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策略

2023-10-30 10:06周承芳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视域教师应概念

周承芳

历史是初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学好历史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眼界,还有利于熏陶学生的思想,进一步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往传统单一地向学生传输知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基于大概念视域,逐渐将以往的课时教学向主题式教学转变,以呈现系统化、整体化的历史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

一、大概念与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大概念的概述

大概念一词起源于国外,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曾在《教育过程》中对大概念进行了解读,表示无论学习任何科目,都应让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这也是学习与运用知识最根本的要求。这充分表明学科基本框架的建立就是由大概念予以支撑的。之后,克拉克(Edward Clark)又结合J.S的研究对大概念进行了诠释,并表示其是对小概念进行理解与整合的一种大概念。埃里克森则表示,大概念所指的是学科中最核心的概念,也是一种立足某一事实可迁移的概念,抽象性与普遍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二)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

所谓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立足新课程标准及学科教学目标,确定明确的学习主题,而后以主题为中心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学习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知识关联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大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基于此,实施主题式历史教学能够将若干子概念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有概括性的教学内容,这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将知识结构化地记忆在脑海有重要帮助。

二、大概念视域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基于大概念视域开展历史主题式教学,其本质是将“大”作为教学前提,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学情,如思想认知、接受能力等,将零碎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将知识内容以同一主题的方式进行呈现的教法,既能有效串联零散的历史知识,还能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学习内容,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其次,有利于强化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从历史教材的编排来看,知识点存在显著的零散分布现象,这就局限了学生的有效记忆和探究。这时,基于大概念视域进行主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探究,不仅能促使学生从全局出发对知识体系进行精准把握,还能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此时,教师依照学生学情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提升历史学科教学效果。

最后,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相长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学记》,其本质意义指的是教与学是互相增长的,也就是说,基于大概念视域开展主题式的历史教学,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是促进自身执教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通读历史教材,梳理知识结构,详细掌握每个课时单元教学内容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实施工作,专业水平也能得到提升。

三、大概念视域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路径

(一)基于大概念视域提炼历史核心主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基于大概念视域实施主题式教学,第一个步骤就是提炼历史主题概念。

首先,教师应紧扣“大”字,抓住历史主线以及各单元之间的核心关联点,将主题概念提炼出来,为主题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前提保证。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是《近现代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两个单元围绕以下主题展开教学: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根本线索;运用史料对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并学习革命先烈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通过明确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主题,教师就可以提炼出主题概念,即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救亡图存。

其次,教师应明确教学的重难点。重难点知识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元素,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对该部分知识的教学予以高度重视,这对主题概念的选择与构建有重要帮助。仍然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内容为例,重点部分是让学生理解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难点部分是让学生明确中国是怎样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师提炼出主题概念“近代史的开端是侵略与反抗。”

最后,教师应关注单元标题。关注单元标题的内涵,并归纳单元教学的主旨也是提炼主题概念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现代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其核心概念就可以提炼为“民族危机与觉醒”。此种基于大概念视域提炼主题概念实施教学的方式,能使历史教学更精准,从而最大化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基于大概念视域明确主题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确定目标才能为接下来更好地开展工作指明方向。因此,基于核心概念统领实施单元教学时,教师也应明确教学目标。但纵观教学实践来看,以往按照课时精耕细作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处于固化和孤立状态,而且教学目标没有系统性和立体性。而基于核心概念开展单元教学,能够围绕历史学科的核心问题形成一个具有阶段、单元、课时的学习链。由此可见,以核心概念为统领实施单元教学,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可以将单元教学目标从细碎的知识点堆积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路径。基于此,制定单元目标时,教师应将核心概念作为统领,把握和规整单元内容的框架,从而明确核心概念统领下单元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基于核心概念統领开展单元教学时,应立足于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创建单元教学框架,从而对整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统整。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为例,在提炼主题概念时,已知这两个单元的主题概念是“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救亡图存”,因此可以将单元教学目标确立为“理解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意义以及存在的困惑”,以此为大概念视域下主题式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保证。

其次,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通常只能学习1~2个概念知识,需要教师对主题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循序渐进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为例,其核心概念为“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救亡图存”,这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其一,理解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进行救亡图存的重要性;其二,充分认识到各个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并反思经验教训;其三,充分体悟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救亡图存斗争的作用。通过对主题概念目标的细化,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对该部分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

(三)基于大概念视域进行主题教学设计

在基于大概念视域开展主题式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提炼历史核心主题,明确主题教学目标,还应树立新思维、新理念,积极优化主题式教学设计路径,改变以往单课时教学模式,紧扣“大”字,提取各单元中的主题要素,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有效串联,为学生呈现更系统的教学内容,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更高阶的逻辑思维,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些单元知识时,呈现了清王朝被推翻,而后构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的全过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原动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力改变了中华民族近代之后的发展方向。针对本单元内容的分析,教师可以提炼出大概念的主题“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几次社会变革”。为了使学生更清晰地记忆这些知识点,教师应紧扣“大”字进行主题式教学设计,让学生以大概念为载体学习小概念知识,从西方技术开始,到近代思想文化的盛行,共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为对外交流。以此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有效串联,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几次社会变革,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对各事件之间的关联进行梳理,构建起连接性的概念结构。这样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大概念下主题式学习的理解,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四)基于大概念视域合理提供主题议题

合理提供主题议题,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旗鼓相当的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基于大概念视域确定主题教学目标、整合主题教学资源后,实施大概念视域下主题式教学的关键一步,也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学习的有力途径。因此,在当前的历史主题式教学中,教师还应立足大概念为学生提供合理的主题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以教材为教学依托,也应以历史为教学中心,确定所议的主题,以此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困惑。这时,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思维能够得到深度碰撞,有利于学生切实掌握历史知识,发展自身的核心能力。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大概念视域为学生提供合理的主题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以拓宽知识边界,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详细了解学生的学情,而后将学生划分为旗鼓相当的几个小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议题展开思考探究,如“结合第一课导言中《汴河怀古》这一古诗及教材提供的两幅图,切实感知这一时期社会与经济的欣欣向荣,让学生评价大运河的功能及意义,说一说隋代为何覆灭?唐代在当时极为强大,这一时期所展现的繁华也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结合该单元二、三、四课的内容,从多个方面对唐代所获得的成就进行概述。结合单元主题知识谈谈自己对隋唐两朝发展的体会。”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切实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五)基于大概念主题视域运用思维导图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工具,就像人的大脑能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且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将思维导图运用在教学中,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点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串联,并呈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与大概念视域下的主题式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当前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基于大概念视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关系,使学生将教材知识内容的学习“由厚读薄”。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古代亚非文明》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其主题为“古代的亚非文明”,共包括三个课时,是显著的并列关系,且三个课时呈现的知识都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文化方面来看,都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呈现了自身独有的特征。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大概念下主题式学习,进行横向比较,立足于地理位置比较不同的地域,充分运用地图和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实现跨学科学习。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立足于文明发展演变的过程,以第二课时“古代两河流域”的内容为例(如图1所示)。教师立足大概念视域,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式的主题式学习,能使学生更清晰单元知识脉络,建立良好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促进主题式教学效能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涌出,基于大概念视域对历史主题式教学中的概念体系进行梳理和研究,能夠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分散与割裂的情况,并有效整合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一致性与完整性的学习。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探寻教学新路径,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大概念理念,通过提炼核心主题,明确主题教学目标,进行主题教学设计,合理提供主题议题以及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学科认知结构,高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视域教师应概念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