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大唐殊为不易

2023-11-24 00:21艾公子
党员文摘 2023年21期
关键词:遣唐使空海国子监

艾公子

据《旧唐书·儒学传序》记载,贞观年间,四夷诸国先后派遣大批留学生入唐学习儒学。

入唐留学,是各国与唐朝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而唐朝海纳百川,慷慨地将知识传授给这些异国学子,并由此将中华文明传播到天涯海角。

一个王朝是否真的自信、开放,从其如何对待留学生上可见一斑。

艰险求学

唐代交通不便,有些地方山高水远,只能靠人力征服,一路上长途跋涉、险象环生。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派遣学生入唐留学时就要经历惊涛骇浪的考验,船队经常沉没,或被迫折返,可以说是一场以生命为赌注的冒险。

然而,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小国,都不惧艰险,拼了命也要来唐学习,只因他们仰慕大唐的荣耀。

唐朝的先进文明,无论典章制度、律令体制,还是儒学、文学、艺术、科技、佛学等,无一不让他们叹服。

入唐留学,不是说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首先要经过本国严格的选拔,最后能来唐留学的都是高精尖人才。以日本为例,官派的留学生多选自优秀的中下层贵族子弟,来唐学习佛法的学问僧也多出自日本名寺。

朝鲜半岛的新罗更是严格限制留学资格,初期选派赴唐留学的多为王族子孙。人数上,每次仅为2 —12人不等,若所派人数超过唐朝规定人数,就会被遣退回国,即“并勒还蕃”。

隋唐时,日本刚步入封建社会,体制尚未完善,思想落后,文化凋敝,只好奉行“拿来主义”,效仿大唐。

日本留学生来大唐有明确的分工,有人学习政治律法,有人学习文学艺术。他们把唐朝的先进文化照搬回家,给日本带去翻天覆地的变化。

盛唐时留学的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入唐后“留学受业,研览经史,赅涉众艺”,历时19年。除习得经史典籍之外,还为日本带回书籍、乐器和武具,以及六艺中的射艺。回国后,吉备真备为日本人传授五经、三史、算术、音韵等中国知识,最终位极人臣,成为女皇孝谦天皇的得力助手。

人才筛选

入唐以后,留学生要再度接受筛选,办理严格的入学审批手续。

即便是空海这样的日本高僧,也差点儿没能取得入学资格。

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空海随第十八次遣唐使入唐,途中遭遇风暴,在海上漂流了34天才到达今福建一带。正当空海兴高采烈地背起书包准备到长安报到时,同行的遣唐使却告诉他,因他资历尚浅,未被列入去长安的名单,只能滞留福州开元寺。

年轻的空海不甘心,急中生智,疾书一封《与福建观察使入京启》,直呈福建观察使阎济美。阎济美从信中看出空海求知若渴的心情,也得知他确实是个人才,才破格允许他前往长安。

而与空海同期入唐的书法家、号称日本“三笔”之一的橘逸势就没那么走运了。

橘逸势有个堂妹后来成为嵯峨天皇的皇后。照理说,皇亲国戚入唐留学应该备受优待,可大唐对待留学生一视同仁,不会给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开后门。橘逸势的汉语水平太差,没资格入国子监学习。年仅20岁的他,原本计划在唐学习20年,但仅仅过去一年多,他还没来得及补习汉语,就花光了生活费,只好请求回国。

严格管理

与唐朝对留学生的严格管理相比,“拒收”现象只能算是小儿科。

唐代,留学生主要由鸿胪寺负责安排具体事宜,合格者可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下分六馆,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留学生在国子监所学的课程中,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等科目与唐朝学生相同,都是儒家经典,必修课为《论语》《孝经》。

唐朝主张“华夷一家”,在生活上对留学生予以优待,免费提供衣粮住宿,并有医疗保障、返程粮食补助。

但是,留学生无法享有特权,衣食住行方面和唐朝学生是同等待遇。

留学生想在唐朝人眼皮子底下干什么不正经的事,更是白日做梦。

据《唐六典》记载,国子监各学最长修业年限为 9年。这9年间,留学生如果未能完成规定课程,或连续 3年考核均为下等,或犯有游荡、赌博、吵架、辱骂师长等过错,以及一年内超假100天以上者,全部会被勒令退学。

据《唐会要》记载,仅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一年间,就有7名新罗留学生受到处分,被遣送回国,当时新罗的留学生名额有时尚不到10人,可见此次处罚手段之严厉。唐文宗开成年间,渤海国留学生也曾被退回10人。也就是说,留学生如果不专注于学业,极有可能空手而回。

唐朝对留学生的课余活动也进行必要的限制,以免其危害大唐百姓。《唐律疏议》规定,留学生在大唐犯罪伤人,若双方是同一国籍,可以依生源国的法律论处;若涉及不同国籍,就全部以唐朝法律处置,绝不留情。

(摘自《趣说古人生活史》中国画报出版社)

猜你喜欢
遣唐使空海国子监
跨空海界面磁感应通信特性分析及应用
电影《妖猫传》与《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中空海入唐后的比较
参观国子监
日本有个“唐玄奘”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研究
空海协同的立体防线
《古事记》中的创世婚姻研究
浅论日本废止“遣唐使”原因
遣唐使废止原因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