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的小学英语“全景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2023-11-16 06:04吴静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大数据小学英语

吴静

摘   要:全景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可利用移动终端开展学习的大数据应用程序。教师通过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个别化教学目标难以落实、立体化学习情境创设单一以及科学化评价数据支持不足,结合全景课堂的功能,从课前数据诊断、课中精准指导、课后数据分析、全程多维评价四个方面开展实践探索,以期促进精准化教学,实现学生全方位与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全景课堂;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8-0037-0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教师要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努力营造出信息化教学环境,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个性化的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困境,为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本文从小学英语传统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入手,通过分析以大数据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全景课堂的功能,探索小学英语全景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

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随着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日益凸显。

(一)个别化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一对多的大班制环境下授课,课堂活动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家庭、社会环境等不尽相同,他们所能接受的语言内容和语言水平也不同,学情已存在明显差异。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仅能根据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课堂表现做出整体判断,以笼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展开基础的、重点的共性教学,不能精准把握学生学情,无法应对学生的差异性,难以实现针对性指导和个性化教学。

(二)立体化学习情境创设单一

《课标》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小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多维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接受和习得语言。由于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和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教师习惯性地以教材音频、图片为主要学习资源,导致学习情境平面化、虚拟化,课堂活动单一、乏味,缺少交际,大大限制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三)科学化评价数据支持不足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课堂评价缺少评价工具和评价量表,不具备评价的科学性。课后评价则多以定期书面检测的形式为主,这样的终结性评价过于片面,缺少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的记录,评价主体单一,缺乏评价的广度和深度。《课标》强调,教学评价应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全面、准确和灵活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和效果,促进学生学习。

二、全景课堂的概念定义

全景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应用程序,利用无线网络和移动学习终端为学生提供表达、沟通、分享和体验的场所。学习过程可见即可分享、可见即可生成新数据,推动了数字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变革,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见图1)。

(一)资源数据精准推送

全景课堂上集成了各学科教材及其配套的习题,同时,教师能够在平台上协同备课,合作生成更多的教学资源。利用全景课堂的推送功能,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差异,随时随地将课件、图片、音频、视频、习题等学习资源精准地推送到学生端,创设多模态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进行交际。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资源数据推送,可以助力课堂,实现无边界学习。

(二)学习数据即时反馈

全景课堂实现学习过程可见即可分享、可见即可生成新数据(新任务、新作业、新习题等)。教师能够在全景课堂教师端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完成情况,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即时的反馈和评价。同时,学习数据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和教学改进,实现更加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个性化学习。

(三)成果数据实时分享

全景课堂功能丰富,学生可在学生端通过练习、录音、画板等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分享圈发布自己的学習成果。师生、生生之间可以互相查阅,甚至能够进行互评,例如“点赞”等。新颖的交流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生之间课内外的交流,丰富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多元化。

三、小学英语全景课堂实践课例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结合全景课堂的优势与功能,用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学设计、评价方式等,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全景课堂的作用。以下将以PEP6 Unit 5 Whose dog is it? A Lets talk为例,阐述基于全景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英语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课前数据诊断,精准掌握学情

本单元的主题是“寻找物品的主人”, 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一组情境对话,学习使用句型Whose ... is it? Its ...表达物品的所属关系。本堂课在复习旧知——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学情分析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安排的有效依据,为了获得更加精准的学情分析数据,教师在课前将预学微课和预学单通过全景课堂精准推送。以下为全景课堂反馈的学生做题情况。

通过数据诊断(见图2),能够看出学生已基本掌握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且对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复数形式的掌握略有不足。对于新知名词性物主代词,少数学生进行了有效预学,更多的学生表现出对此知识点掌握的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也进行了课前调查(见图3),数据显示,存在较大朗读问题的单词是your和their。对于名词性物主代词,学生在朗读时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mine, yours等单词,需要在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

数据赋能,教师能够精准诊断学情,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从而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差异细化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于学情数据诊断,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定位如下:

(二)课中精准指导,满足差异需求

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是“寻找画的主人”,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创设主题情境the School Art Show,引导学生通过the Dog Show, the Photo Show, the Picture Show, the Poster Show等四个子情境展开学习。课堂上,教师和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台Pad,利用移动学习端开展英语学习。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点,教师搜集、制作了与教学相关的照片、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源,并推送到学生端,为学生创设多模态学习空间。全景课堂教师端能够实时观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全景课堂实时反馈的动态数据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集中讲解,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落实每一个分层目标。

