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历史地名的来历与演变(下)

2023-11-23 10:07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古国龟兹译作

姑墨国

姑墨,汉代藩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魏书》称为 “姑墨”,《北史》称之“姑默”,《唐书》记作“亟墨、跋禄迦、婆楼迦”,“跋禄迦”和“婆楼迦”为梵语音译,意为“沙漠”,阿拉伯语称作“拨换”。姑墨位于丝绸之路的中道。

唐末至北宋,亟墨属西州回鹘地。元代为蒙古宗王察合台封地。明代为察合台后裔吐鲁番王地,姑墨国故地被称为“摆城”。清平定准噶尔部后,设阿克苏办事大臣,后设阿克苏郡王。光绪八年(1882)设阿克苏道,在姑墨国故地置拜城县。“拜城”一名沿用至今。

环王国

环王国,中南半岛古国名,又称占不劳、占婆,简称环国,位于现今越南中南部沿海一带,由占婆人所建,其前身为林邑国。林邑国亦称“临邑”“象林邑”,“林邑”一名一说为“象林之邑”的简称。645 年,林邑国王范镇龙被杀,范姓绝,林邑国灭亡。随后林邑地区进入动乱时代,历经婆罗门等多位统治更替后,唐至德年(756—758)后,更名为环王国。9世纪末占城(占婆之城)一名出现后,环王国一称逐渐消失。

大宛国

大宛国,中亚古国名。位于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史记·大宛传》记载: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北为康居,其西为大月氏,西南为大夏,东北邻乌孙,其东为于阗。《魏书》称之为破洛那,《隋书》作沛汗、钹汗,《唐书》称作拔汗那。

《汉书·西域传》记载:“大宛国,王治貴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贵山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卡桑赛。

蒲类国

蒲类国,汉代藩国名,西域古国,因蒲类海而得名,建都疏榆谷。蒲类部落与车师部落同族,是车师六国之一。贞观十四年(640),唐军横穿戈壁,讨平高昌,在高昌置庭州,在蒲类国故地设蒲类县。

清代,蒲类地区被称为“木垒”“穆垒”,是“蒲类”的转音。1955 年改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沿用至今。

于阗国

于阗国,汉代藩国名,《大唐西域记》称为瞿萨旦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为丝绸之路南道大国。据《史记·大宛列传》载,西汉时期国名为于寘,公元前2 世纪由尉迟氏建立。西域都护府设立后,于寘正式归属西汉,疆域包括今和田、洛浦、墨玉三县。元至元年间(1264—1294),于其地置斡端宣慰同都元帅府,更名为斡端。《元史》中又有译名“忽炭”。明代复称于阗,当地人又俗称黑台。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于依里齐城(今新疆和田市)设办事大臣。光绪九年(1883)置和阗直隶州,官方遂将依里齐更名为和阗。1959 年改和阗县为和田县,1983 年设立和田市。

嚈哒国

嚈哒国,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施行一妻多夫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史称 “女儿国”。嚈哒—名在中外史籍有多种称谓:《魏书》作“嚈哒”;《梁书》作“滑”;《隋书》《新唐书》作“挹怛”。嚈哒国全盛时期,疆域东至葱岭——天山南路一带,西至里海沿岸的库尔干河流域,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草原帝国。

身毒国

身毒,印度河流域的古国名,始见于《史记》,为我国对印度的最早译名。《汉书·西域传》作天笃,《后汉书·杜笃传》作天督。中国古文献中亦作申毒、辛头、信度、身度、天竺、贤豆、印度等,皆同音异译。

温宿国

温宿,汉代藩国名,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维吾尔语称为 “阿克苏阔纳协海尔”,即阿克苏旧城意,都城为温宿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之北,为汉代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路。温宿国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扜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相邻。其故址在今新疆温宿、乌什县境。唐代称温宿为“大石城”“温肃”。元明时期,温宿被称为“阿速”“乌赤”。

狼牙修国

狼牙修国,东南亚古国名,马来语拼写为 langkasuka。在我国历代古籍中对狼牙修有多种译写:《梁书》译作“狼牙脩”,《唐代高僧传》译作“稷伽修”,《隋书》译作“狼牙须”,玄奘《大唐西域记》译作“迦摩浪迦”,《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译作“郎伽戍”“郎伽”,宋代《诸蕃志》译作“凌牙斯加”,元代《岛夷志略》译作“龙牙犀角”,明代《郑和航海图》译作“狼西加”。

狼牙修国约建国于公元 1 世纪。南朝梁国时期(6世纪),狼牙修国统治马来半岛北部以及泰国的宋卡、北大年一带,公元六七世纪期间达到了最高峰,此后其疆域逐渐被周边强国侵吞,狼牙修国也先后成为室利佛逝、三佛齐、满者伯夷的属国。

龟兹国

龟兹国,汉代藩国名,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前 2世纪初立国。龟兹国是丝绸之路北道中段重镇,地处西域中心,北通乌孙国,南连于阗国,东西丝绸之路贯穿其间。龟兹是汉语音译。《新唐书》叫丘兹、屈茨,《元史》称库彻,《明史》称曲先。西汉宣帝时,长罗侯常惠发兵五万攻打龟兹。龟兹不战而降,与大汉修好,而后成为汉通往乌孙国要道。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式定名库车,并沿用至今。

邪马台国

邪马台国。日本古国名,《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后汉书·倭传》中均有记载,《北史》和《隋书》作耶摩堆,是日本列岛最早的奴隶制强国,存在于1 至3 世纪。据中国《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1 世纪、2 世纪时,日本列岛有一百多个小国,跟中国大陆有联系的达三十余国,其中最强大的是邪马台国。邪马台国故地或以为在今关西,或以为在今近畿,一般以为在今北九州。

罽宾国

罽(jì)宾,又作凛宾国、劫宾国、羯宾国,为中亚古国名。古希腊人称喀布尔河为Kophen,罽宾为其音译。

昭、宣帝时(前86—前49),罽宾王乌头劳虽曾多次剽杀汉使,但汉朝仍与其保持友好关系。东汉中叶,罽宾为贵霜王朝所灭,并入贵霜帝国领土。罽宾是佛教大乘派的发源地。唐代称其为“箇失蜜”或作“迦湿弥多”,即今克什米尔一名的古译。

(摘自《“一带一路”历史地名考略》王胜三/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猜你喜欢
古国龟兹译作
例析初中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丝绸之路上的龟兹
龟兹乐舞
what用法大搜索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龟兹古乐
穿越千年 寻找梦中的高棉古国
第八章 神秘的古国传说
精美的古国图腾
龟兹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