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的调查分析

2023-11-03 23:56邢晓娜魏中菲张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异体自体

邢晓娜 魏中菲 张凯

血液资源为稀缺资源,血液资源在临床工作中供不应求的情况一直备受关注。为缓解血液资源紧缺给临床工作带来的压力,将自体输血纳入临床输血策略当中。2012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三级综合性医院自体输血率至少在25%以上。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操作简单,一般于术前3 d采集,受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等因素影响限制了PABD的推广。天津市天津医院建立输血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实现患者术前贮存式自体血采集前移,提高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有效节约异体血的使用,利于医院自体输血率的提高,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现对天津市天津医院近5年的贮存式自体血情况,特别是输血门诊建立后贮存式自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天津市天津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贮存式自体采血1 708人次,其中住院贮存式自体采血1 228人次,弃血96人次;2020年3月输血门诊开展以来贮存式自体采血480人次,弃血85人次。

PABD纳入标准:要求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年龄不受严格限制。一般要求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10 g/L,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0.33,凝血及心肺功能正常。排除标准:贫血、感染、阻塞性肺疾患、凝血因子缺乏及肝、心、肾、肺功能不全者不宜贮存式自体采血。所有患者于术前完成采血,并在术中或术后进行输注。

1.2 方法

1.2.1 门诊患者贮存式自体血采集流程

天津市天津医院自2020年3月5日正式成立输血门诊。门诊患者持医生开具的住院单至输血门诊进行自体血采集评估,评估合格者由输血医师在输血管理系统医生端口中开具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经本人同意并签署自体输血同意书,结合检查结果及住院单中标记的采血量于输血门诊当日完成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采血前饮水400~500 mL,采血前工作人员持自体输血申请单核对第一张标签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A、B、O、Rh)、科室、门诊号、身份证号。基本信息核对无误后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单次采集患者全血200~400 mL于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溶液-腺嘌呤(citrate phosphatedextrose adenine,CPDA)保存液中混匀,登记入库,贴上第2张标签,在第1张标签的基础上增加血液种类(自体血全血)、采集量、库位号、失效日期。采血完毕后留取标本复检血型。患者用输液贴压迫伤口,原位休息15 min后无其他不适方可离开。采集的血液放置于4℃自体血专用冰箱中储存,严格出入库手续,保存期35 d。以上所有流程均通过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1.2.2 发血流程

门诊患者入院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于术中或者术后进行贮存式自体血回输。护士可持取血单至输血科,通过输血管理系统输血科端口对具有唯一标识性的身份证号进行检索,检索完成后打印发血单,核对取血单、发血单及血袋标签患者基本信息,查看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至临床。

1.3 观察指标

统计天津市天津医院5年来住院患者和输血门诊患者开展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弃血量、节约异体血量进行汇总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计算门诊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占全院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的比例,分析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血的现状,具体公式如下。

门诊PABD采集量占比(%)=门诊PABD采集量/(门诊PABD采集量+住院PABD采集量)×100%。

2 结果

2.1 2018—2022年贮存式自体血采集情况

2018—2022年贮存式自体血采集情况,见表1。通过数据可见,2018—2022年PABD采集量呈上升趋势,有效节约异体血2 627 U(1 U=200 mL)。

2.2 2020—2022年输血门诊贮存式自体血采集情况

2020—2022年输血门诊PABD采集量分别占当年PABD采集总量的56.71%(83 300/146 900)、19.79%(24 900/125 800)、23.25%(51 200/220 200),自输血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有效节约异体血797 U。

