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构与实现

2023-11-24 10:52张晶周筱淋王健姜可心张勇志
关键词:平台构建微信公众号网络化

张晶 周筱淋 王健 姜可心 张勇志

收稿日期:2023-04-09

作者简介:张晶(1988-),男,汉族,遼宁锦州人,研究生学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处教育科科长,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业指导。

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课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2023lslhzyb-20);2021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研究(JG21DB267);2022年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组织部课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研究(lngddj2022-03)

摘 要:网络化时代,各种网络媒介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传播造成重大的冲击,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思路。利用网络教育移动化、立体化、矩阵化的优势,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微信公众号为例,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新平台、新环境,实现网络思想政治育人新高度,运用大数据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网络化创新,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以辽宁工大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搭建网络思想政治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公众的引路人与领航员,实现思想政治公众的创新性。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0-0097-0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大数据时代新技术新手段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1]。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指出:构建网上网下双线融合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新时代中国梦主题宣传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性开展线上宣传,融合社会力量,筑牢党与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石。新时代新环境使得当代大学生更为容易被网络环境影响。高校要充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的新模式,构筑好网络宣传教育平台,使高校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牢固阵地。

一、辽宁工大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官方微信公众号特点、育人思路、实施过程及建设主题内容

(一)公众号特点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作为高校微信公众号,学生群体作为主要受众面,通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们品尝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思想大餐。

2.宣传速度快、范围广

由于微信的普及,公众号发布资讯,获得广大学生、校友、老师们关注,同时转发至个人微信、QQ群等媒体,赢得更多的人群关注、转发与讨论,为网络思政宣传工作提质增效。

3.注重服务、关注互动

微信公众号主要为了方便服务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与引领。例如可查询相关考试成绩、新学期选课、校园活动与信息等项目推介,做好广大在校学生学业、生活的引路人,保障了学生思想与价值引领。

(二)育人思路

围绕一条主线,实现全员覆盖。依托公众号平台,强化网络育人机制。校区学生处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开展好网络育人新格局。以“辽宁工大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实现思政工作线上与线下互补,把网络育人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三)实施过程

“辽宁工大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微信公众号主要为方便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对校区学生工作发展实时关注,展现校区学子的风采,实现校区、教师、同学的互动,从而加强学校的宣传力、影响力。以“辽宁工大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形成“线上+线下”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网络育人延伸至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积极发挥新媒体资源优势,坚持以丰富的平台功能和优质推文为抓手,做好从入学到毕业的闭环,实现对学生全程陪伴。

(四)内容建设

1.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始终坚持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工作[2],结合校区实际和青年特点做好内容选发。

2.融合四史教育,敬献百年专栏,推进“三全育人”

校区学生处公众号深入开展四史教育,通过【党史天天读】【百年初心】【红歌画卷】【百年百事百曲】等系列推文,开设“党史快问快答”专访,将优秀党史文章、先锋人物故事、红色文物故事、党史学习转化为红色融媒体作品,激励广大师生在党史学习中永葆初心、勇担使命的新时代精神。

3.宣传优秀榜样事迹,彰显力量担当

校区学生处公众号积极宣传优秀师生榜样事迹,开设教师专栏【师泽如光】和学生专栏【榜样力量】,挖掘榜样故事,充分展现出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为读者呈现出立体鲜活的优秀榜样形象,深化榜样的意义。

4.弘扬“太阳石精神”,打造校区特色

校区学生处结合校区实际特点,探索网络思政工作路径,推出【国旗下的讲话】【太阳石影院】【学风在线】【相约工大 遇见美好】等系列推文,加深了在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校与荣校教育、抗击疫情感恩教育、迎新与毕业教育等方面的教育。2022年秋季学期,特设“青春献礼二十大”专栏,推出新生辅导员及班导师云端剧透、院长“寄语”展播、云游龙湾校园等一系列特色活动。

5.呈递工大资讯,记录校园生活

校区学生处公众号聚焦一线,奔走在“精彩”第一现场,推送【工大通知】【工大生活】【军训日记】等系列新闻,既发布校园权威主流咨询,也记录精彩校园生活,展现工大学子风采。开设【融媒物语】视频专栏,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号召,推出原创防疫视频、致学生的一封信,传递正向的抗疫的家国情怀;2022年春季学期推出原创网课生活视频,引起师生共鸣,展现师生线上不停学的“校园”生活状态。

6.讲好文化故事,铸造精神家园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围绕“新生入学攻略、舌尖上的工大、中国传统节日、安全主题教育”等精心制作推文,服务学生。精选策划,到学生中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在春季、端午节等推出系列文章,在春节特设【陪你过年】系列新闻,与校区师生共享年味。从开学季、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相关推文,时时陪伴,打造师生精神家园。

(五)育人成效

1.交流互动广泛,育人效果明显

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在籍学生、教师、家长、校友等开创互动平台,交流日益频繁。公众号关注量和互动持续增长。近年来关注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9月,粉丝关注人数增至13420人。2022年发布图文信息514篇,其中原创111篇,阅读总数43万次,篇均阅读量近1000余次。

2.构建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和清亮的正向舆论阵地

在崇尚网络言论自由的大数据时代,作为网络传播受众中最为迅速、接受最为迅捷的学生群体,往往思想上其自我判别能力较差。通过建立校区学生处官方舆论发布平台,对于社会事件、校园相关资讯及时发布事件原委,阐明事态发展,做好学生思想上正向引导,同頻共振。

二、公众号平台的网络育人理论导向、现实导向的耦合性研究

(一)理论导向

高校网络教育协同机制研究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协同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相结合,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方法论与文化教育资源相结合。它不仅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形式和方法的创新,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论述、界定和总结了网络教育合作机制的价值内涵、本质内涵和特点,为探索和构建高校网络教育协同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现实导向

