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想象的翅膀”园本课程设计策略

2023-10-30 10:06冯利
天津教育·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园本幼儿教师想象力

冯利

学前教育应该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凭借丰富的想象,开辟自身思路,创造出新的事物,引领幼儿获得更全面且深远的发展。因此,学前阶段的幼儿教师要以“张开想象的翅膀”为目的,科学合理地设计园本课程,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切实培育及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张开想象的翅膀”园本课程设计策略进行探究与论述,目的是提升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性发展。

一、可视可玩,创意激发——体现环境支撑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结合现阶段幼儿想象力不够丰富的情况,可以明晰培养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很有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协调不同的元素,根据自身的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及教育理念,本着幼儿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构,借此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与素養,让幼儿在丰富、系统、科学且全面的园本课程活动中激发无限的联想和想象,有自我创作的意识,由此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一)引发想象:优化环境空间

环境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设计“展开想象的翅膀”园本课程时,要优化环境空间的创设,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引发幼儿在这一环境中与他人进行多元化交互,能够自主活动,激发自身联想与想象的欲望。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优化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布局,因为幼儿很可能对这些事物及现象产生兴趣,初步建立起与之相关的概念认知,并基于自身的概念展开丰富的联想,甚至可以展开语言交流,这样便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联想力。再如,幼儿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创意探索空间,如制作区、设计区、材料区、展示区等,让幼儿在这些区域中自由创作,科学合理地优化并布局空间环境,给予幼儿无限联想和想象的机会。这样其实更能够帮助幼儿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及独特的体验去阐述、演绎、探索、创造,能够与空间、与他人进行高质量互动,体现自身联想力及想象力发展过程,充分体现环境空间的支撑价值与作用,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

(二)启发想象:优化认知空间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认知空间的方式来启发幼儿联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材料的媒介作用,引领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对此,幼儿教师设计园本课程时要结合幼儿园的环境特点,尝试引入多元化的课程材料,支撑幼儿无限的联想及想象。

比如,乡村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将“田园”中的各种物品当作重要的材料,开发一系列的“田园类”课程。教师可以将“泥土”作为重要材料,开展泥塑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启发幼儿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当幼儿始终面对单一的泥塑材料时,很难有更多的创造灵感,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田园材料,如五谷作物、野花、稻草、稻穗等,鼓励幼儿借助丰富的田园类材料展开开放性的泥塑课程实践操作,基于自身的泥塑内容,丰富并创新其颜色及形态,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彰显特色与活力。这能够给幼儿带来新的刺激,启发幼儿从不同的维度着手,继续拓展自身的想象维度,优化自身的认知空间,达成想象力培育的目的。

(三)激发想象:优化情感空间

幼儿教师应该结合现阶段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尝试创设情感空间,增强活动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幼儿无限的联想和想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有必要协同家长的力量,优化情感空间的布局,本着尊重、平等与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为幼儿设计半开放式的课程,让幼儿借助家长的力量完成自主化的课程实践。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设计“蚕宝宝成长记”这一园本课程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养蚕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园内通过讲故事或播放视频的方式,辅助幼儿了解养蚕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幼儿结合自身的家庭情况展开丰富的联想,思考自己在养蚕时可以利用的条件,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制定养蚕计划。在养蚕的过程中,幼儿要在父母的帮助下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比如,通过拍摄视频、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画等方式来展现蚕宝宝成长的经过。不同的幼儿依据自身的思考会呈现不同的成果,这便是幼儿联想及想象的具体过程。幼儿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地分享自己的成果,说一说自己与蚕宝宝之间的故事,实现情感的表达与分享,这样便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与调动。

二、童思童言,创意表达——给予表达机会

幼儿教师设计“展开想象的翅膀”园本课程时,主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产生探究欲望,在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物、事的过程中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而这些园本课程的实现需要依托多元化的语言表达机会,才能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无限延展。对此,幼儿教师要给予幼儿丰富的表达机会,让幼儿进行多元化表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一)表述想法:交流设想,表达想象思路

幼儿教师设计课程时应该给予幼儿丰富的表达空间,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想法,体现思维的发散性,表达自己想象的思路。

比如,幼儿教师在设计了《春雨的色彩》这一园本课程后,可以让幼儿根据自身对春雨的认知完成绘画实践操作。当幼儿完成这一作品后,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说一说创作的过程,如为什么自己绘画的春雨是这样一个色彩?所使用的材料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幼儿在丰富的表达中调动自身的想象思维,并在多元化的探索中激发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然后继续展开新一轮的绘画实践操作,让幼儿在多元组合的绘画活动中生成新的创意,让想象思路更广阔。

(二)表述过程:分享经验,还原想象经过

在培养幼儿联想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具体的园本课程设计,给予幼儿分享自身课程学习经验的机会,让幼儿还原自身想象的过程。