【教学片段1】

设计思路:在the Picture Show子情境学习中,教师展示三幅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Which is Johns picture?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通过集体听录音的方式寻找到答案后,教师又展示另外三幅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这三幅画的主人。教师已将课文的音频和视频推送至全景课堂学生端,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听录音或观看视频等,并独立完成读后练习:Whose picture is it? 学生的做题情况即时地反馈到教师端。针对反馈数据,教师采取全对的少讲或不讲,部分做错的请学生来讲等多种方式。

教学效果:全景课堂使学习资源的推送更加及时和精准,多模态的学习空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和获取知识的渠道,提升了学生信息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全景课堂将传统课堂中师生的互动问答以在线习题的形式实现,节约了课堂上批改和校对练习的时间。数据赋能,教师能够精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

【教学片段2】

设计思路:在朗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跟着课文视频进行对话的逐句跟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朗读习惯进行自主跟读和朗读。教师巡视时进行个性指导,在全班朗读后,对于普遍性的语音问题进行集中纠正和指导。

教学效果:不同的学生在朗读能力方面有不小的差异,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自主跟读模仿,程度特别弱的学生还需要教师单独的个别指导,不同的学生遇到的朗读困难也不一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播放音频全班跟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形式。由于课堂时长和教师一对多的限制,往往只能对小部分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纠音。通过全景课堂,每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朗读习惯跟读课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数据分析,定向跟进问题

全景课堂中,学生能够通过画板、录音、分享圈等功能记录和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些记录能以学习档案的形式储存在学生各自的账号中,课后教师也能够一一查阅,为后续的精准评价和下一阶段的教学进程提供数据支持。在pair-work环节,学生与同伴交流poster show,教师引导学生将对话录音,并上传至分享圈。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只进行了三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了检验学生在本堂课中迁移创新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在课后查阅了学生的录音,数据如下(见图4)。

通过数据分析,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是否能够与同伴自然交流“小报展”,谈论物品的归属和个人的看法。根据每位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教师在全景课堂上即时评价和反馈,并实施定点跟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全景课堂除了可以实时收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数据外,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精准的分析诊断,从而帮助师生共同进步。

教师将学生课堂前测和课后练习的做题情况也进行了对比(见图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新授知识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正确率有了大幅提升。这些数据表明,小学英语全景课堂中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效果显著。

课后的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弥补教学缺陷,改进教学手段,找出在某个层次存在薄弱方面的学生,从而定向地跟进问题,定点地精准施教,定量地资源推送,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四)全程多维评价,激发学习潜能

评价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全景课堂英语教学中,学情数据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全方位地开展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全景课堂也实现了师评、互评、自评的多维度评价,使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且具有个性的发展。

【教学片段3】

设计思路:通过对话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名词性物主代词,对于学生能够区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目标的达成,还有待检验。因此,教师先做示范,在全景课堂平台利用画板功能圈出ours, mine等名词性物主代词,引导学生在Pad上进行勾画,并将自己的成果分享圈分享到班级中。任务完成后,学生可在分享圈中查阅其他同学的作业,并自主进行校对与订正。

【教学片段4】

设计思路:在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Pad上欣赏poster show视频,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与同伴展开关于物品归属的话题讨论。学生可以利用录音功能录下自己的对话,并上传至分享圈。完成任务后,请学生欣赏彼此的作品,并从以下三个方面:(1)Speak loudly; (2) Speak correctly; (3)Speak fluently 进行点赞和留言评价。

教学效果:分享圈促进了师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在“分享圈”中欣赏其他同学的作业及作品,给自己喜欢的作品点赞和留言。从而,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收获不一样的思路,程度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学习同伴的优秀作品。分享圈激发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创造性,点燃了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

四、结语

全景课堂推动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数据赋能助力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而达成精准教学的目的,也为学生带来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大数据时代,教师要敢于尝试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多样融合,更要发展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寻求大数据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最佳路径,促进学生全方位与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丁海娟,马良花,王海杰.大数据背景下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8):44~45.

[3]朱敬东,陆妙苗,潘玉兰.智慧课堂背景下大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22,(3):19~22.

[4]李   明,林   杰.大数据视域下初中精准教学“研、学、诊、进”策略[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9):68~72.

【责任编辑 张   蔷】

猜你喜欢
大数据小学英语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