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匠的智慧

2023-11-18 02:25
月读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贾家郭子仪乌衣巷

◎ 马 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乌衣巷》,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由于极强的警示意义,成为经典名作。朱雀桥、乌衣巷都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人如流水,车马如龙,说不尽的繁华。故而,达官贵人、士族大家,蜂拥而至,竞耀豪奢,其中以王导、谢安两大名门为最。但如今这里却是杂草丛生,夕阳残照,富丽堂皇的华屋大宅不知何往,满目升斗小民的竹篱茅舍,盛衰兴替、河东河西,此世间之道,也是天之道。

经历过沧海桑田人生际遇的曹雪芹,对世事无常的认识和体验显然甚于常人,他以史家视角和如椽巨笔,极为生动地描述了豪门贾家由呼风唤雨如日中天到江河日下以至败亡的的整个过程,可谓纤毫毕现、惊心动魄。想当年,黄金铸骏马,白玉砌大堂。富可敌国,贵比王侯,又与王、史、薛三大家族联姻,荣损与俱,势焰熏天,钟鸣鼎食是家常便饭,骄奢淫逸是理所当然。“夫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粱肉期,而粱肉至;粱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这个屡见不鲜的世间铁律,贾家同样莫能跳出。第一代贾演、贾源,随主子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血雨腥风中建功立业;第二代贾代善、贾代化,耳濡目染,戒惧在心,止于守成;第三代贾政、贾赦,锦衣玉食,雄风尽失,昏聩无能,败象显露;到了第四代,除了宝玉,贾珍、贾琏、贾环已经沦为十足的恶少。之后,就难有之后了,贾家已彻底沉沦,走的走,散的散,亡的亡,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百年繁华一梦消,正所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唐朝有个泥水匠,名叫王承福,没有刘禹锡那样的大手笔,但他以亲身经历说出的一番极朴素同时又极深刻的话语,还是深深地震撼了身为官员的文学家韩愈。为警醒世人,韩愈遂撰《圬者王承福传》。文中,王承福如是说:“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很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时,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人家我曾去过两次,也有去过那里三次的,而后来再经过那里时,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的邻居询问,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没能守住遗产啊。’也有的人说:‘人死了,财产都让官府拿走了。’”语虽无华,但一针见血,颇与另一个同样是泥水匠的名句相仿佛—因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唐王朝的大功,郭子仪被晋封为汾阳郡王,并赐建王府。有一次,郭子仪转到工地,对正在忙碌的工匠们随口叮嘱道,将房子盖得结实些,一位老工匠遂有如此之答:“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某筑,只见人自改换,墙皆见在。”在长安不知盖了多少府邸,可是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未见过哪栋房屋倒塌了的。一句无心无意的随口之言,似乎什么都没说,但其中的意蕴却如千钧之锤,重重敲在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心上:“郭令闻之,怆然动容。遂入奏其事,因固请老。”他听懂了,也悟到了,这个世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也没有谁能够将什么永远攥在手里,长城万世,秦王何在?而此后的事实也恰如这个泥水匠所言:郭子仪得获“功至大而不伐,身处高而更安。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主不疑”这个史上罕见善始善终的结局,是不是也得益于这个泥水匠的启示呢?

宋李公麟绘《免胄图》局部,描绘郭子仪不着盔甲,入回纥大营与回纥将领和谈,“谈笑静胡尘”的场面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泥水匠的智慧,点亮一盏又一盏心灯,五代官员杨玢,致仕后长安故居多被邻人侵占,子弟欲诉诸官府,他立即写诗加以阻止。“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四邻侵占我们的房产那就让他们去侵占好了,想想当初未曾置办这些房产之时,不也照样过日子吗?如果你们还想不通,不妨到唐代含元殿的殿基上望一望,当年是何等繁华富丽,而今却是秋风萧瑟,荒芜不堪。

失未必就是失,得也未必就是得,且有可能失得更多。最大的福田是德,最可靠的是双手,可以世代享用不尽。查诸史志,先贤的家训家规、治家格言比比皆是,“唯俭唯勤创业,亦耕亦读传家”“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等等,各种各样的仁义“窄巷”也相继见于各地,而安徽桐城的那条六尺巷,光华尤灼,沉甸甸的底蕴和内涵不知吸引多少双眼睛日夜仰视。

猜你喜欢
贾家郭子仪乌衣巷
乌衣巷与六尺巷
“大唐保镖”郭子仪
下期预告 “大唐保镖”郭子仪
《红楼梦》“青春王国”与青少年思想引领
辽宁本溪贾家堡子地区BIF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乌衣巷
侧面
黛玉是贾府最有钱的人
郭子仪感动奸臣
郭子仪教子无私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