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探究

2023-10-31 10:33杨淑枝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高职教育

杨淑枝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

1 高职教育发展背景

1.1 国家政策引领教育信息化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顺应全球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2010 年7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1],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 年3 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明确提出通过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着重解决国家教育信息化全局性、基础性、领域共性重大问题。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数字教育,破解教育难题,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抉择。2014 年,教育部成立了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在线教育战略规划。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3],明确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4](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 高职教育教学平台移动化趋势明显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显示:截至2022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 亿人,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28 亿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8.45 亿户。由以上数据可见,我国网民规模大,使用手持智能终端的用户日益增长,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手持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多元化发展、手机网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教学平台逐渐从传统的电脑端转向手持智能终端发展。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各类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为教师依托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提供了平台支撑和资源支持,移动教学平台逐渐被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1.3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教学改革

《意见》及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从顶层设计上强化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丰富了职业学校办学形态,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将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要求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高职扩招百万”目标,同年5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全国各职业院校通过认真部署与积极落实,在2019 年顺利完成了116 万人的扩招任务。202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 年、2021 年高职继续扩招200 万人。随着高职扩招,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多元化与复杂化的问题,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和管理方法,潜心钻研“怎么教”及“怎么管”的问题,这些成为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2 高职教育中移动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开展了创新实践,重视在教学中融入先进教学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应用新工具、新平台来辅助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从相关文献来看,当前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关于移动教学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师视角出发,采用某种移动教学平台对特定课程开展教学实践应用或者教学模式的研究。如赵嵬[6]等构建了基于移动教学助力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行为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提取蓝墨云班课采集的教学行为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发现学生在大部分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积极,但在小组任务和小组互评中参与度不高。施华[7]等从在线自主学习、面对面合作学习、考核评价三个方面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张恩路[8]等探究以云课堂为学习平台进行“线上 +课堂”模式的教学,并以7 个自然班学生为对象开展教学,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发现云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王冉等[9]将“雨课堂”软件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雨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从学生视角出发,对移动学习平台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开展探讨,并进行效果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从学生视角出发,调研移动学习平台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如张亚安[10]调研某学院的专业课程自助式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依据调研分析结果,提出定制化教学内容,构建包括移动应用教学资源池、结构化教学资源、任务化教学方法的模式,提出依据学生对于平台依赖程度,精准定位教学平台。朱婷[11]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开展数据分析,发现影响高职学生手机移动学习质量的因素有移动学习动机和能力、移动学习资源和环境、教师指导等,提出增强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内驱力、完善移动学习资源和环境的建设、注重高校教师的系统指导和自我提升等对策。

(3)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开发平台和架构,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开发和设计移动教学平台。梁洁[12]设计并开发了基于Ionic 和AngularJS 框架的交互式移动学习平台。平台采用Ionic 设计框架,结合HTML5、CSS、JavaScript 等语言,设计自适应系统的前端页面,并通过AngularJS 框架的数据双向绑定功能以及MVC体系结构,实现数据处理方式前后端开发解耦。赵兰枝[13]从结构设计、资源设计、数据库设计及功能模块设计方面来对基于Android 的移动教学系统平台进行整体规划说明。

3 高职教育与移动教学平台的融合发展

综上,目前高职教育与移动教学平台的融合发展研究还处于个案研究与总结、移动平台的开发与设计等探索阶段。《意见》提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实践占比较大,教学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多元化与复杂化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移动教学平台的使用为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变革带来了契机,有望解决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

3.1 坚持育人为本,创设个性化的交互环境

实现高职教育与移动教学平台的融合发展,关键是树立科学育人的理念。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师生的教与学模式发生变化,教育部门、学校应联合制定相关政策,促进高职教育移动教学平台高质量发展。为使新一代信息技术顺利进入高校课堂,教师应将“智能+育人+知识”相融合,科学地使用各类移动教学平台,创设人性化的交互环境。教师可以基于移动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分层次的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掘移动教学平台的功能,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3.2 对标岗位需求,丰富移动教学与课堂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育类型,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在高职教育中,增强高职教育的社会适配性,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岗位需求及工作环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整合和利用移动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尝试在不同环境中培养学生综合性技能。具体而言,政、校、行、企应完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校企合作,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层面应该加强与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专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教材及教学资源。教师应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融入教学各环节,同时使用移动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3.3 完善教学环节,善用移动教学平台功能

教师使用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需积极挖掘移动教学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有计划地开展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学习辅导、课后管理等工作,提高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前教学准备环节,教师进行课程顶层设计与布局、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资源推送。学生使用手持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等,依托移动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资源查看等。在课中教学互动环节,教师使用移动教学平台完成如学生电子签到、投票、抢答、随机选人、课堂测验、测验结果评分统计、发布任务、小组活动、直播、在线讨论、通知等环节的工作。在课后学习辅导与管理环节,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资源的评价、学生学习监控、课后测试等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问题,检验教学效果,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在课后环节,学生还可依托移动教学平台开展互动交流、同伴互助、小组合作,来进行拓展学习。

3.4 以科学评价为指引,促进移动教学良性发展

学校层面应该鼓励教师总结移动教学的经验,并开展教学观摩、教学交流等活动,为其他教师开展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以期在高职教学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以手持智能终端为载体的移动教学平台,是目前较流行、有效、受众广泛的网络教育载体。依托移动教学平台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及提升教学效果,应该重视发掘高职教学实践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其归纳总结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的新模式,为促进师生互动提供平台。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应分析并解决其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