通过对高校网络教育协同机制的研究,可以为高校网络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机制建设对策,帮助高校网络教育主体进行有效的需求收集、科学决策、资源共享,协同教育和反馈评价[3],推动高校在线教育中技术、资本、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充分释放和鼓励[4],使主体、客体、中介和环境准确把握需求,高效获取资源,及时交换信息[5],形成同向协同育人机制,相互作用和互补优势,有效提升和促进高校在线教育的组织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三)理论与现实的耦合性研究

理论导向与现实导向耦合性结合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方向。发挥网络育人阵地的优势,推动网络思政的理论导向与现实导向相辅相成,实现育人理念与现实实践的相统一,加快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局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和实践协同反馈统筹共进,提高网络育人的灵活生动性和沁润感染力,让网络思政有魅力、有张力、有活力。

三、目标实现的逻辑结构体系框架及育人平台研究

在我国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加强网络安全,发挥在线教育优势等网络教育方向的具体论述,因此,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维护高校网络思想阵地稳定的重要责任。根据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式明确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现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探寻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特色及延伸

(一)实现从“面对面”到“线对线”“一对多”到“多对多”的立体化教育

突破以往高校单纯在网络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被动防堵校园网络舆情等较为分散的研究视角,将工作点筑牢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深入开展与发掘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维度,发掘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点,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功能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二)育人体系协同联动

积极探索“网络+思政”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网络育人模式,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以往的研究只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简单地将两者相结合,很少谈及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和十大育人体系的内在联系等问题,且没有系统性的归纳和概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从整体上概述新时代网络育人功能的体系,有助于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整体性认知。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素养提升

网络素养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妥善、高效地用好网络信息来助力学习、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目标性,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网络素养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不断完善和丰富,包括网络知识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网络规范知识、网络学习素养等。“立德”,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践行新时代下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运用网络。“树人”,提高思想意识、政治高度、道德与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做好环节监管,完善三审三校制度

依据《关于印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新闻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工作制度的通知》(辽宁工大委发〔2021〕46号),特制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处融媒体中心新闻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细则(试行)》以及《“辽宁工大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信息采编发布细则(试行)》。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主体责任人,落实采、编、核、审、发各环节管理责任,构建好相关责任体系。

(五)完善组织管理机制,更新制度规则

第一,定期例会制及个人总结制。致力于完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讨论研究工作不足及后期推进的内容,锻炼运营团队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加強网络思想教育,推进新媒体网络平台发展与创新。责任教师与融媒体中心的学生们共同进步,增强学生服务与责任意识,实现在服务中磨砺,在担当中成长。致力于推广原创系列,科学选题,从学生中来,融入学生群体中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推动新媒体的网络育人作用。

第三,推行“排班新闻”和“提前量”制度。作为网络思政的重要环节,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选题、创新研讨、严格审查等助推优质文章。根据网络育人工作的年度计划,制定好学期计划、月度计划等,提前计划好需要推送的文章,做好新闻排班,打好提前量。

第四,实行学生组织编辑“三级”审核制。学生组织内部实行三级审核制度,部员一级自我审核、部长二级审核、主编三级审核,完成后教师层面再进行三审三校,多级审核制保障公众号高效率、高质量运转。

五、未来愿景与发展——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创新化、时代化

1.牢牢跟进与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性

牢牢把握好网络思政教育建设的战略思维能力,知古鉴今的历史思维能力,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解决矛盾的辩证思维能力,立足现实争取最大期望。在工作实施与开展过程中要增强政治高度、强化理论基础、强化大局意识,带着理想信念、带着师生温度、带着使命解决学生诉求与实际问题。

2.构建多元互动、全方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新格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网络思政工作在校党委和相关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深度挖掘和利用好各类网络资源效能,补齐和完善好媒体宣传正能作用,不断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注重与各学院等其他媒体平台联动实施,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全方位教育,多方矩阵共举,实现了多路径复合传播,做到了全方位育人。

3.搭建平台建设,创建良好的网络家园

继续推进运营管理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勇于创新,积极发展。面对快速变幻的新媒体发展局势,不断学习与进步是长久发展的必然要素,取他方之精华,化优点为我用,向优秀新媒体看齐,努力打磨,促进发展。

4.做好人员定期培训机制

积极选派相关教师参加省内外开展的关于网络思政专题培训,拓宽网络思政工作开展的新思路,提升网络思政意识,探索新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方法,加强工作效率。提升新闻质量,推出特色新闻。进一步推陈出新,努力打造一个创新创意兼备的校园媒体平台。

——————————

参考文献:

〔1〕吴志清.基于微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1.

〔2〕邓洁.高校微信公众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9.

〔3〕夏时颖.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效性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大学,2019.

〔4〕罗曼予.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之研究[J].长江丛刊,2018(29):215-216.

〔5〕公茂强.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责任编辑 王大奎)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leads the Construction and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tform

ZHANG Jing1, ZHANG Yong-zhi2, WANG Jian1, ZHOU Xiao-lin3, WANG Xue-wen1

(1.Huludao Campus Student Offic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uludao 125105,China;

2.Schoo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Liaoning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uludao 125105,China;

3.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uludao 125105,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twork era,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network media has caused great impact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but it also brings new idea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sing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three-dimensional and matrix of network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ff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way of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Taking wechat public accou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builds a new platform and new environment for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lizes a new height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kes network innov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the official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the Student Affairs Office of Huludao Campus of Liaon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e build an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latform to guide and pilo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ublic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ublic.

Keywords: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平台构建微信公众号网络化
创新创业视角下校企合作平台构建
安徽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校园创业平台构建研究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平台构建问题的研究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