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班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

2023-11-06 06:18金雨沁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离园阳阳事情

金雨沁

大班是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也是幼儿开始探究诸如时间等抽象概念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生活自理”部分提到,要让幼儿“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沓”,应“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这对幼儿后继自主学习与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我们在对班级幼儿进行持续观察后发现,部分幼儿存在对时间概念认识模糊、缺乏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经常出现拖沓现象等问题。基于此,我们以“计划单”为载体开展了持续的实践探索,旨在引导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逐步树立时间观念,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实践探索案例。

一、针对幼儿对时间概念认识模糊的现象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观察发现,大班幼儿虽然已经开始认识时钟,但对时间概念认识模糊,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理解。然而,幼儿进入小学后將会面临更多需要自主掌握的时间段,因此引导大班幼儿建立对时间概念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1】 5分钟是多久

一天,离集体活动开始只剩5分钟了,但一些孩子还在不慌不忙地吃点心。我对孩子们说:“只剩5分钟时间了,你们要加快速度了哦。”孩子们似乎是听懂了“加快速度”的意思,吃点心的速度都快了起来。事后,有孩子来问我:“老师,5分钟是多久呀?”考虑到大多数孩子都有类似的疑问,我组织孩子们对“5分钟是多久”进行了讨论。孩子们纷纷说:“5分钟就是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2。”“我从家到幼儿园要5分钟。”“我早上起床要5分钟。”于是,我问孩子们:“从家里到幼儿园是坐车要5分钟还是走路要5分钟?”孩子们看着我摇摇头。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对我说:“我坐过高铁,很快很快,只要5分钟。”另一个孩子说:“不对,不对,5分钟很短,不可能去很远的地方的。”歆歆抬起头问:“那5分钟到底是多久呢?可以做多少事情呢?”

对于幼儿出现的对时间概念认识模糊的问题,我与年级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了交流。

何老师: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5分钟是多久”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孩子说从家到幼儿园需要5分钟,有孩子说高铁很快,坐高铁出门只要5分钟。可见,他们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

林老师:孩子们认识时钟,知道5分钟就是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2,但是还不能理解5分钟与自己做的事情之间的联系。这与5—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有关。此阶段的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还无法将5分钟这个抽象的数字概念与生活中一件事情需花费的时间联系起来。

倪老师:孩子们对时间概念认识模糊的问题,实际上是孩子们没有用计时器或钟表去对应过时间,缺乏实践经验所致。而且大多数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往往是成人主导和控制的,这容易导致孩子缺乏主动探究时长的意识与机会。

章老师:案例中的孩子知道时钟上5分钟是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2,但对于5分钟到底是多长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这可能与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有关。由于幼儿没有真正经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符号的认知建构过程,所以时钟上的数字变成了没有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纯粹记忆。

针对幼儿对时间概念认识模糊的现象,我们尝试以“沙漏计划单”为载体进行引导。具体做法是,先让幼儿在计划单上预测完成某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再通过沙漏、钟表等工具去对比时长,从而感知时间的流逝,以此增强幼儿对时间概念的认识。

在使用“沙漏计划单”的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幼儿在感知完成某件事情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并与钟表上的时间进行对比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例如,我们会问幼儿:“完成这件事情所用的5分钟与你想象中的5分钟一样长吗?”右右在使用前猜想计划单中的事情都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但在实际体验后发现,原来画画需要20分钟,5分钟只能认真地擦干净一张桌子。又如,我们会问幼儿:“5分钟过去了,你的事情做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在使用“沙漏计划单”后,幼儿纷纷表示5分钟很短,根本做不了很多事情。当我追问“很短是多短”时,幼儿说:“5分钟都看不完一个绘本故事。”“5分钟也画不完一幅画。”

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沙漏计划单”后,幼儿对于时长有了更直接的体验,他们能够借助计划单感知自己完成某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右右说:“我现在知道5分钟是多久了,我起床穿衣服刚好是5分钟。”左左说:“妈妈说我动作很快,5分钟就能洗完脸,刷完牙。”阳阳说:“5分钟就是分针走了一大步,我现在还知道分针走两大步是10分钟呢,我从家里走到幼儿园刚好是10分钟。”可见,幼儿能从实际的体验过程中去感受抽象的时间概念,这为他们进入小学后树立明确的时间观念奠定了基础。

二、针对幼儿缺乏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的现象

进入小学后,儿童自主学习的时间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幼儿园大班培养幼儿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尤为重要。然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的是,幼儿的时间分配基本上是在教师、成人的引导或干预下进行的,幼儿缺乏主动分配时间的意识,更谈不上合理地分配时间,这一问题在自主时间段更为凸显。

