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学特征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27 04:08金家承陈鹏超
浙江医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毛刺腋窝皮质

金家承 陈鹏超

由于乳腺的淋巴组织具有向心性引流作用,乳晕皮下的淋巴管丛距乳房最近,也最易被累及,因此乳腺癌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为腋窝淋巴结[1]。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是评估乳腺癌患者分期的重要依据,尽早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均有重要意义[2-3]。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活检和清扫是判断其是否发生病变的主要方法,但均为有创检查且淋巴结清扫术易引发上肢麻木、局部水肿等多种并发症,不适合作为临床首选[4-5]。超声检查可准确定位乳腺癌的原发病灶,显示病灶边缘、病灶形态及腋窝淋巴结的直径、皮质厚度等特征,是临床诊断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方法[6-7]。本研究旨在根据乳腺癌患者超声特征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回顾2018 年1 月至2022 年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收治的113 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年龄55~76(65.52±10.21)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 版)》[8]的诊断标准者;(2)无腋窝手术史者;(3)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有心肺疾病者;(2)存在免疫性疾病者;(3)有手术禁忌证者。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90 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23 例,淋巴结转移组年龄<60 岁51 例,≥60 岁39 例,淋巴结未转移组年龄<60 岁13 例,≥60 岁10 例,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文号:20230203/01/01/001)。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采用日立(HITACHI)公司提供的超声仪(型号:HI VISION Avius)。患者平卧或侧卧位,双臂向上平伸,暴露两侧乳腺和腋窝,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 MHz,以乳头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扫查,观察患者乳房原发病灶情况,包括病灶纵横比、病灶数量、病灶直径、病灶形状、病灶方位、毛刺征、有无强回声晕、有无后方回声、有无微钙化、边缘是否模糊、血流程度、血流分布、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超声特征的比较 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中多发病灶、病灶直径>2 cm、病灶形状不规则、有毛刺征、有微钙化、边缘模糊、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 mm、血流程度Ⅱ~Ⅲ级的患者占比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超声特征的比较[例(%)]

表2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2 超声影像学特征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多发病灶、病灶直径>2 cm、病灶形状不规则、有毛刺征、有微钙化、边缘模糊、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 mm、血流程度Ⅱ~Ⅲ级(OR=3.532、4.170、3.892、4.358、5.339、4.773、5.038、4.637,均P<0.05)。

3 讨论

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指原癌细胞脱离并以各种途径转移至腋窝中继续增殖,临床上直接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而腋窝的组织结构复杂,内含有大量脂肪,回声与淋巴结髓质相似,对病灶直径≤2 mm 的微转移病灶难以捕捉识别[9-10]。分析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能了解其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判断腋窝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的情况,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1]。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无法改变因素与生活相关因素,其中无法改变的乳腺癌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病史、特定遗传基因、月经开始过早、使用己烯雌酚的雌激素样药物、进行过胸部放疗等[12-13];另一种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影响因素:饮酒,饮酒量越多,患病风险越高;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久坐均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4-15];未生育、未母乳喂养,从来没有怀过孕的女性或在30 岁以后才生育第1 个孩子的女性比30 岁前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出1 倍,女性选择母乳喂养可以减少自己患乳腺癌的风险[16];避孕、绝经后激素治疗、隆胸,一些避孕方法使用激素,可能会增加乳腺癌风险[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发病灶、病灶直径>2 cm、病灶形状不规则、有毛刺征、有微钙化、边缘模糊、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 mm、血流程度Ⅱ~Ⅲ级均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在于,乳腺组织淋巴具有向心性引流的作用,能将癌细胞转移至乳晕下淋巴丛,再散射至腋窝,腋窝淋巴结是距离乳房最近的淋巴结,也是最易受累及的部位,超声检查显示病灶直径较大且呈现多发性病灶,病灶边界不清晰或呈现弥漫状态时表明肿瘤的侵袭能力更强,腺体的受累面积也越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从病灶的数量、大小及周围浸润程度中反映,累及腺体范围越大,越容易将乳腺内的淋巴导管引流,从而增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19]。病灶毛刺征主要因周围浸润所致,可反映病灶呈浸润性生长特性患者毛刺征越明显,则病灶浸润性越强,且病程越长,病灶转移风险越大;多数学者认为,对诊断乳腺癌最有价值的是每平方厘米内有超过15 枚小钙化点,且钙化点间密度不均、大小不一,乳腺导管上皮早期癌变增殖伴坏死,导管壁常沉积有微小钙化,呈泥沙样,成簇或沿导管区段分布,由于病灶组织的坏死导致钙盐沉积形成钙化现象,管壁常出现微小沉积,分布于导管中,当乳腺癌患者出现钙化病灶时,其肿瘤细胞呈活跃状态,易发生转移[20];血运丰富会使肿瘤细胞加速增生,转移速度更快,乳腺癌患者血流程度为Ⅱ~Ⅲ级时,其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率较高;皮质厚度增大表明肿瘤细胞具有明显增殖,当乳腺癌患者皮质增厚时,其转移率也会随之增高[21-22]。

综上所述,多发病灶、病灶直径>2 cm、病灶形状不规则、有毛刺征、有微钙化、边缘模糊、最大皮质厚度>3 mm、血流程度Ⅱ~Ⅲ级均为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

猜你喜欢
毛刺腋窝皮质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皮质褶皱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迎秋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新型铜合金化学去毛刺剂的研制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