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2023-10-30 10:06高婷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素养

高婷

新课标理念强调了核心素养的落实,将其具体表现在小学英语课程中,凸显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在英语课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落实在实践应用上,才能完善英语教学体系,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此加深英语学科的教学意义,让教学真正助力学生今后的成长。所以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对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教师要注重对英语教学环境的改善以及学习理念的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英语、触碰英语、认知英语的机会,打开学生英语学习视野,全面提升小学生在英语课程中的语言能力,进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深化英语课程开展价值,助力学生综合成长。

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强调英语语言能力。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渐成为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成为还原英语学科本质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应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成了当前英语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理论分析以及策略研究。

一、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了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也成了当下英语课堂改革的热潮。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由于一些客观理念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的语言能力培养仍处于困境中,其原因以及相关问题体现为以下方面。首先,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师生关系依旧处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差,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导致语言能力的培养丧失主观能动性。其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理念以及学習目标的固化使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具体环节设计流于形式,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平面化,无法提升语言能力。最后,教师对课程的设计理念与创新意识缺失,导致课程枯燥、单一,既无法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能力培育环节和整体环境,英语课程整体开展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以上问题阻碍了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些问题,并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语言能力的意义与实践作用

(一)意义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背景中,强化小学英语课程中的语言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不仅能够落实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也能够落实英语这门学科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以及语言学习思维。从整体教育视角来看,核心素养需要学生能够将课堂内容转化为个人能力,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也应当将教学核心落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小学英语课程中展开语言能力的培养,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而言有着实践意义。从学生以及教师的细化角度来看,语言能力的形成以及英语技能的掌握能够真正助力学生成长,培养其对语言学科的认知以及语言学习思维,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个人发展具有实践意义。于教师而言,英语语言能力的侧重能够引发教师对英语学科的再认知以及深度思考,能够助力英语教师进一步优化整体英语课程开展方向,深度理解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以构建正确的英语课程教育观念,既能够提升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对英语教学整体事业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二)实践作用

在核心素养为主要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强化英语学科中的语言能力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作用。首先,以客观视角分析,语言能力的培育能够让核心素养与英语课程深层次融合,进而有效落实。语言能力培育的融入能够逐渐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知态度,进而解决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教师以及学生的主观视角来分析,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培养课程的设计有效转变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刻板思维,全面提升了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个人素养。最后,从宏观的视角来看,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能够助力国家文化建设,培养更多能力更强的多元人才,进而助力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一)转化课堂关系,营造学习基础

想要以小学英语课程着眼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培育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首先要做的是由教师主导,展开课堂师生关系的转化。只有转变师生之间的主被动关系,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以营造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培育的基础环境。在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语言能力培育对自身的作用,并以这一主观能动性驱动学习意识,改善学习状态。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课程这一良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尝试以趣味问答等方式转化在英语课程中的学习关系。如教师可以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提出趣味问题,如“这段动画片十分有趣,那么大家知道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什么吗?”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接触英语,引出英语课程。然后教师可以利用与简单打招呼相关的动画视频,并隐藏其翻译,让学生展开小游戏,猜一猜这段动画中展示了怎样的故事。此时学生会对以英语形式如何打招呼等知识内容产生求知欲,以此开展英语课程教学,并强调其中的语言应用与动画结合。教师以此提供一个契机,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动力以及学习目标,以此由学生的需求展开课程主导,让学生认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主体位置,为英语整体语言培养的课程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真实认知英语,形成正确思维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以及语言能力,需要真正了解英语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不同的环节带领学生真实认知英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意识,进而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视,并且尝试应用。在小学英语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更多预习环节以及课后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英语,形成科学的英语学习思维。例如,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以应用的性质设计预习环节以及学生的预习内容。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预习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家庭调研的方式展开预习,调查家庭成员喜爱的食物种类,并尝试以英文的形式进行叙述。从而让学生的课程预习落实在应用中,了解英语学习的使用途径。同样,在作业过程设计上,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实际性质的英语作业,展开语言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英语的认知。当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英语课程学习的目的时,才能真正在主观意识上形成语言能力培养与学习概念,进而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为学生构建正确的英语学习导向后,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英语学习是为了整体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英语技能的掌握,进而为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情境塑造课堂,优化学习角度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具体英语课堂设计中可以应用更为生动的情境,丰富课堂内容,以此让英语口语训练环节融入课堂,并将更多应用以及应用意识融入学生的思维,进而落实语言能力的培养,优化英语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日常的行程表,并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还原学生的日程安排情境。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借助多媒体营造的家庭情境,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展开角色扮演游戏。其次,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外出事宜,并通过情境的时间转化尝试使用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交流具体活动时间。最后,教师以学生的情境交流问题展开更具有代表性的重难点教学。以这种方式进行授课,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英语学科的特点,并且融入交流口语的应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全息情境的创设中,交流与碰撞能够提出更多对英语知识的需求,教师也可以以语言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中融入更多英语口语化的内容,让语言能力的培养课堂更具有实用性。

(四)多元融合互动,有效实践口语

在文化交流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以多元化的视角融入并展开趣味互动,让英语与更多学生的生活内容融合实践,并贴近口语应用,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落实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能够为学生展示英语应用的更多可能性,提供发展思路。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教学设計中,针对本单元英语描述感受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喜爱的音乐歌曲融入课程。如选择体现不同情感的英语歌曲,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歌曲蕴藏了哪些情感,并尝试用本课的英语知识表达自己的理解。这种趣味化的融入吸引学生参与、感悟,教师还可以将英文歌词进行同步展示,以此拓展英语词汇与口语用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学生交流音乐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温故知新的口语应用环节,由学生来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以及喜欢的原因,以有效增加实践口语训练环节。音乐话题的融入能够以英文歌曲为出发点,加深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知,带领学生了解更多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演唱英文歌曲,以趣味化的途径实践口语应用与练习。

(五)拓展语言实践,构建有机教育

语言能力的培养最终会落在学生的实践应用中,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设计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展开语言拓展实践,让英语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并且伴随学生成长,构建有机的英语教学模式。例如,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开展相应的英语主题活动,以此潜移默化地让英语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并以更多实践交流的方式构建活动内容,逐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敢说英语。在校园内,教师可以将美术学科与英语学科相融合,结合西方艺术美术课程开展西方名画欣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英语讲解员的身份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并鼓励学生以英语的形式表达自己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感受,进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与父母一起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同时关注展览中蕴含的英语知识,从而将实践拓展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教师还可以以线上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倡导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尝试以英文的形式与学生沟通,与学生一起学习英语口语。通过这种拓展语言实践的方式,让英语真正融入小学生的成长全过程,并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及方法,让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有效,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变革,英语语言能力是当下英语教学发展趋向,也是其核心目标。英语教师应当意识并着眼这一观点,探究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新颖的英语课程体验。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转化师生关系、真实认知英语、情境塑造课堂、多元融合互动以及拓展语言实践等策略,全面构建英语培育课堂,为教师提供全新的英语课程设计思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素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