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着的电子合同 躲不开的坑

2023-11-23 10:07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优信钟点工张女士

近年来,随着电子合同的兴起,不少擅长使用各类App、眼神清楚、具备法律常识的年轻人,也常常面临签订电子合同“踩坑”投诉无门、维权困难的窘境。仅以上海市12345市民热线向记者提供的数据为例,今年8月1日至9月12日,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有关某品牌租房平台“违约”“电子合同”“自动扣款”3个关键词方面的市民投诉就有83件。

App上点几下,违约金自动“找上门”

原本只是想在租房平台上换一套两居室公寓,上海的张女士却让自己掉进一个不大不小的“陷阱”里。

张女士是某租房平台的老客户,和同事在上海市闵行区与他人合租了一套5居室公寓中的两间房。最近,租房平台推出“免费换租”政策,即可以将客户名下一套合租房换租为整租房,不收取违约金。于是,她和同事想把这两间房换租成一套两居室公寓。张女士在该平台有两个租赁订单,其中一个可以免费换租,另一个与平台管家协商,可以通过App申请“在线转租”。如果该订单在15天内找到新的租户,就不再需要支付违约金;如果找不到新租户,张女士最多按原计划支付45天的违约金。

然而,申请“在线转租”后的第12天后,张女士无意间在App上点击了“转为退租”按钮。这时,App开始“自动计价”了。她的违约金包括一个月房租,加上12天“在线转租期”租金,再加上15天未提前告知违约金,共计57天房租。

管家后来告诉她,在App的相关页面上,“转为退租”按钮旁边还有“不再转租直接退租”这一选项,选择后者,张女士就不会再被收取12天“在线转租期”租金。

但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点击“转为退租”后App直接跳出了违约金数额,且不能再退出返回原界面重新操作。“操作失误不可以返回原页面,直接就计价了。”多次维权后,她还是支付了相当于51天房租的违约金。

记者注意到,在上海市12345热线中,“自动扣除违约金”是消费者针对该平台投诉最多的一项。上海的一位房东和她的租客均遇到了这类问题,他们在与租房平台签约时,未被管家告知提前退租需要支付违约金等事项,“签订电子合同,什么都没有告知,就让签”。退租时,两家都被扣除了一个月租金。

签完电子合同客服和合同都消失了

上海市奉贤区的周女士通过某同城服务平台请钟点工的时候,客服承诺,只需要一次性支付一笔2700元的服务年费,就可以享受“钟点工全年包换”的服务。这笔费用,比周女士平时找钟点工支付的中介费贵了1000多元。

上述客服上门向周女士详解了服务内容等,但他却没把纸质版合同带给周女士,而是给了她一个“家政加”的链接,并在周女士家中指导她通过该链接完成了电子合同的签署。“他就告诉我,所有他讲给我听的合同内容都在电子合同上了,叫我直接签字。”周女士说。

支付宝付款记录显示,周女士把这笔钱打给了该平台。周女士去年11月付费,而这名钟点工工作一个月后,就离职了。此后,周女士多次催促平台为其另行推荐钟点工无果,“每次问,都说正在找”。今年3月开始,这名客服开启了“微信不回、电话不接”的模式,“给他打了10多个电话,都不理”。

记者注意到,上海市相关部门针对12345上的有关电子合同的投诉,大多都以“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作为回复。

但是,当周女士想要通过司法途径维权的时候,她面临的难题是,打开原来的电子合同链接页面显示“超出安全期限,短信链接已失效”。

目前,周女士只能在聊天记录里找到一张电子合同最后一页签字页的图片,“上面只有我的签名,是我多次索要合同后,这个客服发给我的一个截图,上面一点合同内容也没有”。

合同中被要求付装修款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众多消费者投诉“在不知情情况下签订电子合同”的案例。这些人大多面临支付违约赔偿金、装修费等窘境。

在某租房平台上,一位房东在收到房租后才发现,自己欠下该平台一笔13万余元的房屋装修款,现在每月要向平台支付2238元装修费,以及442元管理费。如今,她的一套位于上海浦东的一室一厅房产,每月只能收到2600元租金,而同一小区相似房型的租金约为5500元。

她与该平台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里约定了这笔装修款,但这位房东称,自己是在完全不知晓合同内容的情况下,在该租房平台门店内被“管家”引导使用手机现场签订电子合同的。记者查询发现,这份合同多达41页,“让我拿个手机一直往下划,啥也没说,就划到最后签了个字”。

平台上买车后“加塞”一堆电子合同

2019年3月底,安徽的刘雨在优信二手车App上看车后,业务员约她上门看车。现场,业务员告诉她,公司4月1日后将统一收取服务费。为了赶在4月1日大限前下单,她就赶紧签了字,“一会用电脑,一会又用iPad,还录了视频。”

刘雨记得,优信的业务员临时打印了一份纸质合同,当她签完字要拍照留证时,业务员告诉她,“网上有电子版,内容都一样”。

从始至终,对优信业务员非常信任的刘雨没有察觉到,业务员并没有明确告知她:贷款年利率、贷款利息等重要信息。直到事后想起询问时,优信工作人员才回复称,年利率为8.99%,不清楚具体的算法,输入车价后系统自动生成首付、月供。“系统是全国性的,大家都用,我就沒怀疑。”

但收到银行的短信后,刘雨懵了,贷款和利息的总额竟然变成了25万多元。“首付我给了2.1万元,如果按照合同21万元的贷款额,这辆车的成交价就变成了23万多。可我们订单上的成交价明明是19.4万元啊?”

遭遇同样“套路”的还有山东的曹先生和深圳的孙先生。今年1月,曹先生打算一次性还款,结果发现贷款金额与之前优信业务员告知他的总额不同,从25.7万元变成了27.8万元。

记者采访了10多位车主,他们全部出现了贷款总额增高的现象。

“当初签署的是纸质合同,但合同上没有甲乙方,优信的业务员也未提前告知还有电子合同,他只是一直催促着尽快签字,不给人反应的机会。”

但当消费者索要纸质合同时,优信的工作人员则答复:“纸质合同要交到总部,不会给到客户。”他们摸索着在优信二手车App找到电子合同后,吃惊地发现,除了汽车金融借款合同外,里面竟然还有融资租赁套系合同、租车合同等。“怎么这么多合同,我不记得签过这些合同啊?”有人惊呼。

口头承诺都不算数,要看清电子合同

记者注意到,有关这种电子合同签约过程中,消费者或当事人的投诉几乎都集中在“未被事先告知合同内容”和“找不到电子合同”上。

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衡告诉记者,一般的纸质合同至少是A4纸大小,而电子合同通常只有手机屏幕大小,这给合同相对方阅读并理解合同内容带来挑战,“一份几十页的合同,即便是打印出来,不是专业律师也很难逐字逐条看下来,何况是一个普通人面对电子合同”。

他指出,电子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故签订合同前,双方应明晰合同中的约定,尤其是数字、金额等重要细节。

“没看清,不签字;没看懂,不签字”。张衡建议,当事人对合同签约过程进行存证,有疑问的,要让对方解释清楚合同的意思。签署电子合同后,要保存好文件,以便未来维权时举证。

(本版稿件综合《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

猜你喜欢
优信钟点工张女士
优信二手车2022财年第三季度交易量同比增长111%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张女士的婚姻困扰哪里来?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和张女士的小日子
持续亏损、股价低迷 全国购成优信输不起的一战
持续亏损、股价低迷 全国购成优信输不起的一战
吉利
花19万想买通“阎王”为女儿续命 “神婆”说“阎王爷”登记错了
河北省尚义县“农事钟点工”走俏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