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探论

2023-11-17 14:38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7期
关键词:生物生命环境

叶 英

(福建省浦城县第三中学,福建 南平 353400)

将生命教育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之中,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生命教育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生命观念,不仅要将其融入到课程教育理念中,更要将其付诸实践,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1].

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1 促进学生的生命观念的形成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并建立起对生命的认知,包括对结构、功能、进化、适应、稳定和平衡、物质和能源的认识.将生命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有关生命的概念,从而培养出正确的生活态度.

1.2 强调学生生活体验的重要性

通过将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的生物课堂,能够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感受并实践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2.1 增强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

通过学习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生命的挑战.学生经过深入探究生物学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并且更加珍视它,努力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教师应该将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视作为课堂的重点,设计出有效的生物课程计划,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深入思考生命的真谛,唤醒他们对生命的认知,进而提升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此外,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接触学生,主动与他们沟通,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本质,并鼓励他们勇于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升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2].

比如,教授“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时,教师可以通过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深入探讨生物的多样性,并且经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受到不同地区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如:在群岛上,地雀很可能是南美大陆上某种特定鸟类的后裔,这是因为岛屿上的环境差异导致了它们的物种多样性.接下来教师总结:许多物种为了适应环境,会进行变异,以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来保持其优势.深入地讨论和探究加深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识,并培养他们运用自然选择学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界的复杂现象.通过这一课堂活动,学生们可以深刻理解生物的演变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自然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人们面对挑战时,就像生物面对恶劣的环境一样,只有通过适应和改变来获得自身的发展,而这种挑战和环境是无法逃避的,生物需要在这种环境中发展,而人类也应该在挑战中取得成功,失败和成功都是宝贵的财富.通过引用这句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挫折,并培养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挑战和困难.

2.2 强调生命教育的教育环境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应该重视生命教育,并利用各种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并为未来的人类发展做好准备.生命教育的课堂应该营造一个公正、友爱、充满人性关怀的、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氛围,让学生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采用生命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升“众生平等”“自然和谐”课程的吸引力,从而让高中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讲授有关“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内容时,通过“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等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并且能够掌握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生物学概念,并且鼓励他们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以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生物思维模式.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生活经历利用信息技术,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蛋白质”“氨基酸”及“生命成长”“生命发育”之间的联系,并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意义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对“生命的发展”的深入理解,结合“生命个体与蛋白质的关系”的丰富实践,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教学中,通过“生命如何成长”“生命如何维系”“健康生活如何进行”的学习,帮助高中生深入了解并培养出良好的健康观念,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3 构建生命教育情境教学方法

尽管许多人都认识到生活的价值,但是许多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授这些知识,这种做法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教师应该使用最新的教学方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的内容,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模拟日常生活,唤醒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3].

以“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例,这一节课是探讨人类细胞的生存状态,并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各种元素和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其视为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桥梁.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以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一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毛细血管壁上的细胞以及毛细淋巴管中的细胞都有着特定的外部环境,这种环境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构建呢?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细胞外液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内部环境如何提供营养?当细胞分泌的代谢废物进入内部时,它们将如何被运输?内部环境的功能有哪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深入理解人体内的细胞环境,并且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探究这个世界,并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以“免疫调节”为例,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着重讲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并且重点关注它的防御功能.教师应该通过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情境,这些问题包括:人类是否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感知病原体的存在,并通过反射来识别病菌或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激素直接消灭病原体?如果病原体进入人体,是否会对内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提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新的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的理念.“艾滋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防止被传染?”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2.4 以生活为媒介融入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课堂上的乐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要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魅力,教师可以提供他们熟悉的案例和生活故事来加强对生命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打下牢固的基石.

例如,在讲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时候,教师应该以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利用生命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当前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当前的人口状况,如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量等,引导学生探究人类行为如何改变大自然的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与人口活动和人类变化相关的信息,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经过精心筛选,教师应该将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综合起来,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更深入地探索知识,发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走上生命教育的道路.通过深入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水资源、能源等,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同时,运用逻辑图和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

2.5 深入挖掘高中生物教材

当前,教师正在努力完善生命教育体系,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体会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并加强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地生活规划,以便更好地利用自身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因此,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以便更好地利用它,避免浪费.在开发教材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例如,在“内环境的稳态”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在人生旅途中哪些时刻更容易冲动,哪些时刻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许多学生都曾经面临过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都变得不稳定,甚至可能会出现极端的状况.此时,教师通过“内环境的稳态”的资源,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见解.学生发现,他们的学习状态不稳定,这并非仅是他们日常学习缺乏认真,而是由于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计划,导致许多问题累积在一起,从而导致了现在的状况.经 “内环境的稳态”的深入探究,学生发现了自身的缺陷,并且积极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未来的学习任务.他们既要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又要努力提升基本技能,进而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猜你喜欢
生物生命环境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第12话 完美生物
环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