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内涵探赜

2023-11-21 19:15王玺
高教学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在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协同和利用各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各类教育资源,采用科学的治理理念与方式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的动态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内涵囊括治理理念的民主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空间的协同化与治理过程的动态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彰显与展现,对于高校现代化育人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空间;治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1-0172-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governance system in the new era, the govern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using scientific governance concepts and methods.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fundamental task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connotation of the govern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s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concep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governance subjects, the coordination of governance space and the dynamic governance process. It is the highlight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erfection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vernance concept; governance subject; governance space; governance process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今后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更是中国社会对于时代发展命题的积极呼应,将我国的制度体系优势转化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效能则是对时代之问的回答理路。位于全新的历史方位下,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自然需要具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自觉,一方面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好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的社会作用,深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内涵则是提升其能力的理论基础。

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研究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至今主要聚焦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成果较少。通过整理现有相关文献,发现专家学者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理解有所差异,且尚没有对此作出一个系统性的概念界定。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核心内涵需要予以进一步提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规律及学生的成长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协同和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内的各类教育资源,采用科学的治理理念与方式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结构功能与运行机制,持续完善和增强治理效能的实践过程。

一  治理理念的民主化

当前,“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2]。自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步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国家治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除了政府这个主要的国家治理主体,社会、市场、公民都在逐渐地成为国家治理主体的构成要素,国家治理的方式与方法愈加呈现出民主化、人道化、协商化的特点。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教育实践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和需要的社会主义人才,首要之义即是树立民主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

(一)  多一些协商民主,少一些统治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主体不应当只是高校主体自身,国家、政府、社会和家庭都属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空间的主体要素,这些治理主体之间需要规范有序、和谐共生,才能达成价值引领和精神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之间需要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由多元互动取代一元主导,合力保障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民主理性、公正有序、多元参与的治理氛围,以此来达到国家、政府、社会、高校及家庭主体要素治理的和谐统一。

(二)  多一些引领说服,少一些强制服从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必然也需要将其纳入到高校的各项教学与管理实践当中,其治理方式需要更多地关照学生成才发展的需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定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为国家治理培养的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成为积极、富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公民。简言之,服从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之下的社会公民属性,现代公民其内在主体性需要得以激发,积极主动参与到国家建设和政治生活当中,同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那么,这一切理念的引导、培育与实践就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当中得以体现,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主体,民主化的治理理念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公民的培养与塑造。

(三)  治理理念需要由以事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实践推進中始终关照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带动国家治理的全面进步,透溢着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就是要基于现代化的视角,超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满足受教育者的多元诉求,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化素养的公民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起到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以此来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人生启迪,面对自身的学业、生活乃至今后的工作问题,能够展开更加全面的思考,去追求更富有意义、全面发展的人生。因此,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  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的民主化,治理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也是题中之义。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里就提出了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方面的育人功能,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到除了高校的思政课专职教师和党政干部、辅导员等队伍之外,其育人力量还包括:校内,“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涉及的各类课程老师,需要提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生导师;校外,“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各方面英雄模范人物”“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等新时代先进人物”等[4]。可见,当前在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主体空间需要由校内逐渐拓展到校外,协同整合多元主体要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5]。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多要素联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在这个多元化多层级的治理主体空间创设当中,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行政领导主体,这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党委等。前者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政策与机制的整体宏观制定与完善,后者则在相关政策指导下负责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指导工作。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层执行主体,囊括了辅导员、班主任、党团组织工作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根据领导主体制定的规划,这类基层执行主体根据各自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等方面的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教育指导主体,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及相关的学术指导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是高校内部与受教育者互动最为密切的一类治理主体,那么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应当更好地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课前主动了解学情,结合各种信息手段来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与困惑,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开展高质量的互动教学,重视课后反馈,尽量做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协调统一。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类治理主体,基于长期深耕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于其发展的规律、存在的问题等更具有深刻的见解与看法,他们不仅对于思政课教学的专职老师可以进行教学科研上的专业指导,同时可以更科学地引导行政领导主体与基层执行主体更科学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工作,改进工作理念,优化工作模式。四是学生群体、社会团体或行业组织等的评估主体。学生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过程的直接参与主体,各类教学活动和日常工作的开展是否满足其需要最有发言权;此外,第三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动的评估会更加客观和专业,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参与,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理工作的效能。

三  治理空间的协同化

对于高校而言,外部与政府、社会、家庭等组成了整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空间系统,内部其自身也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空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需要既注重外部的整体空间体系的协调,也要重视高校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动。协调化、联动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程度的表征之一,也是其现代化发展的鲜明特征之一。当前,无论是外部整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空间体系还是内部结构化的要素之间都未能发挥有效的协调共治的效能,协同化不足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碎片化、零散化,这不利于整体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程度的推进。结合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空间的协同化涵义。

第一,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外部与内部、整体与局部治理空间体系和结构要素统筹联动、协调共治的多元治理模式是应有之义。

一方面,为了实现政府、社会、高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联动,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工作的联席会议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增进理解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共识,实现治理工作环节的有序衔接。同时,各部门还要进行党建工作的齐抓共管,加强各治理子系统之间党建任务的沟通与改进,提高党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工作的整体领导力与引领力。

