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3-10-30 16:34刘莉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立德法治道德

刘莉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形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时期,教师的道德引导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帮助学生积累德法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发展的关键途径,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抓住学生主体的身心特点,结合知识目标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在日常授课中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强化课程育人功能,从思想、行为等方面入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突出立德树人目标,渗透德育思想

(一)在课本中发掘教育素材

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教材要体现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强化教材内容对学生生活的指导性。立足教材发掘教育素材是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素材的运用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德育素材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够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立足课本,建立课本德育素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渗透德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发现自己》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了解自身优势和弱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如何发展自己。学生正处于探索自身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结合教材中的案例,鼓励学生调动自身的成长经验,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成长故事或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未来的规划以绘画和制作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价值判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在发掘德育素材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德育素材。

(二)在学科融合中拓展教育素材

立德树人不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初中教育体系构建的落脚点,其他学科中蕴含大量能够渗透德育和法治教育思想的内容,教师可以科学运用相关素材构建跨学科课堂,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德育思想、深化学生认知。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跨学科教学和素材融合的相关经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资源的拓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科资源相融合的角度入手拓展教育素材,深化德育理念的渗透,促进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生成。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生之间》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尊重教师和教师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本课的核心是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语文和英语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类似主题的文本或相关故事,授课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在教学中融入与尊重教师、学会感恩相关的古诗词,以欣赏古诗词、诵读古诗词的形式强化本课知识,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在学科交叉和融合中拓展教育素材,强化学生对平等与良好师生关系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借助其他科目的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德育思想渗透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从而全面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营造立德树人氛围,在师生互动中强化德育引导

(一)创设德育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创设德育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道德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各种现实生活情境中做出正确选择,从而推动其全面发展。但由于部分教师授课方式和运用的素材相对单一,课堂情境创设的效果相对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丰富情境创设方式入手,结合课本知识营造学习氛围,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識的理解。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知道情绪调节的方法,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掌握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初中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情绪问题相对较多,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知识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以情绪控制和调节为主题的短剧展演活动,将课本上的案例转化为课堂中的现实情景,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渗透合理调控情绪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在相应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自信开朗、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工具和方法,提升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

(二)设计课堂问题,实现德育引导

课堂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和法律原则。通过课堂问题引导,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积极、互动和有深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针对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性较差的问题,教师可以从问题引导法的运用入手,在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指导下,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实践性的问题,循序渐进强化德育引导,落实教育目标。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与社会”,要求学生明确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生处在探索和认识社会的初始阶段,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相对较浅,结合学生实际和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意见,比如“个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用比喻句来形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除了相对开放的讨论问题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个人应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德育引导和课堂互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课堂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采取问题引导法不仅能够活跃学生思维,还能给予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跃立德树人课堂,在趣味课堂上强化教学效果

(一)以网络资源为依托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课程资料和信息,在拓展课堂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为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多重保障,但由于部分教师在运用能力和运用方式上存在个性差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信息化程度不同,导致部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创新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寻找并使用权威的、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生的需求。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不同人表现出的国家利益观念和行为,逐步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本课内容相对宏观,注重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针对这一实际,教师可以引入与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相关的教学微课,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相似主题网络资源的辅助下,进一步完善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理解,初步构建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和原则。教师还可以借助与维护国家利益相关的演讲视频、影视作品等,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认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必须始终立足学生主体的学习诉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同步发展。

(二)以教学活动为媒介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課堂教学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具备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作用。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处在培养兴趣和塑造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采取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促进课堂知识传授、概念理解与分析,鼓励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灌输式”的知识渗透,设计的课堂活动偏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影响了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发展提供支持。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学会正确运用各项基本权利,能认识和辨别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违法行为,了解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初中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教师可以以权利与义务为主题,设计道德与法治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参与竞赛来学习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还可以将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教学法融入课堂活动,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主题设计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作用落到实处。

四、完善立德树人环节,在巩固知识中强化道德意识

(一)在教学评价中强化道德意识

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进展,通过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教学效果,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但由于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评价环节的完善,设计评价标准时没有将学生的道德表现放在评价体系中,或占比相对较小,采取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导致课堂评价较为片面,不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丰富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的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交叉式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内容比较丰富,包括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等知识,要求学生明白如何践行平等、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由观,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评价,发挥其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与道德意识相关的评价指标,将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道德行为表现、价值观的理解等纳入评价范围内,转化为评价标准并呈现给学生,引导其在日常学习中注重行为和习惯的塑造,强化评价效果;在评价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测试外,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结合自身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提出自身在本单元相关道德理念上的长处,以提升道德意识;教师可以设立自评表或学习日志,让学生记录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成长和不足之处,作为调整学习习惯和个人行为的重要依据;教师还可以引入同伴评价,以交叉评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审视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以评价结果为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在作业设计中强化道德意识

作业布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上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提供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机会。传统作业设计强调知识性,以训练学生解决书面问题的能力为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新时代作业设计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发挥作业设计的重要作用,通过创新作业设计等方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作业中,降低书面作业比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五、结语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回应时代之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为学生能力素养发展保驾护航。在新时代起点上,教师既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也要关注课堂情境的创设和氛围营造,既要突出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上的作用,也要在巩固知识中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从多个角度出发,渗透德育和法治教学思想,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立德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