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10-31 10:33张文帅王建军邬凯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7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校企学院

张文帅,王建军,邬凯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制造业发展依靠人才[1],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2],因此,强化高职院校教师技能培养对制造业创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大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具备扎实的工业理论知识[3],但缺乏工程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要求高[4],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关注行业前沿技术,能够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5]。但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6],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7]。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宗旨,实行双导师引领,建立技术能力提升机制,以产业学院为平台,以企业实际项目为日常训练内容,校企双方协同共育,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双提升。

1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1.1 智能制造类技术技能培训模式有待改进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实践培训规范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青年教师常承担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班主任工作等多项任务,而院校安排的培训时间短,且以观摩为主,缺乏个人实践及独立操作机会,高职院校未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2)技能培训考核机制不够完善,青年教师对培训的重视度不够,导致诸多培训难以取得实际成效。

1.2 教师的考核与激励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评定“双师型”教师,以教师资格证或者技能证书为主要评价依据,部分院校则以工程师和教师系列职称作为“双师型”教师能力考核的依据。学院“双高计划”建设评定以来,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重,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相关技能提升训练。高职院校要完善智能制造类技能训练,需要投入相关软硬件,软件部分涉及零部件的三维造型功能和CAM 自动编程功能,相关的三维造型软件和CAM 软件类型种类多样,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解决各种技术疑难问题。

1.3 教师的技能训练脱离校企合作

近年来,高校普遍与相关领域企业合作,企业参与指导学生技术技能训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8]。然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对于青年教师的技术技能培训缺乏相应方案,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尚处于探索阶段,其难以掌握企业先进技术,导致高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不足。青年教师在企业挂职锻,企业无法将青年教师作为新员工开展入职培训,青年教师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项目,因此,青年教师不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2 以青年教师能力提升为宗旨,完善长效培养机制

2.1 双导师引领,助力青年教师能力双提升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和工程实践基础薄弱的现状,从校内青年教师入职开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其配备相同研究领域的老教师,实行校内“老带青”的导师责任制[9]。青年教师入校第一年不参与授课,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校内教学工作的学习实践,青年教师的教学授课、教案编写、课题申报等均由老教师一对一指导,促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校内教学工作。校外,高校为青年教师配备企业导师,青年教师跟随企业导师完成所承接的企业实际项目,高校将企业实际项目作为青年教师的考核指标。企业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技能训练、技术攻关、项目开发等指导,训练青年教师的项目开发能力,助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内老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双轮驱动”,促进青年教师能力“双提升”。

2.2 “双轨”并行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模式

开展岗前培训,对于青年教师了解职业教育、熟悉职业教育特点至关重要。青年教师入职之后,将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作为理论学习内容,实现专业技术实践、教育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实践的有机结合,最终根据教学理论和专业实践的完成度优化学习内容,依托专业实训室和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在专业实训室中进行检测、装调、自动编程等课内成熟项目的学习回顾,激发研发新产品的创新思维,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在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青年教师运用行业内各种类型的软件及数控机床,以多轴加工中心锻炼技术技能,以专业实训室产品设计思路为导向,加工所设计的产品,完成制造能力的提升,促进设计和制造能力同步提升。

2.3 完善青年教师的管理激励措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学历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因此,高职院校将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对青年教师的主要能力要求[10]。完善青年教师的管理激励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依据青年教师专业技术发展能力情况,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不断优化职称评审条件,不以论文、专利作为唯一评审条件,将教学建设工作量、企业技术服务、指导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提升纳入评审条件,在年底考核、职称评审、人才选拔等方面科学合理评审,同时将青年教师所取得的技术技能水平证书、横向课题项目、企业技术培训考核项目、企业实践攻关项目均纳入评审内容,完善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

3 校企合作三步走,助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

3.1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搭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

高职院校缺乏企业先进技术设备及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部分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有效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11],导致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脱节。引入企业先进设备与专业技术团队,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常态化训练内容,搭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北京精雕集团、宝鸡机床集团、宁夏共享等企业,以原校办工厂咸阳机床厂为依托,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搭建校企“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校企双方联合开展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培训,青年教师承接产业学院的项目[12],完成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过程,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3.2 人员融合,“一师一方针”,打通校企双方技术互联通道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具有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特点,但因研究领域不同,无法掌握不同研究领域的专业技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西安精雕科技有限公司,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实行企业工程师和青年教师联合攻关的工作模式,针对不同专业技术研究领域的青年教师,实行“一师一方针”,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企业工程师。企业工程师以企业先进技术项目指导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全面掌握项目承接、工艺设计、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校企双方人员融合,形成长效的校企人员师徒传帮带机制,打通校企双方技术互联通道[13],形成校企人员协同合作路径。

3.3 参与项目研发,解决技术难题

青年教师通过校企双方协同培养,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在学习企业新技术,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基础上,促进了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并反哺企业。2020 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青年教师分别为西安秦森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一远智能机械研发有限公司等16 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涉及人工蚁巢开发、带压作业设备维修、液压动力元件设计、套袋机构设计、大理石床身技术研发、电主轴技术研发、刀塔刀架技术研发、机床精修等企业热点技术问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受到相关企业认可。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有效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4],为企业技术研发赋能。

4 结语

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青年教师能力提升为目的,以咸阳机床厂和各专业技术实训室为基础,联合北京精雕集团,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以先进技术为依托,运用专业实训室和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双轨”并行模式,改进青年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完善青年教师长效培养机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为项目平台,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训练任务,促进校企人员融合,打通了校企技术互融通道,解决了企业技术难题,反哺企业,促进了校企双方协同共赢,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