你……”从此以后,小梁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乖巧听话、勤奋上进。

可是好景不长,大约半年后,小梁“旧病复发”,课余时间跑到街上进网吧,被同学举报,我把她叫进办公室,以极端严厉的口吻对她说:“一个人没有幸福的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消沉!我一直把你當成自己的女儿看待,没想到你会偷偷去上网,真让我失望。你应该明白自己为什么转学。这次我可以原谅你,但如果再有下次,我请你离开这个班级……”经过这次严厉的教育,小梁确实没有再犯错误,真正成为了一个好学生,后来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面对心灵遭受过创伤的学生,我们要用“爱”去抚平他们的伤痛;面对有许多毛病和缺点的学生,我们要用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用“严”去约束他们。严爱相济,方能使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健康地成长,并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在班主任工作中,“爱”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严”是教育的基本行为规范,只有将“爱”与“严”结合起来,才是创造出教育工作的“理想境界”,“严爱相济”是我们教书育人取得成效、造福社会的一大“法宝”,希望广大同仁能信之、懂之、用之。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小梁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小梁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补缺
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