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药鉴定学教学的研究 *

2023-11-29 01:12张天锡顾正位孙四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药材中医药中药

冯 帅 刘 杨 李 峰 张天锡 顾正位 孙四海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课程思政是我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实语境下,对课程蕴含育人价值的中国化诠释,是“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2,3]。能否将思政教育渗透专业课程,实现课程蕴含价值观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同频共振,关系到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中药鉴定学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及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中药鉴定学面向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等多个专业开设,学生选课人数每年约250 人。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对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团队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改革中深入挖掘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用心、用情融入“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医药文化渗入中药鉴定学教学各环节,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现报道如下。

1 教学理念

1.1 创设情境 提高高阶思维能力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组织教学,将知识的学习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学习中思考”。

1.2 激发兴趣 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中医药思维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使中药鉴定学教学内容符合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创新的能力。

1.3 学以致用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之具有初步“评价品质、辨别真伪”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个性化指导。引导班级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共同交流,通过案例分析、撰写小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4 全面提升人文 科学和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医学教育和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督促学生在构建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个人修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就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2 改革教学模式

充分挖掘中药鉴定课程中“爱国、敬业、法治、诚信、友善”等思政教育元素,建设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现代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锤炼学生的品德修为,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 开好头 起好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门课是否能成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开篇很关键。中药鉴定学总论部分涉及6 个章节的知识点,包括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意义、方法、药材分布及采收加工等内容。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团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的分析,采取以启发式教授为主,多种教学方式优化组合,且课堂教学中随时穿插师生讨论、组内协作讨论等方法授课。见图1。

图1 中药鉴定学总论部分教学改革

同时,密切结合时政。如《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与本课程相关的政策,展现中医药在国民建设中的地位,突显中药鉴定知识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围绕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如“山东半岛黄金海岸、鲁中南山区的中药资源优势是什么”“山东的道地药材有哪些”“面向中药全产业链人才需求是什么”“中药鉴定的现代研究方法有哪些”“通过学习这门课要达到什么目的”等。在思考与讨论的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学生对中药鉴定学课程的认可度,提升政治意识和专业认同,建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激发继承与发扬的专业使命感。

2.2 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在各论单味药材的学习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适当植入思想政治内容。教师根据学情,灵活选用思政元素。见图2。通过强烈的情感震动,激发学生强大的意志驱动力,夯实爱国情感,坚定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和信念,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升华的“双丰收”[4]。

图2 中药阿胶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2.2.1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与当今“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紧密结合,如阿胶、麦冬、黄芪、巴戟天、甘草等药材远销海外;讲解丝绸之路对中药文化传播交流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5,6],领会中医药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7,8]。通过讲解中药资源分布内容,让学生领略我国的地大物博;通过介绍基于中医药理论的特定采收加工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通过药材的本草考证,让学生体会千百年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2 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贴近生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真伪贡菊、薏苡仁、胖大海、八角、西红花等,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既提高了专业知识能力,又提升了思想道德水平。结合热门话题,以“中药用药安全问题”“如何理解药材好,药才好”“中药质量的控制在发展健康中国中的作用”“中药鉴定技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等为切入点,提出讨论话题,培养学生关注中医药发展、关注百姓健康的责任担当,提高学生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中药和药学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3 培养学生助力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青蒿素的发现得益于对传统古典文献的挖据,青蒿素新型药物的研发得益于科学家们不断的创新探索。授课时,在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药材道地产区、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方法等内容中,要适当加入中医药理论元素,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建立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同时,拓展中药鉴定现代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助力中药学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2.2.4 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结合“中华本草”“大国工匠”中生动的案例,为学生们阐述“工匠精神”,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们了解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工匠精神”。通过对“遵古训戒见利忘义必堂堂正正做人,求正品忌粗制滥造必道道地地真胶”“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等中华老字号古训的宣传,让诚信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准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2.5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讲述中药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事迹,如唐代四明中医药学家陈藏器一生致力钻研本草,撰写了唐代贡献最大的民间药物学专著《本草拾遗》;李时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历经27 年著《本草纲目》;徐锦堂教授八年如一日改革黄连种植技术等,使学生体验“主人公”的高尚情怀,学有所思,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文道德情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献身中医药,十年磨一剑的奉献精神[9]。

3 创新思维 改革教学方法

在课程再设计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创新课堂教学,设计趣味学习活动,如混合药材挑拣活动、药材识别竞赛、学术演讲会等,以达到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全方位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3.1 混合药材挑拣活动将十味药材混合,让学生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的方法将药材挑拣分类,并通过教材和网络自主查询,最终匹配出各味药材,汇报总结。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鉴别技能的同时,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友善互助的精神。活动中观察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课堂气氛积极活跃,任务完成率较高,活动满意度评价良好。

3.2 药材识别竞赛以赛促学,设定中药材鉴别竞赛。竞赛形式分2种,一种为线上竞赛,以个人为单位,通过手机APP 学习平台,限时识图辨药材;另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对药材实物进行辨识。通过竞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自主学习纠错,药材鉴别技能大大提高。

3.3 组织学术演讲会设计学习活动,突出“实践与探究”的有效性。本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就中药材鉴定研究新方法、新发现等内容,查阅文献书籍资料,归纳总结,制作PPT,组织演讲。如“黄花蒿叶片腺毛状体密度与青蒿素含量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快速鉴别掺杂药材探讨”“仿生识别鉴定方法”等拓展内容,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了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同时适用于应用技术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 打造教师人格魅力 积极传播正能量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对课程内容的设计,还要注意教师自身修养的提升。按照“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标准,加强教师本身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灵活的、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中药鉴定学中。坚持以德立身,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严谨治学,默默耕耘,孜孜探索,勇于创新。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巧妙地将负面信息转化为积极的正能量。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药鉴定学教学内容中,涉及药材真伪鉴别的内容。对于伪品药材,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假行为及伪品药材的价格利益上,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巧妙增加正向引导词,如加入“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希望大家能够用好这把剑……”“大家思考下,我们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如何有效地辨别真伪”“……药材的功效是……,伪品除了没有对应的功效,甚至药性相反,延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所以掌握正确的鉴别方法,才能保证临床的疗效”等。

5 结语

近年来,教学团队从总论、各论等教学环节入手,将“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药鉴定专业课知识有机融合,突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将“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中医药理念与“仁”“和”等齐鲁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自身修养的提升,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

总之,在今后的中药鉴定学教学中,我们将精准把握中医药思维与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标上的内在耦合,努力打造中药鉴定学特色教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医药传统文化渗入中药鉴定学教学各环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学生中医药理论、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和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药传承与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药材中医药中药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