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传统文化 趣玩民间游戏

2023-10-30 10:06卢良燕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民间幼儿园游戏

沐浴传统文化 趣玩民间游戏

——基于幼儿园中班民间传统游戏的实践

福建省厦门市民立幼儿园 卢良燕

民间游戏是人们经验传承的结果,其内容与形式符合幼儿的需求。在幼儿园活动中融入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初步感知体验,让传统文化在幼小的心灵生根萌芽。本文以分析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为出发点,提出教师可以开展民间游戏主题活动,让幼儿形成初步经验与兴趣;顺应幼儿需求,生成丰富的游戏项目,如体育游戏和休闲游戏;更新材料和组合再创的形式,对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将游戏活动与五大领域整合,促进幼儿多元发展。与此同时,要重视基于家园共育的渠道开展民间游戏,让民间游戏走入家庭。

民间游戏是历代承袭的游戏活动,带着传统文化的浓郁色彩,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趣味。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符合幼儿的身心特质,而且通常具有材料简单、易于实施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在建设游戏课程时可以引入民间游戏活动,以满足幼儿成长需求。本文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分析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实现学习与发展的途径之一。民间游戏接近生活,具有质朴、纯真的气息,适合在幼儿园开展。开展民间游戏可以让幼儿“动”起来,帮助幼儿积累动作发展、认知思考、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经验。从民间游戏中获得的经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情境。开展民间游戏能够让幼儿感受童年的幸福体验,具有情感教育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快乐活泼、积极主动的健康幼儿。从更高的层次而言,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幼儿时期的教育在人生历程中起到奠基作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对社会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在幼儿教育阶段从幼儿视角实施民间游戏,可以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而为弘扬传统文化打好基础。

二、幼儿园教育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实践策略

开展民间游戏可以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载体,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教师在实施民间游戏时要注重保障幼儿快乐的游戏体验,并沿多向度进行延伸,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助力幼儿发展。

(一)借助主题探究,了解民間游戏的玩法

现代幼儿与精美的玩具和高科技电子产品相伴,很少接触民间游戏,相关经验不足。为了让幼儿了解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游戏,教师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探究这个世界。在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和幼儿利用家园、社区、网络等多渠道的资源,共同查阅有关民间游戏的资料,让幼儿初步了解民间游戏的种类及玩法。如,通过查阅幼儿知道了民间游戏有“跳房子”“滚铁环”“放纸鸢”“投壶”等。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对众多民间游戏玩法有了更深的了解,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各种游戏的玩法,并现场进行实践。如,了解“老鹰捉小鸡”后,几位幼儿便聚集起来,商量谁当老鹰、小鸡和鸡妈妈,尝试开展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协调合作方式,并加入游戏,为幼儿提供支持。通过持续开展游戏,幼儿逐渐了解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越来越轻松自如。开展民间游戏时,教师将幼儿的游戏过程拍照后并打印出来,和幼儿一起创设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游戏”主题墙,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述照片中的内容,以直观化、儿童化的视角呈现多种民间游戏的玩法。借助主题探究活动,幼儿走进了民间游戏的世界,培养了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二)丰富游戏项目,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以往幼儿园也开展民间游戏,但是活动内容单一,忽视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民间游戏时要着力丰富游戏项目,以优化幼儿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开展体育游戏,乐享运动。

体育游戏是民间游戏的重要类型,可以增加幼儿的运动量,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有别于幼儿园使用高结构器械开展体育游戏,民间体育游戏形式灵动,可以为幼儿带来别样的体验。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选取他们喜欢的、运动量较大、对技能要求较高且需要运用器材的项目,在体育集体教学活动中组织游戏,如“好玩的毽子”“投壶”“踩高跷”等,这些游戏大多包含一个特定的动作要点,幼儿可以通过游戏锻炼身体、健康发展。在活动实施前,教师引导幼儿自制器材,激发幼儿的参与意愿。

此外,教师重视开展无须直接使用器材的体育游戏项目,如“斗鸡”“推小车”“跨大步”“网小鱼”等。这些游戏需要两名幼儿合作,其中不少游戏都有着多变的规则,可以让幼儿乐此不疲地投入游戏。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多样,幼儿熟悉这些游戏后,在平时的活动中就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在户外自主活动中往往自发开展这些游戏活动。这些活动为幼儿的一日生活增添了生机,起到了强健体魄、陶冶身心的作用。

2.开展休闲游戏,体验童趣。

民间游戏包含许多休闲游戏,这些游戏用于在闲暇时光开展,充满童趣,其中不少都有益智作用。教师利用晨间谈话、离园前等活动,与幼儿一起回顾民间休闲游戏及玩法,丰富幼儿的游戏点子,如“东南西北”“剪团花”“翻洋片”“打弹珠”等。在这些活动中,首先,师幼一起开展,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基本的游戏方法,培养幼儿的兴趣。其次,幼儿自主生成游戏活动,体会游戏的多重玩法。如幼儿学会“剪团花”后进行自主想象,剪出了雪花状、荷花状、五角星图样的团花作品。幼儿在玩休闲游戏时还将其与生活活动相融合。例如,接触“东南西北”游戏后,幼儿将其与“剪刀石头布”游戏相结合,玩得不亦乐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兴趣降低,便开始探索其他玩法。幼儿发现,使用“东南西北”游戏可以帮助大家做选择,如午睡时幼儿喜欢听故事,大家便请教师将喜欢的故事写在“东南西北”上,睡前教师用玩游戏的方式选出大家喜爱听的故事。引入有趣的民间休闲游戏,让幼儿的生活更丰富,为生活增添了意趣。