另一方面,高校内部需要协调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化,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主体、客体、介体与环体都需要统摄其中。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主力军,但如果在其他空间场域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力量缺位,那就会呈现内化于心和外化于形的脱域,学生难以把课堂上吸收的知识与价值理念用于指导自身的日常生活实践。所以,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辅导员、党政机关人员、心理指导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要素都需要进行定期交流与沟通,实现课堂空间与日常空间治理的无缝联结,将理念融进高校的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和组织等各类工作当中,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效能。

第二,“00”后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空间的协同化必然是线上线下治理空间的协同、联动与融合。作为第五空间的网络空间已然与现实空间相互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空间场域也不断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延展,相互交融渗透,线上线下空间的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结合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维度。

一方面,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空间的建构上看,线上空间虽然是一个虚拟场域,但其本质是实体空间的延展与投射,与现实空间存在一部分共有的特质,同时其反映出的问题在现实空间中也有所体现。虽然线上空间遵循的是数字化的逻辑与运行模式,但其实是对现实空间交往关系的进一步延展,行为主体生存轨迹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之中都有相互重叠和交叉的迹象,互相投射,构建出新的互动交往关系,重塑整体生活空间,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空间的协同化,是从线上与线下两个维度来实现整体治理空间的构建、转化与完善的。

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空间的协同化,还指涉各类场域之中资源的整合与协调。虚拟空间中的信息资源呈现出流动性、复制性、开放性等数字化生产与传播的特点,那么在整体化地对教育教学平台进行构建与资源建设与利用时,就需要结合线上线下各类教育资源与教育目标的匹配度和学生需求的契合度来进行合理的建设与分配,选择恰当的技术与平台,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筛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体的整合度与使用率。此外,整体资源库的建立可以采用网格化与矩阵化的架构模式,根据不同的群体,展开精准式的推送服务,实时更新,便于查找与使用,界面更加友好。对于整体线上线下资源的协同联动还应该注重各类机制的建设,诸如内容共建、资源共享、推广应用和系统评价,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资源平台进行一体化建设,减少各部门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壁垒,增加信息化技术使用与运用的培训与交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系统资源的整体性、协同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治理与协同育人的能力。

四  治理过程的动态化

整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应当说是一个动态化、开放化的系统性工程,通过对整个治理系统的主体、内容、环境和载体等要素的分析与完善,持续地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系统的结构,以期获取更高的价值赋能。纵观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发展的历史进程,高校,尤其是思政课专职教师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然而,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的提出,国家、社会、高校和家庭都应该被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顶层设计当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使各部门各领域育人环节互通有无,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治理体系,才能给予受教育者更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与体验,实现主流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标,既有助于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有益于培养国家现代化进程需要的合格人才。此外,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历程的梳理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知,不难发现育人本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治理实践也呈现出螺旋上升、动态变化的特征,对于育人的目标,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也要求各异。譬如,在革命战争年代,需要的是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的是艰苦奋斗、服务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改革开放阶段,突出的是敢闯敢试、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的精神;步入新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必然是一个动态化的建设过程。

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自身也是一个各要素持续动态发展与更新的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6]”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也是一个囊括了治理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多要素协同共治的系统,其动态化特质体现在各个治理环节和步骤之中。首先,治理主体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首要因素。无论是治理的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学生成才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和规制,结合多学科和人本化的治理方式与理念,促进治理主体群体的结构设置、机制运行、组织架构等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以此来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其次,治理客体的动态化发展是对治理主体的积极回应与关照。如果说前面治理主体更多地指涉及顶层的治理制度制定者与组织者,那么这里的治理客体就不仅仅是囊括了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等,教育者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纳入了其中。社會在发展,学生群体的特征与需求也在不断改变,那么教师群体也必须持续提升自身现代化治理素养,这既是对治理主体的积极回应,也是基于国家现代化对于自我发展提出的时代需求,即新时代需要“建设一只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7]。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与受教育者一道,根据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主动锻炼和提升自我的专业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从理念、态度、能力和行为各方面发展和突破,逐渐实现现代化的转变,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客体的良性双向的紧密互动。再者,治理方式和方法的动态化更新和融会贯通也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的现代化理念,或者设计的创新式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有效恰当的方式与载体来体现与呈现,要着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现代化素养提升,需要从多维度来展开思考与探索。例如,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更加有机融入各项课程和育人环节;设置更多师生可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提升师生学术修养的同时,以科研促教学,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的作风;整合社会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建设育人实践基地,创新项目形式,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借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挥新技术新载体在育人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强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升师生的用网涉网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环节中,注重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此外,在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和组织育人等环节都要注重结合治理主客体的实际情况,努力实现各类育人要素的动态治理功能的合力共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内涵,既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也囊括了深刻的实践理念。对于其本质内涵的深入挖掘,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的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可得以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也能在整体进程中关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自身的需求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9-11-01.

[2]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37-41.

[3] 冯刚.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政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4-7.

[4]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1.

[7]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研究”(19VSZ092);2021年度四川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SC21B163)

作者简介:王玺(1984-),女,汉族,四川广元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