2.3 2018—2022年贮存式自体血弃血情况

2018—2022年贮存式自体血弃血量呈上升趋势,具体情况见表1。2018—2022年贮存式自体血弃血量达57 400 mL,图1显示贮存式自体血弃血量与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的变化趋势相同。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可应用的血液资源主要为同种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同种异体输血的血液来源于无偿献血,所有异体血应用于临床前均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查。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漏检、病毒处于窗口期等导致输血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常见的输血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另外,同种异体输血还可因同种免疫作用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抑制物抗宿主病等。同种异体输血导致机体出现的免疫抑制现象,对于术后感染、肿瘤复发等产生严重影响[2]。相对于同种异体输血,自体输血可有效避免输血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受血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根源解决同种异体免疫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血安全[3]。乔剑等[4-5]研究发现,贮存式自体输血患者与同种异体输血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应激、免疫抑制情况,术后CD3+、CD4+/CD8+、CD4+均降低,但PABD组高于同种异体输血组,说明贮存式自体输血者的反应程度更轻。CD3+、CD4+、CD8+是机体发挥免疫应答的主要反映细胞,CD4+/CD8+比值下降常提示免疫功能紊乱,不利于临床结局[6]。贮存式自体血输注会升高白细胞介素-6、血栓素Ⅱ及前列腺素Ⅱ的水平;肿瘤生长因子、胶原酶、组织蛋白酶 G等全血内裂解的白细胞代谢物、多种细胞因子可能会直接激活输血者免疫反应。故自体全血输注后,免疫反应升高会降低术后短时间内感染率[7]。

贮存式自体输血采集全血完成后短时间内回输至患者体内,血液低温保存时间短,红细胞、凝血因子等活性物质损伤小,血液流变学相对同种异体输血更稳定,可有效改善氧合代谢水平[5,8]。邱芳等[9]研究发现术后贮存式自体输血组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xygen,PO2)较同种异体输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短时间内进行PABD及术中失血可急速降低血红蛋白/前红细胞比容,短时间内下降到患者能承受的贫血范围,进而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同时刺激骨髓造血[7]。段立双等[10]研究表明实施PABD的患者术后CD3+、CD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浓度、衰老细胞比例、p53、p2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自体血采集及回输可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增殖分化,且这种变化会持续一定时间。

自体输血可有效解决异体血源紧张、特殊血型患者难供血以及疑难配血等无法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的难题,实现患者自给自足的供血-输血模式,有效节约血液资源,降低异体输血[11]。本研究表明,自2020年建立输血门诊后,天津市天津医院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大幅度增加,2020—2023年度输血门诊PABD采集量分别占当年PABD采集总量的56.71%(83 300/146 900)、19.79%(24 900/125 800)、23.25%(51 200/220 200),有效节约异体血797 U。同时,输血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采血于门诊当日完成采集,有效节省住院患者采血后身体恢复时间,从理论上相对缩短住院时长,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患者部分住院费用。

近年来,欧美国家自体储血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包括不合理的PABD过度采集导致临床输血率及弃血率增加、PABD导致医源性术前贫血、手术延期、甚至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增加等[12-14]。本研究2018—2020年贮存式自体血弃血量高达57 400 mL,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与贮存式自体血采集量的变化趋势相同。贮存式自体血弃血现象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原因[11]:一是贮存式自体血回输主要受术前血红蛋白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较高、术中出血量较少,导致贮存式自体血液丢弃未回输;二是对于输血门诊患者进行PABD后主动放弃手术治疗;三是目前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住院信息系统对接不完善,患者于输血门诊进行采集后,主管医生对该患者的采集信息及采集结果无法查看,导致输血门诊贮存式自体血漏输。虽然贮存式自体输血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但结合中国国情,现已进入老龄化时期,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临床用血需求量大,血液制品供不应求更是出现季节性紧缺,严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因此贮存式自体输血的实施势在必行。

输血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新型的PABD模式,该模式由输血医师掌握贮存式自体输血评估的主动权。输血医师较临床医生更了解血液采集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用血管理相关办法,更全面、准确掌握贮存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避免指征把握不当导致自体血液浪费。从临床输血的专业角度为患者或家属、临床医生答疑解惑,为患者制定PABD个体化采集方案,从而与患者和临床医生建立贮存式自体血采集的桥梁,促进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理念在临床医生和患者中的进一步推广[15-16]。为促进输血门诊在贮存式自体血采集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医院应通过建立自体输血奖惩制度、自体输血指标考核体系,促使临床科室和医生主动选择自体输血[17]。建立健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住院信息系统的对接,输血科与临床科室建立联系,从而提高自体血采集的同时避免自体血液浪费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输血门诊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有效提高自体血采集量,拓宽血源,节约同种异体血的使用,保障用血安全。此文的研究结果对促进自体输血理念在临床工作中的推广、加强输血科对血液管理的参与和提高自体输血率的实施举措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异体自体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