(三)注重改编创新,优化民间游戏形式

将民间游戏用于幼儿园教育,可以对游戏形式进行适当改编和创新,使之更适应幼儿的需求。经过改编创新的民间游戏更具有灵活性,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

1.结合幼儿需求,更新材料投放。

民間游戏活动是历史传承的产物,其中运用的材料具有固定性。对民间游戏的改编创新往往体现在材料的创新上,包括替换材料、增加新的材料等,使游戏更具备可玩性。开展民间游戏时,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材料,优化游戏情境。情境性的游戏更能吸引幼儿,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例如,开展“滚铁环”游戏时,教师用矿泉水瓶分两边摆出一条道路,幼儿从道路中间滚铁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幼儿沿直线滚铁环,同时令游戏更有趣。幼儿熟悉玩法后,可以对矿泉水瓶的摆放方式进行微调,沿曲线滚铁环。

又如,传统的“推小车”游戏是纯粹的肢体游戏,不使用器材。在开展“推小车”游戏时,教师用材料为幼儿设置了两个障碍物,分别是宽20厘米的“小河”和凳子扮演的“假山”。幼儿要两两合作,推小车跨过“小河”,绕过“假山”,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胜出。除了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进行改编创新之外,也要鼓励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进行创新。材料投放是影响游戏实施效果的关键要素,通过更新民间游戏材料投放方式,为游戏带来更多乐趣,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2.活用民间元素,组合再创游戏。

将民间游戏中的元素与幼儿园既有的游戏活动相结合,可以生成新的游戏,这种改编创新的方式不是对民间游戏予以加工,而是让民间游戏中的元素成为其他游戏活动的组成部分。例如,开展民间游戏“玩沙包”时,教师将其与“快乐投篮”游戏相结合。“快乐投篮”游戏为幼儿提供沙包、海洋球、小篮球,以及与幼儿身高相适应的篮筐,幼儿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投掷。不同的材料投掷姿势不同、角度不同,所需力度也存在差异。在持续的实践体验和对比感知中,幼儿便能够提升能力、发展经验。在这个游戏中,民间游戏元素的加入具有过渡性的作用,可以让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此同时,能够丰富活动的层次性,让幼儿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增加游戏活动的乐趣。

(四)融合五大领域,深挖民间游戏的内涵

幼儿处于成长早期阶段,在此期间的学习与发展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个体的适应离不开多方面的智能。教师开展民间游戏时,可以将其与五大领域融合起来,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教师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发展领域相结合,对游戏目标和形式进行加工,让幼儿“在玩中学”,以深挖民间游戏内涵。

例如,将玩泥巴游戏与艺术领域相融合,引导幼儿用泥浆画画、用泥巴染布、用泥巴做出各种艺术造型,如冰糖葫芦、彩虹水杯等,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表现力。又如,将传统的“切西瓜”游戏进行改进,将游戏童谣变为“切西瓜,切一块;切西瓜,切两块;切西瓜,切四块。”同时引导幼儿跟随童谣做动作,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直观感知中积累数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将民间游戏与五大领域相结合,可以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化被动为主动,开展自主探究、自主创造,进而促进幼儿有效学习。游戏与学习的整合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发展幼儿积极的学习品质。

三、家园共育下民间游戏的实施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同时,教师创设基于家园共育的教育路径,让民间游戏走进家庭,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一)促进亲子互动,共同开展民间游戏

创设民间游戏课程后,幼儿积累了关于民间游戏的丰富知识与经验,掌握了很多游戏的玩法。这些游戏可以在家庭情境下复现,在亲子互动中展开。教师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游戏经验,并与家长一起开展游戏,将民间游戏的欢乐带到家庭中。许多民间游戏都适合亲子开展,如“揪尾巴”“炒毛豆”“踩影子”“跳房子”等。家庭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游戏器材,如为开展“好玩的弹珠”游戏购入弹珠,开展“翻洋片”游戏时和幼儿一起制作洋片等。这些游戏由家庭自主选择开展,在亲子协商中生成。“大手拉小手”的亲子游戏形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二)提供教育建议,引导家长科学陪伴

在家园共育民间游戏实施过程中,家长是陪伴者。家长陪伴幼儿的方式对幼儿的体验与活动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为家长提供教育建议,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突出“家长参与”“有效观察”“适时引导”的原则。家长参与原则是指家长要参与幼儿的游戏,真正将自己变成孩子;开展有效观察是指在游戏中分析幼儿的成长;适时引导是指家长捕捉关键时刻,开展亲子互动。如有的民间游戏要求较强的手眼协调能力,需要长期实践,当幼儿取得进步时,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交流成长心得,培养幼儿耐心和细心的品质。

(三)收集家长意见,丰富民间游戏项目

以家园共育的形式开展民间游戏,不仅可以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资源融入家庭,也具有反向的交流作用。有的家长熟悉其他的民间游戏项目,特别是祖辈家长在民间游戏方面有着较多的经验与心得,当亲子之间开展民间游戏时,也会激发家长的童年记忆。教师要注重开展线上互动,收集家长的意见,从家长处获得更多开展民间游戏的灵感,进一步丰富民间游戏项目,进而让幼儿沐浴传统文化、乐享民间游戏。

四、结语

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可以从幼儿的角度呈现传统文化,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与发展载体,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幼儿园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民间游戏资源,丰富园所游戏课程。开展活动时要兼顾幼儿自主和教师指导,使游戏融入不同的领域和一日生活中,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拓展活动实施范畴,让幼儿趣玩游戏、自主成长。

注:本文系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中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W2022Y013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间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