【案例2】 分配时间这件事

一天,在孩子们即将离园时,我提出今天由他们自己来安排回家前的20分钟做什么事情。一听到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孩子们自信满满地表示一定能把这20分钟时间分配得很好。一转眼,时间来到了离园前的20分钟,孩子们开始安排这20分钟。左左和右右拿了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绘本看了起来,阳阳和安安继续在益智区玩着玩具。过了一会儿,思如看了一眼时钟后说:“马上要离园了,我们要先把书包整理好,整理书包要10分钟呢。”于是,思如、瞳瞳等孩子开始整理书包、汗巾,做离园准备,而其他孩子都还在做其他事情,丝毫没有意识到离园时间已经接近了。于是,我提醒孩子们:“还有10分钟就要离园了哦,你们是不是要准备一下离园的东西了?”阳阳听了后说:“等会儿,我还想再玩一会儿呢,等下再整理。”很快,离园的音乐响起,可这时只有几个孩子收拾好了东西,排好了队。

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我和其他教师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幼儿缺乏“寻重点”的意识。有教师指出,分配时间这件事究其根本就是要先定重点,案例中的几个幼儿在该做离园准备时因为专注于玩而忽略了做离园准备,可见幼儿还比较缺乏“寻重点”的意识。大班幼儿处于直觉思维期,他们往往只能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做出反应,自我中心意识比较突出。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阳阳和安安在离园前还在玩玩具,虽然思如提醒他们整理书包需要10分钟,但他们并没有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幼儿缺乏分配时间的意识。从案例中可以发现,从幼儿的角度来看,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是玩玩具,但当时是离园准备的环节,除了玩玩具还需要将书包准备好。平时这个时间段,幼儿做离园准备大多是在教师的提醒下完成的,当教师把这个时间段交给幼儿自主去安排时,问题就出现了,他们会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因而忽略了要留一些时间去做离园准备。

针对幼儿缺乏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的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引导他们先厘清自主时间段内的所有任务,并按照轻重缓急、烦琐程度来分类,明确完成任务需要做的准备。基于此,我们以“分格式计划单”为载体,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具体做法是,要求幼儿将要做的事情以小图标的方式表征出来,并根据烦琐程度、重要程度等进行标星分类,从而促使幼儿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有一定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计划单中分析出幼儿第一时间会想到的任务,这是幼儿潜意识中“最重要任务”。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在自主规划中筛选出一件自己觉得最费时、步骤最多的事,然后再挑选一件自己觉得费时少、步骤最简单的事。之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把认为最费时的事情先做,最简单的事情后做。在初步尝试后,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重新对事情进行安排,直至计划可以合理地完成。

以离园前的准备环节为例,在离园前的自主时间段,幼儿可以先根据自己的想法,规划计划单内的事情,并根据计划单内的安排完成任务,做好离园准备。在使用“分格式计划单”的过程中,阳阳表示:“我觉得整理玩具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我一直在做整理玩具的事情,可是到离园的时候,我发现时间不够了,没办法收拾好书包了。”从阳阳的反馈中我们意识到,用“分格式计划单”的目的是引导幼儿逐步建立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帮助他们做好离园前的准备,可却有点事与愿违了。我们在观察中也发现,个别幼儿容易受计划单的影响,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从而导致整个离园前的时间都在做他们认为的“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更难做好离园前的准备了。例如,安安花了很多时间在分析什么是离园前最重要的事情上,等他真正去实践时发现实际操作时间已经所剩无几。面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我们组织幼儿一起进行讨论。思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和右右、瞳瞳很擅长做计划,我们第一次使用‘分格式计划单’时就可以把时间安排得很好了,我们可以带着阳阳他们一起去制定计划。”思如的建议让我们意识到,幼儿可以组成小组,发挥各自的长处,一起讨论、计划、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互相学习如何合理分配时间。

在“分格式计划单”的使用过程中,一开始幼儿会因为活动前的谈话“寻找最重要的事”,而将注意力都放在这个上面。在以小组的形式实施“分格式计划单”时,幼儿呈现出了积极的状态,他们会先明确所有的任务及其所需要的时间,寻找并确定“重点任务”,规划时间并制定计划去实施。小组的形式让不擅长分配时间的幼儿从组员的身上学习到了分配时间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安安在与瞳瞳合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学习别人是如何快速确定最重要的事情的。阳阳的问题是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上了,在与思如组成一组后,他告诉我:“思如有自己的计划,她制定完计划,会在重要的事情上做标记,并规定好时间去完成,这样其他任务也不会来不及完成,真是个好办法。”在使用“分格式计划单”一段时间后,幼儿把离园前的自主时间安排得更合理了,分配时间的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三、针对幼儿经常出现拖沓的现象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提到,要引导大班幼儿“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明确的时间意识是进入小学所需具备的重要品质。然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观察中,我们发现,“时间还早呢”是幼儿经常说的话,在游戏与生活中幼儿经常出现拖沓现象。

【案例3】 时间还早呢

最近,班里有部分孩子总是在集体活动时间到了还没回到座位上,我们通常是留有20分钟的时间给孩子们吃点心并做集体活动前的准备。在吃点心的时候,心心、阳阳、悦悦慢吞吞地走进活动室,在别人开始拿牛奶时,他们还在一旁聊天,迟迟没有去拿牛奶。差不多5分钟时间过去了,他们才坐下来开始吃点心,吃的时候还聊着天。旁边的安安看到后说:“你们吃得太慢了,今天是要去做手工的,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东西,你们吃得这么慢,等下肯定来不及做准备了。”悦悦看了一眼安安,说:“时间还早呢,我们还有话要说。”心心、阳阳也说道:“时间还早呢,别催。”不一会儿,集体活动的音乐响起了。悦悦说:“怎么这么快,时间过得也太快了吧。”