比如,在园本课程“爱画画的公主”中,这属于一个语言活动,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阅读内容展开表述,复述自身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行创意化表达,并尝试分享自身的感受。随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基于自身的语言表达实践绘制一个“爱画画的公主”的具体形象,将自己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联想出来的“爱画画公主”的具体形象特征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记录自己联想和想象的实践过程。而幼儿绘画的成果其实便展现了他们想象的经过,他们是怎样在语言表达中想象的,所绘画出来的成果就是怎样的,充分体现了幼儿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力,这样便达成了幼儿想象力的培育。

(三)表述特色:介绍成果,拓展联想范畴

幼儿教师设计园本课程时还应鼓励幼儿表述自己成果的特色之处。“张开想象的翅膀”这一园本课程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所对应课程中幼儿展现出来的成果便是不同幼儿的个性联想。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在不同课程中的具体成果,让他们大胆地介绍,在不同的联想表述中拓展自身想象的范畴,能够激发幼儿的联想力。

比如,在“春天的树”这一园本课程中,不同的幼儿画出了不同的树木,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结合自身的绘画成果展开分享,聚焦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点进行表达。比如,有的幼儿画的树是一个婴儿的脸,该幼儿在表达自己绘画的构想时表示,这是春天的樹,所以应该是刚出生的婴儿的模样,这其实便体现了幼儿独特的创意构想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对比其他幼儿绘制的不同的树,让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让幼儿沉浸在丰富的绘画春天树木的情境中,让他们创作的亮点得到充分体现,进一步展现幼儿独特的思维及感知力。

三、循序渐进,玩创融合——科学引入活动

幼儿联想力培育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让幼儿在玩中激发联想,在想象中继续完成新一轮的创意操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联想力。所以幼儿教师有必要科学引入活动,以活动为导引,促使幼儿完成更高质量的园本课程实践操作。

(一)组合式活动,融入环境

幼儿教师设计园本课程时要注重幼儿与多项元素的有效融合,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并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者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或展开其他活动。而为了让这些课程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教师有必要实现组合式活动,通过元素组合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将舞蹈、歌唱、戏曲等元素进行组合,凸显自身语言表达的立体感和多元化。如在《春天在哪里》这一音乐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让幼儿根据歌唱内容展开排版布局,尝试将音乐活动与其他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在环境的布局上,幼儿提出可以采摘新鲜的花朵来装扮教室,然后通过表演情景剧和跳舞的方式加以体现。结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教师可以改编为一个小朋友在寻找春天,然后在大自然和其他动物朋友的帮助下找到春天的音乐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作为舞台情景剧的背景,也可以融入一些舞蹈和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如学生演绎到“红花”“山林”时,可以结合音乐跳舞。这样的方式让幼儿的课程实践体验充分体现了联想与想象的过程,激发了幼儿无限的想象力。

(二)玩创式交互,融入游戏

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玩创式交互的方式展开课程实践活动。比如,在“地毯上的游戏”活动中,这是一项亲子活动项目,教师可以协同家长的力量,让家长陪伴幼儿玩地毯上的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无限的联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不断变化组合,丰富家庭游戏环境与布局。比如,家长可以与孩子在地毯上玩光影活动,通过光的折射,在墙上形成不同图案的投影,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能够联想出更多的图案,也能够在与父母的交互中了解一些独特图案的具体表现方式。

在此过程中,部分家长由于不熟悉游戏的相关内容,会出现游戏冷场或者游戏方式单一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为家长提供足够的游戏资源,引导家长发挥自身的控场作用,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园内大胆地分享自己与父母玩游戏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能够进行交互式表达,增强创意联想的能动性,从而极大提升实操素养。

(三)跨界式融合,融入生活

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跨界融合,尝试将课程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幼儿的联想能够基于现实生活,而不是无根据的臆想。对此,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园本课程,实现跨界融合,引领幼儿展开更丰富的联想。

比如,在课程活动“春天的花海”中,很多幼儿对春天的花海已经有了深入认知,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展开思考:如何留住春天花海的颜色呢?对此,幼儿将春天各种各样的花朵装饰在自己的衣服或书包上,充满了艺术气息,也充满了春天的色彩,这其实便展现了幼儿无限的联想和想象。那么幼儿教师则需要根据幼儿联想的成果给予其表扬,并通过拍照或录制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上传到家校平台,供幼儿家长欣赏,从而让幼儿受到激励,继续在后续的活动中展开无限联想,拓展并延伸联想范畴,让想象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幼儿教师需要基于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教育理念,积极开发“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一园本课程,优化课程设计,丰富实践操作路径,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一系列的园本课程实践操作活动,激发幼儿无限的联想及想象力,延伸幼儿的思考维度,最终达成幼儿综合素质的培育及发展。

注:本文系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张开想象的翅膀’园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GH14-21-L2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园本幼儿教师想象力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看见你的想象力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打开新的想象力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