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茶画艺术的特色及内涵

2023-11-29 03:11
西部学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茶画艺术文化

刘 川

(内江师范学院,内江 641100)

在中国,从皇帝到宰相,从文人到平民百姓,人们都以茶为善。自唐到宋,茶渐渐被各个阶层所普遍接受,也因此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茶画艺术,就是“茶”的中国画艺术,它在表现方式上属于传统水墨画,但在内容上也可以被分为文人画。茶画艺术的高度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有二:一来茶画艺术展现出了茶的内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二来茶画艺术也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发展。

一、茶画的渊源及流变

综观唐代绘画史,以“茶”为主题作画的人很多。比如,张萱的《烹茶仕女图》、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周昉的《调琴啜茗图》和《烹茶图》等。周昉的《调琴啜茗图》呈现了一个绮艳的茶事场面。小院里,夕阳西下,微风拂面。一个女人斜靠在一块石头上,额头和头发上镶嵌着翡翠珍珠。在她身后是一个女仆,恭敬地双手捧着一个深色的木盘,端着茶和水果。另一位女人坐在一个圆凳子上,头发垂下来,背对着画,听着古琴的音乐,手里拿着一个茶杯好像要喝茶水。旁边的女人直挺挺地坐在椅子上听着琴声。画中的贵妇人眉毛弯弯,肌肉丰满,形态艳丽多样,体现了唐代的繁华与高贵。

到了宋代,茶叶的接受度和影响力变得更大,以茶为表现对象的绘画形式也开始出现并逐渐丰富起来,甚至在宋代的山水画中都有体现。在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名画和作品,而且出现了独特而精致的点茶技术和相应的精美点茶器具。到了元代,由于久居草原的蒙古人与汉人相差过大,统治者和生活环境的更替使得人们无暇享受,所以茶文化和茶画的发展不够繁荣,甚至出现了倒退。到了明清时期,文人雅士们再次振兴了茶画艺术,从而在艺术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茶画代表作品,如《复竹炉煮茶图》《品泉图》《玉川先生煮茶图》等。

二、宋代茶画分类与特色辨析

现行的书画研究理论一般将宋代茶画分为皇室茶画、高士茶画和市井茶画三种类别,不同类别的茶画作品有不同的表现对象,展现出了不同的人文内涵,接下来,笔者将以典型作品为例分析这三种类型画作的特色。

(一)皇家茶画

图1 《文会图》(局部)

皇家茶画的代表作是宋徽宗的《文会图》。从画作内容上来看,这幅《文会图》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庭院内树荫交映,文士们围着一张大方桌而坐,相互交谈,神采飞扬。在画作的右下角,有4个人物为茶侍者,茶在左边,酒在右边。右边的茶侍打开酒柜,将酒液放进容器,用火把炉子点燃加热,再顺便把酒勺放在酒柜的右端。左边的侍者则拿出一些茶叶放入容器里,用水烧热煮沸,把茶具放在左端,把茶盘放在他旁边。桌上的吃食琳琅满目,大人们的身旁皆有事茶仆人伺候,仆人们各司其职,有的候汤、有的点茶、有的分茶、有的奉茶[1]。

在画中,茶杯、瓷器、古琴等多重意象的出现,是宋人高雅品位,以及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的重要体现。

(二)高士茶画

在高士茶画这一类别中,最著名的画作便是刘松年的《撵茶图》。画中左前方一人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碾磨磨茶,桌上有筛茶的茶箩、贮茶的茶盒等。另一人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盏和盏托。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作书,一人相对而坐,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赏。

图2 《撵茶图》(局部)

(三)市井茶画

唐末宋初,茶叶生产兴盛,饮茶风气日盛。文人墨客和市井小民们的品茶方式更加细腻,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便描绘了茶商在市场上争夺茶叶的情形。在画卷的左侧,呈现的是四个人在一起喝茶的情景:一个人好像刚从茶碗里喝完茶,正在细细回味;一个人端着碗在品茶;一个人左手拿着一个茶瓶,右手拿着一个茶碗,一心一意地往里面倒茶汤;另一个人已经喝完茶,正在抬起右手用袖子擦嘴。而茶杆上则陈列着许多茶杯和茶具。一个女人似乎已经买完了东西,端着一个装满点心的小托盘和一壶热水要带孩子们回家享用。这位女子还转身观察了几个人身后的“斗茶”活动。

图3 《茗园赌市图》(局部)

作者对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各种物体的描绘,一丝不苟。《茗园赌市图》不仅是一幅珍贵的艺术画卷,也是研究宋代茶事的珍贵资料,是茶画史上最早反映民间斗茶的画作。

三、宋代茶画的内涵及特色分析

关于茶画艺术的本质为何,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本质便是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即茶民的灵魂和茶道艺术的体现。从茶事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和、静、怡、礼”的艺术特色与民族精神。

