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概念教学”视角赋能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2023-11-16 06:04张丽琴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张丽琴

摘   要:以“大概念教学”视角设计的长周期作业,旨在突破单元主题教学之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炼大概念并以此统领作业整体设计。以“公共生活”主题内容为例,从整体规划,提炼作业设计主线;探寻关联,明晰作业设计逻辑;尊重需求,凸显作业设计弹性。长周期作业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着眼于学生素养和能力的习得,指向于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学生在完成整体化的作业过程中,实现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大概念教学;长周期作业;整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G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8-0026-05

“大概念教学”追求认知的结构化,指向于培养儿童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道德与法治》教材主题式单元的编排特点,为长周期作业设计提供了基础条件。“大概念教学”视域下的长周期作业设计,突破了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之形,以提炼的大概念为统领展开整体设计,能激发学生长时性、持续性、深入性地学用结合,着眼于儿童素养和能力的习得,贴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真正把教育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一、长周期作业设计的应然性

长周期作业,是指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完成的作业,是相对于传统的当日或隔日完成的作业而言的,需围绕一个主题、历经一段时间,投入地、集中地完成的作业。下文将以“公共生活”主题内容为例展开论述。

(一)耦合素养目标,有一个连续的整体

耦合素养目标的长周期作业以“大概念”统领,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设计,体现了设计目标整体性,设计内容系统性,完成过程的连续性。

如五年级下册二单元围绕单元大概念“公共生活靠大家”设计了四大部分:认识公共空间、走近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参与公共生活,四项周而复始形成闭环。学生在一个月的实践中体验、感悟,更好地达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二)呈现迭代逻辑,有一个递进的梯度

长周期作业就像给学生的践行搭建了脚手架。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围绕主题不断深入、不断探究、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立足真实生活,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进而应用所学来解决问题。

完成作业的过程将经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历练,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综合性素养和关键能力,因此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适应个体需求,有一个弹性的空间

长周期作业创设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弹性选择空间,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可以选择合作伙伴、完成项目、完成方式方法,也可以针对内容、资源等进行重组。

弹性的选择空间,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对作业的掌控感,切实感受到完成作业的价值和意义,由此调动更明确的行动意愿,以克服困难持续地开展探究。弹性的选择空间,真正让儿童从边缘参与走向核心体验。

二、长周期作业的创生实施路径

“大概念教学”视域下的长周期作业设计,避免了作业的零散、孤立、割裂等问题,有益于知识的结构化,有助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习得,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整体规划,提炼作业设计主线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凸显了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长周期作业设计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在分析相关主题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后提炼“大概念”作业设计主线,明确定位,打通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的联系。

1.主题式统整——框架构建,明晰内容

“公共生活”主题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共意识的培育是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的重要基础。纵观整套教材,围绕“公共生活”主题有三个密切相关的内容安排,我们从生活价值的角度提取出“公共生活”这一大概念,并以此为线索进行统整(见图1)。

如图,我们清晰地发现整套教材围绕“公共生活”主题,教学内容以“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公共美德”这条结构脉络串起,此三者在不同的年级凸显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

2.单元式建模——关注学情,设定目标

教材编排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决定我们在设计长周期作业时要关注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要遵循以儿童生活为经、内在发展为纬的规律来展开,促进其从认知到行为的提升。

以“公共设施”板块为例,三个年级的教学定位一定是有所区别的,因此长周期作业应关照低、中、高年级学生道德成长的需求,设计目标也应有所侧重(见图2)。

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了解公物“共有”特点,作业设计围绕“学校公物”展开;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懂得“共享”理念,范围拓展到“公共设施”领域;高年级则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公共生活及个人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形成全面认识,着重对“公共利益”的关注,树立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

长周期作业设计伊始,就要尊重教学体系,聚焦主题,从宏观的整套教材分析到微观的单元教材分析中提取大概念,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内容,在不同的层面为学生形成完整、准确、深刻的认识奠定基础。

(二)探寻关联,明晰作业设计逻辑

“大概念教学”是针对知识碎片化教学现象提出的,重在找出知识点之间的本質联系,提炼大概念进而构建大概念知识体系。我们设计长周期作业时要深入探寻单元教学内容之间关联,抓住大概念的核心问题展开。

