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28 03:48耿倩倩
医学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预见性稳定型心绞痛

耿倩倩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天津 30014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发作不稳定、反复性、预后能力差等特点[1]。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主要是与治疗方式和护理工作有关,在治疗的过程中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工作能够促进患者恢复[2]。预见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方式,是通过对患者全方面评估,分析疾病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等进而制定出的具有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未知的问题[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10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4],且分型为不稳定型。排除标准:心肌梗死病史;精神类疾病或者重大系统性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5~64 岁,平均年龄(51.57±2.66)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5.06±1.22)年。试验组男23 例,女27 例;年龄45~65 岁,平均年龄(52.08±2.41)岁;病程2~7 年,平均病程(5.02±0.8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注意患者心理状态,多与患者沟通,改善其不良情绪;指导饮食,嘱咐患者多食用维生素和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切勿食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肥肉、甜食等高脂、高糖的食物。

1.2.2 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首先在循证理论支持下,寻找循证护理依据,通过查找文献,搜寻临床研究成果等方法,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病情及相关护理知识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主要有以下内容:①情绪和心理护理:入院后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来源,宽慰患者,协助其改善心情,对患者提出的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和解决,对存在过度紧张、焦虑者,可安排其进行适当放松锻炼,让其保持平躺或静坐,放松全身肌肉,配合播放轻松音乐,缓慢活动四肢,但要注意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叮嘱患者要及时休息,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②疾病知晓率及护理依从性护理:针对该类患者疾病认知度较低、护理治疗从较差的特点,护理人员可通过宣传标语或宣传手册为其讲解心绞痛的相关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心绞痛发作的危险诱因,比如气候变化、情绪变化、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可引起心绞痛发作;嘱咐患者将速效救心丸放在随手可得的地方,指导患者心肌梗死的自我救护方法及措施;强调遵医嘱用药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记遵照护理人员嘱托注意相关事项;③巡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急促,则要立即给予吸氧治疗;密切观察其血压情况,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心绞痛发作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部位,观察疼痛是否引起患者恶心、面色发白等症状,疼痛缓解后与患者共同讨论引起心绞痛的可能原因,根据探讨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④生活习惯的预见性干预: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忌熬夜、禁烟酒,为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嘱其按时睡眠;为患者制定1 周营养食谱,指导其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控制高脂肪、高糖含量食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临床指标(心肌梗死率、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住院时长、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指标。护理效果[5]:显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显示正常,身体各项体征指数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心电图及身体各项体征指数得到一定恢复;无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未消失,且伴有加重现象,出现心机梗死等情况。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生活质量评定[6]:使用心绞痛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护理满意度[7]:采用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及时性、护理规范性等,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自护能力[8]: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概念以及健康知识水平等进行测试,满分172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其中评分>113 分为高水平,56~113 分为中等水平,<56 分为低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试验组心肌梗死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n(%)]

2.3 两组住院时长、生活质量比较 试验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时长、生活质量比较(±s)

表3 两组住院时长、生活质量比较(±s)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评分比较(±s,分)

3 讨论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9]。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绞痛的常见种类,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关键阶段,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与心肌梗死、猝死等高风险疾病密切相关[10-13]。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已经难以适应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14]。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以控制危险因素,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至关重要[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效果。分析认为,预见性护理是指在遵循医学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观察与判断,针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性问题,给予一系列的干预措施[16,17]。整个预见性护理干预涉及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各方面的细节,从而最大化控制了危险因素,有效确保了护理效果[18]。同时研究显示,试验组心肌梗死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促进血压、血糖的控制。试验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其原因与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良好预防性、针对性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有关。此外,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可促进护患关系建立,预防护理纠纷,提升护理满意度和自我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良好,可一定程度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促进血糖及血压趋于正常,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

猜你喜欢
预见性稳定型心绞痛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