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李一氓

2023-11-12 12:11■李
铁军 2023年11期
关键词:皖南事变爷爷

■李 燕

作者与爷爷李一氓在一起

小时候,我对爷爷没什么印象,因为我出生后没几年他就被关进了秦城监狱。直到1973年的一天,父母买了点心,我很奇怪,又不过年过节买点心干嘛呢?后来才知道,是接到通知要去探望几年无音信的爷爷,这是我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爷爷的存在。当我见到爷爷时,他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慈祥而沉默。

以后随着他恢复工作,在报纸、电视里时常会看到他的消息。我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一位大干部。但对他的一生父母没讲过,我更没有机会问爷爷。逢年过节去看望爷爷,他不是在看书就是在看报。有一次见他在看英文的《中国日报》,我脱口而出:“你还会英文啊?”他只是笑笑说:“会一些,每天要看以免忘记。”

当时我根本想不到,爷爷的英文水平非常高。早在1929年爷爷就翻译出版了《恩格斯马克思合传》,这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传记最早的中译本,成为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1930年,他又翻译出版了《马克思论文选译》。

爷爷早在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介绍人是李硕勋和何成湘。爷爷亲历了我党从北伐战争到改革开放漫长历史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虽然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暴,但他始终信仰坚定,并为之付出了全部精力。

从北伐到上海,爷爷很长时间都是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在南昌起义途中与周恩来一起介绍郭沫若入党;长征初到陕北,做过毛泽东的秘书;遵义会议期间,与邓小平同住一室;爷爷为促进左联的成立做了很多奠定性的工作,与鲁迅建立了工作关系和私人的友谊。这些细节,他在回忆录中,有些绝口不提,有些一笔带过,无一处自我炫耀。

李一氓在新四军

在他的回忆录中,有大量篇幅以动人的笔触,赞扬那些他所熟悉的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爷爷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所写的碑文,讴歌了八十二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气概;为泗阳县建立的抗日战争牺牲烈士的纪念堂,取名为“爱园”并写有《泗沭抗日烈士公墓碑志》。

爷爷非常重感情。他两次通过秘密交通线从敌占区到根据地,一次是1932年从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到江西中央苏区;一次是皖南事变后,从上海到苏北。尽管当时不知护送他的交通员的真名,但他时时怀念这些不知名的人。后来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些人,并在回忆录中记录下他们的真实姓名。护送爷爷从上海到江西瑞金的交通员叫曾昌明,在40多年后的1980 年,爷爷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可惜不久曾昌明就去世了。爷爷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我的革命一生当中,我一直感谢他和怀念他”。

爷爷对于组织上的安排,总是欣然接受,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在78 岁高龄时,爷爷依然欣然接受党的重托,主持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工作。他对这一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

皖南事变对爷爷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痛。他受到了自1925年入党以来唯一的组织处分,虽然是最低的口头警告。爷爷对中央的处分,坦然接受。以后的党内多次填表,在处分一栏中,爷爷总是规规矩矩地写上这次口头警告。读爷爷的回忆录,可以深深感到他对皖南事变不仅有客观的反思,更有深深的自责。爷爷受中央委派担任新四军秘书长,离开延安的时候,李富春曾经与他谈话,要他做叶挺和项英之间的缓冲工作,他承认:“我作为缓冲人,明显的是失败了”。他还写道:“知道了项英等人离开部队,既没有劝说他们不能这样做,也没有去找叶挺报告这件事儿,反而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离开了部队,虽然后来没有跑出包围圈,又返回了军部。虽然时间很短,不超过10 个小时,但至今想来,不知为什么当时会走错这一步,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可能还差了点儿什么。”

在项英、袁国平等牺牲后,爷爷应该是最了解情况的一个人。皖南事变后,爷爷辗转到香港,向延安连发7份电报,详细报告事变的全过程,以及他本人对造成皖南事变主客观原因等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他的报告为后人研究皖南事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

杨瑞年是一位年轻的女英雄,她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在上饶集中营对敌斗争中表现英勇,最后在赤石暴动中英勇牺牲。皖南事变40周年时,爷爷写了纪念文章《〈杨瑞年和他的弟弟〉读后记》,深切地怀念杨瑞年、施奇和黄诚等这批在上饶集中营中斗争过的战友,或者为之而牺牲的战友。每当提到当年皖南这些死难战友的时候,爷爷总是感慨万分,说:“特别对杨瑞年,我是在职责上把她当成一个嫌疑分子接收下来,分配工作的……我深引为憾。”这是因为杨瑞年当年是背着一个托派嫌疑分子的身份从山西到新四军工作的,当然得不到信任,也无法入党。后来她的英勇行为足可证明对她的无端怀疑是完全错误的。爷爷勇于公开承认错误,吸取教训,他说:“应该向她道歉,应该为她平反,应该承认她是新四军的大无畏的女战士,应该追认她是有百分之百条件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皖南事变后,爷爷和无数共产党人一样,从失败中爬起来,不计个人得失,重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战斗中。正像他所说:“还好,我又来到了抗日根据地苏北淮海地区,竭尽了我的中年力气,周旋敌后。”

爷爷博古通今,学识渊博,被陈毅称为党内的大知识分子。爷爷勤于学习、静心读书的精神令人敬佩。他皖南事变后来到盐城,在分配工作前的空隙,抓紧时间精读了《资本论》。他排了一个日程,一天看多少页。第一卷大约有800 多页,一天看10 页,80 天也就看完了。

爷爷清正廉洁,从不以权谋私。1964年,国家公派一批高中毕业生去国外学习外语,因为姑姑原来学的是俄语,所以她只能选择斯拉夫语系的国家。其实,当时爷爷就是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管这件事的,名单都在他手里,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孩子调到更热门的大语种学生名单里,但他没有这么做。1976年左右,我姐姐插队病退在家待业。当时,去当兵是一条出路,姐姐想请爷爷帮忙与军中的老战友打个招呼,但是爷爷拒绝了。后来恢复高考,姐姐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毕业分配时,原本学校将她分配到中联部下属单位,谁知她的档案被退回,学校不理解,想让姐姐去问问爷爷是什么缘由?爷爷当时在中联部任常务副部长,爷爷认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考虑不便干涉。于是姐姐被重新分配到当时还是清水衙门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爷爷的态度,无形中激励着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尽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

爷爷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和鉴赏者。当年,他将自己价值不菲的收藏全部捐献国家,没给后辈留下一张纸。姑姑回忆说,爷爷藏画中石涛的作品不下50 余件,所藏典籍大约3 万多册,其中不乏珍善孤本,甚至桌上几个盛水果、糖果的小簸箩漆器也让家人擦拭干净,打包捐献了。

爷爷生前立下遗嘱:“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其他任何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大地上。”《人民日报》为此写道:“‘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他称谓’,这样的遗嘱在我们党内是第一个。这充分表现了李一氓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宽广胸怀,共产主义者的高尚情操和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2023 年,是李一氓诞辰120 周年,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以上这段文字,追思远在天国的爷爷。

猜你喜欢
皖南事变爷爷
爷爷变身了
不甜不要钱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发展重心析要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历史发展的三个转变
同室操戈,豆箕相煎——对皖南事变历史思考
烈士英灵 浩气长存——纪念“皖南事变”50周年
皖南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