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情景递进式案例的对分课堂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2023-11-08 09:37凌芸柯斓覃勤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9期
关键词:护理学情景案例

凌芸,柯斓,覃勤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西南宁 530007)

内科护理学是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具有知识点多、范围广、综合性与理论性强的特点[1]。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较少,且学生尚未开展临床实践,在对具体病例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时仍有一定困难,学生易缺乏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2]。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3]根据我国教学现状,结合讲述式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的教学新模式,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核心理念是将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互动学习。已有研究证实:对分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效果[4]。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商学院的MBA 教育实践,强调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剖析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能够锻炼学生临床评估、判断、应用思维,因此,在对分课堂中引入临床案例,在讨论环节中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对护理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将融合情景递进式案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学课程,取得良好效果。

1 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四年全日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20 级护理学2 班为观察组(65 人),2019 级护理学3 班为对照组(77 人),两组所用教材及任课教师均一致。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上一学期期末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用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观察组的任课教师、教学总学时数相同,按章节内容顺序依次进行课堂讲授,依据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内科护理学课程质量标准完成教学目标。

2.2 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融合情景递进式案例的对分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2.2.1 情景递进式案例的设计

根据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内科护理学课程质量标准,教师从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内分泌、风湿免疫8 个系统中选择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典型性的疾病(每个系统2~3 个),进行案例设计及实施对分教学。案例设计遵循疾病演变的规律及临床思维的逻辑,主要包括四个递进式的情景,即情景一:入院护理评估,情景二:常规治疗与护理,情景三:并发症治疗与护理,情景四:出院护理(疾病好转的情况下)/急危重症救护(疾病恶化的情况下),教师分别将这四个情景应用于对分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习。

2.2.2 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

(1)课前:教师将学习目标和内容、案例情景一上传至雨课堂学习平台,并布置预习任务:假如你是接诊护士,你将如何判断患者患了什么疾病?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学生课前独立预习后,将简要的答案上传至雨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2)课中1:对分课堂的讲授环节(Presentation)。每种疾病的学习时间为2 学时,在首次课的第1 学时,教师对课程特点和对分教学流程进行介绍,将学生划分为5~6 人的学习小组。在第2 学时,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讲解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教学内容适当留白,同时针对情景一的作答情况给予反馈讲解。由于情景二为疾病的常规治疗与护理,因此,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平台现场发布问题,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的方式完成疾病常规治疗与护理知识点的讲授。

(3)课后:对分课堂的内化吸收环节(Assimilation)。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根据上次课的讲授内容完成“亮、考、帮”作业。教师要求学生总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最大的收获(即“亮闪闪”),在明确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自行设计2 道考题,在下次课的讨论环节测试同组的同学(即“考考你”),列出自己还未理解的知识点,请同学给予解答(即“帮帮我”),以此完成对课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每个学习小组还要完成情景三、情景四案例分析的作业,教师分享相关知识链接或文献报道,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学生作业必须在下次上课前完成,并提交到雨课堂平台。

(4)课中2:对分课堂的讨论环节(Discussion)。教师在下次课的第1 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上次课布置的作业进行分享和讨论,包括“亮、考、帮”作业和情景三、情景四案例分析两个部分。“亮、考、帮”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在组间完成,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和答疑。情景三、情景四案例分析由教师随机抽取每组汇报人,其他组的学生提出疑问,每个学习小组将根据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出相应解答。之后,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给予点评和总结,通过进一步分析、研讨,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和吸收。

2.3 效果评价

(1)期末考试成绩评价(百分制):其中客观题占60%,主观题占40%。

(2)教学模式认可度评价。教师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问卷内容包括6 个方面,学生以“是”或“否”作答。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1)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2)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肯定回答为“是”的评价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评价比较(人)

4 讨论

4.1 融合情景递进式案例的对分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较早接触的临床核心课程,学生反映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知识点存在理解困难并且容易与相似疾病混淆的问题。从表1 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期末考试总分、主观题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融合情景递进式案例的对分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与采用当堂对分[6-7]和隔堂对分[8-9]的对分课堂模式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课题与其他研究[6-9]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观察组融入情景递进式案例,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主观题的学习效果,即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能力要高于对照组。考虑这与本研究将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情景融合在课前、课中、课后有关,课前融入情景案例一能引发学生对该种疾病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情景案例二是疾病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呈现,在课中教师串讲环节引入情景二的案例,与课本的知识框架有机融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后“亮、考、帮”作业和情景三、情景四的拓展学习,是学生对知识“内化吸收”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课下独立或小组学习中充分内化吸收,然后再将内化吸收及拓展的知识在课堂上讨论分享,既能进一步巩固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自信心[10],进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4.2 融合情景递进式案例的对分课堂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表2 显示:观察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融合情景递进式案例的对分课堂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该模式在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分享、课后内化吸收环节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临床医学融入案例教学法,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11]。融入案例教学,学生在互相讨论、分析、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点,把抽象的概念性知识与实际的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取得了“通过一个案例掌握多个知识点”的效果[12]。目前我国大部分护理学本科教学多为单一情境的案例,此方法不宜体现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护理措施的连续性,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和系统化思维存在一定的不足[13]。而以情境动态、持续性发展变化为特征的递进式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不同情景,逐步呈现患者的疾病信息,不仅能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能促使教师根据不同案例情景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14]。因此,本研究将情景递进式案例融入对分课堂的各个环节,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同时,本研究教师对情景递进式案例的设计不局限于教材,更多案例来源于临床护理的工作实际,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因此,学生对融合情景递进式案例的对分课堂模式认可度较高。

总之,融合情景递进式案例的对分课堂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可。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选择的教学改革内容仅涉及内科护理学四个章节的内容,今后还需扩大教学内容改革的范围,完善教学设计,进一步验证教学改革的运用效果。

猜你喜欢
护理学情景案例
情景交际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楼梯间 要小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