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实践探索

2023-11-17 14:38何冬梅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7期
关键词:溴水题型创造性

何冬梅

(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0)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一定不足,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习效果.而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调、师生互动少、氛围沉闷等现状,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成效,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诸多困难,很容易产生厌学、消极怠学等心理,引发恶性循环.由此,在新时代下教师应当提高自我认知,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以此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 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综合素养中的关键构成之一,对于其知识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等均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该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打破以往局限,通过灵活、生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主动分析和解决,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在创新精神和意识下,高效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正确的化学解题方法和技巧,以此提升学习能力[1].

2 创造性思维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实践运用

2.1 通过逻辑思维进行化学解题

根据高中化学题型的复杂多变特点,要想高效解决问题,应当具有灵活的思维,充分发挥逻辑思维的作用,有效寻找问题答案.所以在实践运用创造性思维时,应当有效运用逻辑思维,通过系统和牢固的掌握化学知识,对题目中有用的解题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调动化学知识进行解题,加快问题分析和解答的效率[2].对于逻辑性思维的运用,主要是对各种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快速思考复杂多变的化学题型,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合理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还需利用逻辑思维对学问题答案进行辨别,能够为选择题型等解题提供良好思路.例如: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提供信息有①做实验时可用手直接拿取金属钠;②用托盘天平称量50.56 g KCl;③用酒精可以从饱和碘水中萃取碘;④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⑤检验某溶液里是否含有Fe2+时,可先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学生在阅读解题信息时,需运用所学知识对各个信息进行有效判断.通过运用逻辑思维结合现实生活经验,以此合理运用知识进行解题,如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钠与H2O反应会生成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NaOH,所以判断①错;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无法称重50.56 g KCl,可判断②错;酒精与水会出现互溶,不能进行萃取,判断③错;结合课本知识,胶体具体丁达尔效应,判断④描述正确;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的正确做法为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判断⑤错误.学生通过利用逻辑思维能够更加沉着冷静地解题,基于对各个化学知识点的串联,了解不同知识内容的逻辑关系,实现融会贯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提高自主探究水平和学习效率.

2.2 采用开放性思维优化解题

高中化学题型普遍较为复杂,学生需要从多个层面思考问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思维.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应当培养开放性思维,打破传统解题思路的限制,抓住解题关键字词,优化解题过程,完善各个步骤.比如针对实验题型,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开展具体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以及反应的掌握[3].以“粗盐提纯”为例,该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对一些化学物质的添加顺序.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准备好相应的化学实验器材,并明确粗盐的成分为NaCl,将粗盐进行溶解,反应物中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经过加热处理后,通过依次加入BaCl2、Na2CO3等,可去除不需要的Ca2+、Mg2+、Ba2+,再加入NaOH进行过滤,实施蒸发结晶后可获得精盐.在实验解题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牢固记忆各项化学物质的添加顺序,通过认真分析题意,找准切入点,有助于降低解题难度,加快解题效率.

另外,在部分选择题型中也涉及一些对实验结果的思考,比如:下列实验,能够获得成功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苯乙烯;B.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溴苯;C.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乙醇;D.加浓溴水,然后过滤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在解题时,学生可通过开放性思维和所学知识,对选项中的实验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在脑海中进行问题分析,即是苯中加入溴水后分层,上层为橙色、下层无色.乙醇中加入溴水后不分层、苯乙烯中加入溴水,溴水出现褪色,得到混合物且分层.综合分析,判断A选项正确;B选项中应使用液溴;C选项中苯与乙醇混溶;D选项中不能使用过滤方法.基于开放性思维对解题过程进行优化,可提高正确率.尤其是在当前化学题型逐渐多变的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够转变僵化的课本知识点解答,注重融合普遍规律和生活阅历经验,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3 借助估算法创新解题方法

为有效提升解题效率和正确率,应当运用创造性思维拓展解题方法和技巧,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估算法进行解题,即是对类似题型进行推理和估算,尽可能提升解题准确性.比如题目:“25 ℃和101 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混合烃32 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发现气体总体积缩小72 mL,计算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这一类题型既考验学生对化学反应知识的掌握,也考量其计算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当掌握题目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如C2H6+3.5O2→2CO2+3H2O;C2H2+2.5O2→2CO2+H2O;C3H6+4.5O2→3CO2+3H2O.设混合烃中的C2H6为amL、C2H2为bmL、C3H6为cml,运用气体体积差量法,可列式:a+b+c=32①;2.5(a+c)+1.5b=72②,解①②方程后b=8,结果为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25%.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够突破传统解题方法的限制,利用数学方程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准确性.不过估算法强调学生在自主解题时,不再以具体准确计算作为基础,注重融合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简单估算和推理获得最终答案.但其准确性仍有待提升,为保障解题准确率得到提高,可运用估算法对问题进行初步判断,排除不合理选项,再进一步开展分析明确最终答案.

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合理建议

3.1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则需加强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相关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即是按照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适当的化学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促使学生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应当注意避免出现应试教育模式,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牢固掌握知识作为解题能力提升的目标,注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内容,充分掌握各种化学概念、反应过程、反应结果、化学性质判断等,以此保障学生在答题时能够快速寻找解题思路,提高答题准确性.

3.2 营造愉快有趣的教学氛围

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较大,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解题热情,教师应当营造愉快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思考和解答,实现自主探究,加强学习效果.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化学题目,促使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激发好奇心引导解题能力提升,有效培养创造性思维.比如可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课中,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感受能量的变化,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本质的理解.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应用,如自热小火锅是如何产生热量的,暖宝宝是如何放热给人们提供热量等,带着这些生活实际应用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针对教材内容设置趣味性题目,促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在解题中获得新知识[4].

3.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知识探究欲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的考查.在实践环节,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开展问题思考,形成开放性思维,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兴趣程度.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思考和理解,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学生轮流回答,能够初步了解学习知识,并促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涵义.在此基础上,可更好地应对一些现实问题,提升解答能力.同时,教师可向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课后任务,如自行开展化学反应小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能够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性,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的掌握,当面对有关问题时,能够较为快速地获得解题思路,提升答题速度.教师还需与学生加强互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基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符合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

猜你喜欢
溴水题型创造性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基于数字化实验定量探究苯酚和溴水取代反应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烃类易混淆点突破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