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云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2023-11-14 15:24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强
今日民族 2023年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云南

□文 /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强

9 月11 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在昆明召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讲话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致辞时强调,云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致云南大学建校100 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学习兄弟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把学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抓好学生思想培养,播种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云南贡献。

云南特殊的地理区位和高校大学生的民族构成多样化,是云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的现实依据。新征程上,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播种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对于培养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范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云南高校要坚持底线思维,积极主动构建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扎实有效做好云南在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防范工作。

一要做实做细宣传工作。进入新时代,国内外风险挑战不断增多,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因此,云南高校一方面应积极向大学生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法律法规,增强当代大学生对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应积极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建设,组织当代大学生参与关于民族工作领域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和研究。

二要大力推进云南高校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云南高校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云南高校各部门在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大学生们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要宣传好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将政策宣传和普及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同时,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开展好课堂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更好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体系同向同行、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二、不断深化“五个认同”教育

云南高校要切实将“五个认同”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大学生将“五个认同”的理念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一要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高校牢牢掌握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关键环节,云南高校要不断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问题出发,指出国家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二者相依而存、协同发展。要努力讲好云南的“三交”故事,将理论和现实紧密结合,挖掘云南民族团结故事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从而铸牢云南高校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二要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云南高校要有效组织各学院、各班级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将云南民族团结感人故事和中华民族发展史进行深度结合,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起对国家、集体和他人的社会责任,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使命和担当意识。

三要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大学生们坚定巩固民族团结的决心,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和各民族优秀文化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四要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奋斗出来的,是依靠我们党自身的力量实践出来的。云南高校应有效利用在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时组织一些民族理论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学习之中,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五要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云南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课体系中,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意识,让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只有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共同体理念,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云南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涌现出许许多多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此,云南高校要从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角度入手,通过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民族团结故事,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云南高校大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有机整体。要组织当代大学生参观红色基地进行实地研学,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使其更好地理解“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的理解与把握,让当代大学生在实践历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理解和感悟。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学党史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继承先辈们砥砺前行、不畏牺牲的精神。

四、抓好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云南高校应利用学校、社会实践等丰富资源,积极开展一些同教育相关的学术论坛、知识竞赛,充分结合各高校办学特色、具体的民族构成成分和学科建设特色,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教学渠道,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如: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促进民族团结的校外实践活动,完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大学生走进民族地区和贫困艰苦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大力弘扬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增强云南高校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可以通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校园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组织参观当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展览馆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让大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背景、文化习俗,从而帮助大学生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其更好地理解“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的内涵。

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云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阵地作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提高云南高校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不断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云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内涵。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念全方位贯彻到高校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牢牢把握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切实增强云南高校大学生“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其自觉肩负起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共同播种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云南
爱的共同体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云南邀您来“吸氧”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共同体的战斗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