(一)和

一幅茶画中,画里的人物,周围的景物都是茶道思想“和”的表现,它们都与茶文化个体有关,许多不同的文化个体相互依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载体。这个载体烘托出茶画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品茶的物理环境,从山溪到茶楼、茶堂,品茶配件以及植物设置等,都是创造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会发现在许多茶画中都有一位高士,而这位高士便是宋代文人们的化身。画中经常出现的松树则如它笔直的枝干一样,呈现出一种豁达、静谧、正直的人格品质。从茶画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和景物可以看出,茶画艺术正是这样一种体现了“和”文化特点的高雅艺术。

(二)静

宋代茶画强调物与己的统一,传递出一种宁静与醇厚的境界,使画中的情感自然而真挚。

茶与各种表现形式相辅相成,这种融合和浸润的艺术表现手法升华了茶与文化的本质,使二者浑然融合,画家们也在茶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和谐精神。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茶画所表现出来的冷静的人生态度和温柔的审美情怀。在这种创作心态和审美风格下,宋代茶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静”的意象。意象传情,这“静”的精神内涵和画家们的孜孜追求也因此在作品中得以尽情展现[2]。

(三)怡

在中国茶道中,“怡”是人们全身心享受茶的过程。宋代绘画的艺术特征是诗、书、印、体、画相结合,更具启迪性,充分呈现了人们的愉悦心情。由此可见,茶画的特点,水墨画是表现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最佳方式。茶画包含了画家对茶的感受,在笔墨之间不仅创作茶的场景,还渲染了诗意与禅意,即茶道的意义。刘松年《茗园赌市图》中“怡”的含义,突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反映了宋代人民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我国茶文化积极快乐的一面。中国人民爱喝茶不仅是为了躲避世界的闲适,还有一种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精神。画中蕴含的哲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宝贵的精神享受[3]。茶画的美,打动人心,不在于其中的情与景,而在于带领人们进入到一个愉快、放松和愉快的意境。

(四)礼

在中国的茶道中,“礼”是指茶有茶德,因为,茶德的性质符合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即平和、诚实、好客、勤俭、敬老爱幼等。

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文人雅士,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山河之间,都需要冷静地品茶,而煮茶的仆人更是如此。这一礼仪体系无疑也给向往自然风景、自由谈吐、畅意品茶的文人带来了情趣和愉悦,使他们更加悠闲自在。在宋代的茶画中,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反映了新儒家思想和当时礼制的影响。例如,烘茶的焙笼叫“韦鸿胪”,碎茶的木槌称为“木侍制”,茶碾叫作“金法曹”,罗合称作“罗枢密”,茶磨称“司职方”,甚至用来擦拭器具的手帕也有一个优雅的官方称谓,叫做“司礼坊”,其中的文化内涵一目了然[4]。《茶具图赞》作为一件特殊的茶画作品,具体而细腻地反映了茶艺文化的变迁,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茶道思想中“礼”的文化内涵。

四、宋代茶画艺术的传承问题

宋代茶画的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之一,因此其极具研究价值,而研究的内容一定包含传承。以下是笔者针对茶画传承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在校园推广宋代茶画艺术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继承问题,但是,继承什么、由谁继承,以及如何继承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认为,我们现在对于古代优秀传统的继承,首先应该关注到的应该是年轻人群体。因为年轻人代表未来,最具活力。他们虽然吸收了许多中外优秀文化,但是,对于茶画文化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真空。因此,我们不妨从学校层面入手,可以在相关院系开设一些专业课,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选课,在“中外艺术史”“美学概论”“宋代绘画研究”等课程中引进相关的理论和作品赏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融合与创新。

(二)举办相关艺术展览,提高公众意识

宋代人擅于从日常琐碎中提炼高雅情趣。宋代茶画不仅描摹茶与饮茶人,画家也更多地将茶文化灌注在画面中,描绘文人雅士齐聚一堂的饮茶场面,更有情感与感染力,也反映出宋代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而这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正与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遥相呼应,达成了某种默契。这一点,从电视剧《梦华录》的火爆中也可见一斑。因此,为了普及人们对宋代茶画的认识,政府和机构可以举办相关的茶画艺术展览,以吸引更多相关学者的研究和讨论,同时吸引公众的了解和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举办茶画知识研讨会,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

中国的茶叶和茶文化在世界上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而茶画艺术又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值得我们继承弘扬。因此,保护和传承茶画艺术不是几个具体的人的事情,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面的广泛参与。比如,提供资金寻找专业人士来修复和保护茶画作品,使该类作品能保存更长的时间。政府和相关文化机构可以组织一些与茶画知识相关的讲座,邀请一些专家或艺术家从不同方面对茶画进行讲解,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茶画艺术。

五、结束语

宋代有四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实际上,四般闲事不是宋代独有,但宋代人敏锐而细致地从日常琐碎生活中提炼了高雅的文化情趣。考察茶画艺术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影响下,茶画艺术逐渐从单一的艺术形式演变为综合的艺术形式。因其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茶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但由于后世传承不佳,使其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沧海遗珠。捡起这颗珍贵的珠子,或应成为当下从事相关专业青年学生的责任,以便更好领略宋代画家及其中反映的文化风俗,并由此窥见宋代人飘逸、风雅的灵魂,以及对生活中美与雅致的追求。

猜你喜欢
茶画艺术文化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基于多媒体软件的数码茶画制作研究
茶画的绘画艺术风格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