1.绘单元概念图,厘清作业序列

单元概念图,以图解的形式展现单元的大概念以及相应的单元本质问题,优化知识结构,把零星散乱的概念以大概念视角进行梳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单元学习主题,为长周期作业设计提供有效的设计模型。

以“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为例,绘制单元概念图(见图3)。

教学内容是围绕“公共生活——公共秩序——参与奉献”这一主线的,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长周期作业(见图4)。

以上8条作业贴合单元概念图主线设计,体现了长周期作业内容的系统性,完成过程的连续性,并形成了递进的序列。

单元概念图,是从大概念建构的角度来揭示单元结构、单元序列,及其内在联系,意在将教材中孤立、零散的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创作业逻辑链,搭建作业阶梯

长周期作业逻辑链,将大概念融入其中,包含时间轴和实践轴。有了逻辑链,学生能事先了解作业的总体规划、时间安排、具体要求等,能明晰大概念与各项作业之间的关系。

“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以“认识公共空间——走近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参与公共生活”这一逻辑链串起(见图5)。

逻辑链为学生搭建起了完成作业的阶梯:第1条作业是第一阶梯,在此基础上完成第2条,继而完成3到8条作业,这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本单元长周期作业聚焦“公共生活”主题,历时一个月,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就是逐步深入的过程,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在参与公共生活时主动思考公共生活,由此对“公共生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萌生公共意识奠定了基础。

逻辑链对长周期作业的实施具有指引的作用,它遵循从认知到行为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的设计原则,实现了多类型任务的结构化组合,为落實核心素养提供了助力。

(三)尊重需求,凸显作业设计弹性

学生个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而大概念教学视域下的长周期作业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尊重学生的需求:个性差异、能力差异,发展起点、自主选择权……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推动学生完成从知识到实践、从“边缘参与”到“核心体验”的转换。

1.突出主体性,多元选择彰个性

著名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教育的宗旨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滋养他擅长的智能。在长周期作业设计中,提供多元选择的目的就在于此。

长周期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可针对合作伙伴、方式方法、可用资源、参与阶段等多个项目进行自主选择、重组,当然也可以适时进行调整(见图6)。

“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的第4条作业设计见表1:

搜集公共标志并了解其意义

作者:    完成时间:

A.我选择的合作伙伴是:

B.我选择完成的是第项作业内容

C.我使用的方法有:实地观察(   )拍摄记录(   )采访(   )

问卷调查(   )网络查询(   )其他(   )

多元选择的设计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权,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既尊重了学生需求突出了主体性,又有利于促进多样化发展。

2.组建共同体,多方联动助深化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儿童在未来可能成功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复杂而多变,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做到成功解决的。稻盛和夫有句名言:“能否找到意气相投的合伙人,共同合作,分担重任,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长周期作业设计中关注了共同体的组建,能够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主动寻求多方助力共同解决现实问题。“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的第6条作业设计见表2:

表2设计了两方面的合作共同体:同伴合作小组,可根据自主选择进行分工;“特邀嘉宾”可根据内容要求来选择。“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涉及实地调研等相关工作,可邀请社区微网格长、志愿者代表等;“主体设计”阶段,可邀请社区活动组织者来传授经验;“方案优化”阶段可以听听社区居民、爸爸妈妈的意见。

组建共同体,借助团队多向合作拓展了完成长周期作业的广度与深度,使完成的过程更富有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越是真实的任务,学生感受到的学习价值就越大,他们就会有更明确的行动意愿,从而努力克服困难、持续开展探究。

核心素养的确立是我国课程教学从知识传授走向知识构建的信号,“大概念教学”正是以搭建学科大概念框架做引导,引领我们结构化、整体化地思考长周期作业的设计。

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长周期作业耦合素养目标、呈现迭代逻辑、适应个体需求等特点,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能够充分调用现实资源,指向于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是促使学生将所学再建构的载体,能让学生在完成整体化的作业过程中,实现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   微.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2]谢旭霞.“入学教育”主题项目式学习设计初探[J].中小学德育,2022,(8).

[3]袁晓萍.长周期作业设计:启迪每一个孩子的数学思维[J].小学教学研究,2020,(7).

[4]余   婷.大概念统领:让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真实发生”[J].嘉兴教育,2022,(2).

【责任编辑 王   悦】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
浅谈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法治教育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探究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