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岗位构建专业实践课程群

2023-11-24 06:19隆丹宁老盛林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装备

隆丹宁,老盛林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0 引言

电力装备是国家“能源强国”“制造强国”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为契合国家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要,我国电力装备的供给将向数智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电力装备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研发手段和服务模式随之发生深刻转变[1]。智能制造专业群原有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满足电装备制造相关产业对人才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缺乏面向能源电力和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专业群内各专业知识技能的内在逻辑关系,根据能力递进重组专业实践课程群。

所谓专业实践课群程是指根据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岗位对能力、知识、素质的目标需求,构建与实践内容关联密切的,具有一定内在逻辑理路并具备一定层次性、连贯性的实践教学体系[2],主要包括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群、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群。

对此,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群的人才培养需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部署和区域电力装备制造产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接电力装备制造“专精特新”企业群,构建基于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产教融合课程群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进一步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与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的适应性,以满足新形势下电力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化发展的人才需求。

1 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国家能源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的对电力装备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要求,结合区内各电力装备制造“专精特新”企业、区外业界名企专业的调研结果,总结归纳电力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类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一是传统电力装备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电力装备的生产效能,降低碳排放量;二是新型清洁能源风电、光伏以及储能等电力设备及其配套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以及远程运维等;三是“5G 技术+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运维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智能网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四是电力装备制造生产过程中智能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五是用电设备和变电设备的智能巡检以及高压线路勘测和巡检等。

根据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将其细分为电力设备生产制造、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力装备智能产线装调、电力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力设备检测、电力设备智能化系统集成、电力装备智能控制以及电力勘测与电力巡检等8 个工作领域,智能制造专业群围绕8 个细分工作领域设置相关专业并开展人才培养。图1 为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的岗位群对接专业群谱系图。

图1 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岗位群对接专业群谱系图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依托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电力装备制造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携手国内机器人、运动控制、工业互联、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关键产业链技术链重点龙头企业和电力装备应用大型国有企业等,汇聚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组建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聚焦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的8 个工作领域,搭建“育训结合,产教融通”实践平台,构建“一学院,两基地,四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 所示。即依托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平台,搭建校外校内两个实习实训基地,根据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职业技能体系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分阶递进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的实践模块,形成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图2 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2.1 基础实践

基础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为目标,通过“机械制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群基础共享课程,筑牢学生工程图识读和电工电子技能等基本技能。通过“智能制造认识实习”“电力生产与双碳通识教育”等岗位认知课程,让学生到电力装备制造相关企业了解电力装备的生产工艺流程,认知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岗位标准和技能标准。通过电力文化的熏陶提前熟悉企业的职业氛围,增强学生的对专业和岗位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内生动力。依托学院的工匠精神培养基地和大师名匠工作室,通过“金工实习”“劳动教育”等基础课程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劳动习惯、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为产业发展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

2.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主线,通过机械基础、液压气动、传感器、电机检修、机械设备检修等机电类以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触摸屏等控制类专业共享基础课程的学习实践,夯实单体机械设备检修和电气控制技术等通用基础技能,为学生开展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成长可持续、可迁移奠定专业基础。

各专业根据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产业的工作领域分工,对照本专业职业标准,结合电力装备岗位工作职责,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方向课程。通过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具备设计、创新和转化能力。

2.3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学生的工程思维为主线。通过引入头部企业X 证书,不断追踪行业技术的新业态,对标X 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全面检查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接受系统的工程训练以及在企业跟岗实习过程中不同岗位的系统学习和实践,逐步树立“技术转化、技能实践、应用创新”融为一体的工程思维,让学生具备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转化为现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以培养学生革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深化学生的创新理念,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托学院的机电协会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围绕实训设备管理维护和升级改造、教师横向科研课题、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等第二课堂,组建学生兴趣小组并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将第二课堂的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作品和毕业作品,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产教融合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群构建

专业群共同制订实践教学框架体系,以培养学生机械装调和电气控制两大技能为主线,在对专业群基础技能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教学方法重新整合和优化,把联系性强、连贯性好、能够相互渗透并形成互补的系列课程组建“通识类”“机械类”“电气类”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群[3],见表1。通过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群的构建,实现专业群内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共建,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专业核心课程群“课岗赛证”融通实践打牢基础。

表1 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群设计

4 产教融合专业核心课程群“课岗赛证”融通实践

各专业根据目标岗位的生产实际对技能的需求,通过对接岗位工作任务、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并开展实践,见表2。

表2 “岗课赛证”融通专业核心课程群

4.1 对接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岗位群,以岗定课

智能制造专业群紧密对接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8 个工作领域中的工作岗位,各专业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提炼本专业核心能力,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和生产流程作为载体,建设基于电力装备智能制造真实生产场景本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室并开设实训项目和课程,构建本专业3~4 门核心专业课程群。专任教师到电力装备相关企业开展专业调研和工程实践,收集典型工程实践案例,主动参与企业“专精特新”的核心工艺、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发,把企业实践结果和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按照知识技能体系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生产过程对接。

4.2 对表职业技能证书,以证立课

一是依托我校与广西电网公司共建的广西电工作业实操考试示范基地,对照低压电工操作证的职业从业标准,将低压电工操作证的知识技能和考核标准,分别融入“电工技术”“低压电气控制技术”“电工上岗证综合实训”等课程,实现专业群低压电工操作证考证全员覆盖。二是对标现场工程师职业要求,深化与能够赋能电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能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引入“运动控制技术”“物联网单片机技术”“工业视觉技术”“工业互联技术”“机械产品三维数字化造型”“超声波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无人机驾驶”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操作技能和知识考核要点“颗粒化”后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各专业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对照企业职业能力要求,选取一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本专业全面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职业综合技能的考核标准,确实为电力装备制造产业的提质增效输送能现场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3 对标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以赛建课。

建立“专业-行业-区级-国家”四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各专业对标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选取竞赛项目。以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为目标,通过“一专业一赛项”的选拔、行业竞赛的锤炼、区级选拔赛的竞争,不断展现专业群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在新老学生之间形成“星火相传,技艺传承”“人人尽展其才”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蕴。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迭代,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基本源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是当下行业技术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反映[4]。因此,各专业应及时梳理各级竞赛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标准以及竞赛的评价标准,归纳总结后以知识点的形式分类融入课程标准,以确保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体系和课程内容能够紧跟行业的技术前沿,为“教、学”注入新动能。

5 实践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3 年为社会输送1955 名合格毕业生,61%的就业新能源电力、电力装备制造等大型企业。学生获区级技能竞赛一等奖7项,培养出“广西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优秀学生。

(2)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2 个广西高水平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基地认定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获得“全国高校机器人产教融合50 强”和“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

(3)教师团队教学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教师在教学技能竞赛获区级二等奖以上3 项,获得中级以上双师型教师10 名,考取特种作业资格证书9 人,获得1+X 职业资格师资证书8 人,1人获得“2022 年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6 结语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作为具有电力行业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智能制造专业群,要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和电力行业背景的办学优势,依托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的建设,汇聚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和行业重点龙头企业,推动技术、人员、设备等优质资源在校企之间双向对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内涵。在校企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岗课赛证”融通实践,实现课程内容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进一步提升专业群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为区域发展提供更适合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港警新装备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防晒装备折起来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