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

2023-10-30 10:06吴声孟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核心历史

吴声孟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自我革命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教育部门审时度势,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教育改革运动,为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历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意识和实证思维,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历来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承担着奠定历史学习基础,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重任,也是本次改革的“着力点”和“深水区”之一,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为了更好地指导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发展,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新标准),开启了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新篇章,也给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理论与模式的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领下,创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层出不穷,其中“问题教学模式”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普适性进入广大一线初中教师群体,给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更多新的血液与动力,助力广大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从教育改革的现实背景出发,结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就“问题教学模式”进行全景式探讨,助力当前历史教育改革深度发展。

一、问题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概述

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与践行具有多元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新的社会历史发展,培养新时代人才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创新的理念与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影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热点课题。

(一)“问题教学模式”背景概述

1.時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从古至今都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时代的进步以及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对义务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历史课程的改革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世界潮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人才,历史教学需要寻找创新的道路,帮助学生夯实学科核心素养,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历史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

历史是关于过去时空知识的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其本质是一种公民性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历史教学也要进行自我变革,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门总结以往初中历史教育经验,出台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提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主张,并给出具体的培养目标。此外,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也给出了新的规定,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创新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由此为本文的创作与研究提供更多的背景支持。

(二)问题教学模式的意义

作为一种创新的理念及方法,问题教学模式意义深远。区别于传统历史课堂,问题教学模式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重视问题教学,将“过程与方法”落脚于问题,强调教与学的探究性,增强了师生的问题意识,打破了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以问题探究平衡教学内容,以问题为载体,将外部动机内化为探究学习的动力,创新了以往的历史教学理论体系,带来初中历史教学新生态。

此外,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教师层面看,该方法的提出及应用打破了初中历史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实践盘活了课堂氛围,拓展了教师的思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对广大初中生群体而言,问题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历史教学的枯燥和呆板,以“问题”为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盘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与教师或同学之间的互动,让初中历史课堂更具有活力,帮助学生构建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提升家国情怀,最终获得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进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模式和方法之一。问题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具有更深远且丰富的内涵。该模式的核心是“问题”,通过多元情境的创设,提炼出核心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的发展。结合以上内容的讨论,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在新课程标准应用的背景下,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依托,最终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理论的支撑,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依据以下几种理论。

首先,依据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代表理论之一,其核心主张就是承认学习活动中知识的构建是一种主动性行为。学习者利用既往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进行认知和理解,这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要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该理论还强调,学习者知识的构建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如教学设备、教学情境的设置等,都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

其次,依据杜威的问题教学理论。杜威是“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提出了“从做中学”的理论主张。杜威认为思维来源于疑难,换句话说,就是先碰到疑难问题,然后才能思考如何去解决疑难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激发思维的过程,在思考中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问题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解决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最后,依据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是直接的,不适的环境才能激发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制造学习环境,营造不适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在课堂进行各种问题情境无疑就是给学生营造不适的环境,让他们在适当的紧张中更好地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帮助他们努力克服障碍和挑战,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的热情,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

问题教学模式类型众多,不同的课程内容及课堂环境需要不同的类型,此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教学还有自身的流程和结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问题教学模式类型探讨

教无定法,教学活动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样,问题教学模式类型众多,要结合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初中生学情和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类型。在初中历史课堂,常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

“问答型”问题教学模式。“问答型”问题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为提问式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在初中历史课堂,历史教师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究,然后教师引导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解答能力。

比如,在《百家争鸣》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从内容中提炼出几个核心问题,然后串联起整个课堂教学。

1.为什么叫百家争鸣?

2.百家指的是哪百家?

3.百家中各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4.百家中各家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5.为什么百家争鸣会出现在这个时期?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解决这几个核心问题,在“问题”中完成教学。

第二,“發现型”问题教学模式。“发现型”问题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不断地发现历史知识,获取历史信息,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该类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简单地在教材中寻找,而是带着疑问主动探究和发现,其中教师充当着引导者和“桥梁”的作用。鼓励学生探寻和发现并不是让他们放任自流,要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和条件,在探究方法上进行指导,在知识的发现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为例,教师在讲授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起义吗?”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材料的投放。这里,教师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后创设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素材,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教学”具有自身的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分析情境提出历史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分享。

1.创设历史问题情境。

罗杰斯的理论表明环境能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之前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注意,适当地制造紧张的情绪,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多元,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创设问题情境,“毛成吉思汗为什么能与唐宗宋祖相提并论?他做了哪些历史贡献?”

以学生熟悉的诗词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而且这些历史人物学生都比较熟悉,将他们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情境提出历史问题。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更好地引出问题,情境创设要做出合理解释,比如上文中为什么以毛主席的词为情境,而后指明问题方向。

比如,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教学中,关于大运河的开通知识的讲解,教师利用史料情境提出核心问题“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正反两个方面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又解决了历史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的设计讲究一定的技巧,要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以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

3.解决问题。

抛出问题以后,剩下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个体独立解决。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已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上完成问题的解答,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二是小组合作探究。有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可能过于复杂,学生个体很难完成,此时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成员的彼此帮助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百家争鸣》一课教学中,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以座谈会的形式,让不同组的学生分别代表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然后就自己的核心理念和主张进行辩论,教师总结发言,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激活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激情,具有突出的教学效果。

4.分享与交流。

学习是一个相互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分享与交流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问题教学也特别注重分享与交流。比如,在讲解“隋朝灭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提出“探讨和分享隋朝灭亡的原因”话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既提升了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取得多赢的效果。

四、结语

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初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各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层出不穷,助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构建。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问题”为核心,以“情境”为导向,以新课程标准为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盘活历史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开辟出一种新的初中历史教学景象,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践行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核心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