针对幼儿出现的拖沓现象,我与配班教师在观察了一段時间后进行了讨论。配班教师认为,幼儿之所以没有时间观念、拖沓,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任务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对比安安可以看出,安安很清楚马上要进行手工活动,需要准备材料,所以要抓紧时间吃点心,而阳阳等人则没有意识到接下来的活动即将开始,所以依然还停留在点心环节。对于配班教师提出的看法,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明确任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完成任务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如果缺乏这项能力,就会出现拖沓、任务无法完成的情况。要改善这一现象,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清楚完成每一件任务所对应的时长,而不是让幼儿在一项任务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从而耽误接下来的任务。基于此,我们认为可以先让幼儿明确该时间段内的各项任务及其对应的时间,然后理清每个对应的时间需要完成的事情,明确任务,从而不让上一任务影响下一任务的进行。我们尝试以“时间表计划单”为载体,帮助幼儿逐渐改变拖沓习惯,明确什么时间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不能让上一任务影响下一任务的完成。如此,幼儿能够更加清楚完成某一项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或者说在“什么时间应该完成什么任务”“这项任务完成后还要完成哪项任务,需要做好什么准备”。在计划单实施初期,教师可以在每个时间节点用特定的音乐来提醒幼儿。

在“时间表计划单”使用的过程中,悦悦先罗列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拿取点心、吃点心、擦桌子、准备下一活动的材料等。在第一次的计划单中,悦悦将9点至9点15分定为吃点心的时间。但在实际体验后,悦悦表示:“我觉得用15分钟吃点心,时间有点太长了,我来不及做美工活动的准备,这样安排不太合理。”于是,悦悦找来了安安一起制定计划,安安告诉悦悦,可以把吃点心的时间缩短一点,让准备下一活动所需材料的时间长一些。在第二次实践后,悦悦分享了自己的计划单,并说道:“这是很有意思的计划单,因为我知道了20分钟可以做哪些事,知道哪件事情可以快速做好,哪件事情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如果我专心吃点心,快速整理,我还可以有时间玩一会儿魔方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明确关于“我”应该做的任务,每个幼儿一张计划单,请他们自己先列出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的任务。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自己拟定的计划整理信息。对于幼儿来说,在制定计划单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将时间节点与任务联系起来,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去尝试与同伴进行讨论,然后再去确认任务。幼儿通过计划单明确任务后,活动中的速度明显变快,拖沓现象明显减少。

每一份计划单后面都有一个自评表,幼儿通过自评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不断提高积极性。通常在午餐后我们会进行一个谈话活动,这是幼儿针对自己使用计划单的一个回顾自评。幼儿会根据计划单来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做的,如何给自己的表现打分,以及打分的理由。幼儿根据自己实际完成任务的情况在每日的计划单“我的表现”一栏中用爱心的数量来打分,持续一周后,我们让幼儿总结自己这一周在点心至集体教学这一自主时间段内完成任务的情况。3—6岁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自评有利于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学习他人、调整自己,从而获得发展。阳阳在评价自己这一周的表现时说道:“我觉得我的变化挺大的,现在我做事不拖沓了,速度变快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了。”当我继续追问时,他告诉我:“我很喜欢玩魔方,以前我一直没有时间在活动前玩一下,现在我用了我自己制定的计划单后,我终于有时间玩魔方了。”基于幼儿的表现,我们引导幼儿在制定计划单的过程中为自己留一些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但前提是幼儿计划单中的所有任务都已完成,这一内容的添加,让计划单更具操作性,他们使用起来更开心了。

四、反思与总结

在计划单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针对幼儿树立时间观念的现状进行分析,厘清不同情境下幼儿在时间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然后通过不同计划单的制定、实践、自评,促进幼儿自主树立时间观念。在解决“5分钟是多久”“从家到幼儿园究竟要多久”等问题时,我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引导幼儿通过生活中可操作的材料去感知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长短,继而引入有效的时间计划单辅助幼儿明确时间观念。当幼儿在一个时间段内因面对几项任务而措手不及时,我们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幼儿的视角去帮助他们理解“重要的事”在整个时间段内的重要性,同时不忽略其他任务的存在,从而促进幼儿逐步建立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我们要相信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当他们出现拖沓现象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去自主规划时间,在实践中不断明确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沓的好习惯。

在使用计划单的过程中,从感知时间流逝,到尝试分配时间,再到改变拖沓的习惯,幼儿勇于尝试,自主参与制定计划单,主动纠错。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是幼儿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坚持以幼儿为本,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學习者,尊重幼儿的差异,从而助推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不断提升时间管理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离园阳阳事情
幼儿园离园活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离园环节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自主离园活动的尝试与思考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离园三部曲
把事情写具体
聪明de猴子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