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12-01 20:14郑喜艳郭玲霞
文教资料 2023年13期
关键词:美育思政政治

郑喜艳 郭玲霞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同时又以其独特的优势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1]加快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美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美育理论在中国和西方古已有之,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中华美育思想、西方美育思想以及马克思美育思想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为当今美育发展壮大的来源,为新时代美育建设贡献了理论基础。

西方美育思想提供了思想来源。美学在西方的发展全面而系统,德国美学家席勒在他第一部美育论著中提出了“美育”一词。西方美学家多从唯心主义的角度研究美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先进的美育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点,以“劳动创造美”为出发点,把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引入美育,具有强大的实践意义和生命力。由此揭开了美育研究的新篇章,为美育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指明了后世中西方学者探索美育的方向,为高校美育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引。

中华美育思想有着相当长的发展历程,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的“和”理论已经具备了早期的美育思想。以梁启超、王国维和蔡元培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家基于当时中国特殊的文化状况,对美育理论和美育学科进行了创新发展,引进了西方相关的美育知识,提出了将美育思想融入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期能够改造国人的审美意识,为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些丰富的美育思想以及理论体系为中国美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丰富和完善了中华美育体系,为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坚实基础,而美育凭借其自身独有的启发性、渗透性育人功能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品质,唤起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分析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与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持续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化进程有利于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新时代“三全育人”的现实诉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3]

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关注外在的行为准则,旨在让受教育者通过接受教育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且个性鲜明,价值观受互联网影响颇深,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方法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美育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美育不会具体明确地告诉人们某一个事物的美感,更不会约束人们欣赏美的事物的方式方法,但人们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启发。通过美育这种以情授理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寓教于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借助美育的感染性,创造出独特的意境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科学知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三、当前高校美育现状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革,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工作的创新发展。高校自身开展的美育实践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同时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际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1. 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资源、政策的支持

早在1996 年,教育委员会就明确指出美育在高校教育中仍然是薄弱环节,并在高校开设了四门美育选修课程,配备了专职的美育教师,至今已有20 余年。[4]2006 年,教育部强调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美育工作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教育部又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指出美育应用于学校教育的任何一个阶段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5]这一系列的政策与文件对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和落实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给予了重要保障。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的探求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相关的美育理念、内容,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美育实践活动。部分高校还成立了美育中心,推出了系列美育教研工作,基于艺术教育教学的载体,打造“基础美育、精准美育、特色美育”三位一体的美育人才培育体系,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创新发展了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模式,绘制了高校美育育人的新蓝图。

2023 年3 月25 日,“美创未来”美育思政教学文献双年展在北京交通大学开幕,百余件美育思政课堂作品在这里展出。为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接受美育教育,该校研发了“大美无域”小程序,配合“大学美育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课程管理和实践修习服务,每年有将近4000 名学生使用该程序。学生可在小程序中浏览各项美育课程“套餐”、美育活动打卡地信息及最新的美育活动资讯,随时随地规划管理美育学习。此外,小程序还可实现后台数据收集,形成学生美育学习习惯的实时追踪,展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美育偏好,如“年度最受欢迎美育打卡地”“年度最受欢迎美育活动”等,动态呈现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水平的状况、变化和规律。

(二)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融入的深度和广度却不够,导致只有部分高校受益,而且在融入的过程中也存在瑕疵,因此美育的学科边缘性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深入探索和分析高校美育实践工作的状况和存在的实时问题,有利于发挥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工作路径。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美学素养不足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内容,其相互融合也存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并且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外部环境相对良好。但美育师资的匮乏加上教师审美观念陈旧,使得高校对于美育资源的多有开发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性强,但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育理论培训[6],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人需求,脱离审美趣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难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无法对美育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2.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美育资源挖掘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挖掘不够充分,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内在的引导和刺激,导致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渴求度不高。

一方面,思政教材的编写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契合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容纳多元文化。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偏重严肃性、公正性,侧重内容的完整、逻辑的缜密的同时,对于受教育者的审美需求重视不够,难以引起情感共鸣,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由于受教育者的条件各异,过于强调专业性和理论知识,受教育者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即教材与教学的存在只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如果不能及时对受教育者进行很好的引导与教育,学生也很难获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材设计也缺乏审美性,传统的教材主要是文字,配有一定的插图、设计、排版,这些审美趣味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对美育元素的运用。课程形式设置单一,教学过程比较刻板,照本宣科,使得教学陷入形式化的困境,学生内心深处也没能认可这种价值。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更别说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以美育人。

3. 美育活动开展不足

在缺乏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受教育者很难激发自身的自主性。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化,大学生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这种单一的知识获取没有经过实践,无法被学生吸收,大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与转化,进而体验和感悟真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长期以来,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理论化的“美育+思政”教学方式,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们思想的觉醒,单一的理论式灌输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和自主性的思考。然而在课堂之外,学校几乎很少组织学生参加美育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学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7]

四、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受到教师审美素养不足、美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美育实践活动开展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要解决这一现实状况,我们就必须深入探索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美育建设

首先,高校应加大对思政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支能将美的元素应用于思政教学,能承担起高校思政教育美育化重任的教师队伍。其次,高校要优化思政教育师资结构,加强与外院、外校教师的联系,经常性地聘请一些学术专家、文学艺术家、高校领导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构建一个能够实现资源、教师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一个庞大的网络美育教师资源分享库。最后,高校要优化思政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开展美育理论的相关培训,并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整体上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使思政教师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将具有美的元素的人物事迹、书籍、影视作品等融入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

(二)挖掘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资源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基于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不同的高校、学科应制订相应的学生培养方案,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蕴含的美育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人物事迹都可以作为美的元素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8]利用网络媒体、仿真技术、3D 打印技术等丰富多彩的美育载体,教师可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课堂展示,实现课堂启发互动式教学,不刻意传授美的知识,学生却能从这个过程中得到启发。深入体会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具有的美,教师可将有价值的美育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建立起融入美育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艺术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美育元素列入教学考核评估,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工作的有力推进。

(三)创新开展与美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实践活动

首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开导等方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建立兴趣讨论小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拘泥于对错,畅所欲言地发言与讨论。这种方式不仅能丰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美”的看法,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次,积极发挥学校、学院、班级力量,成立美育社团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引导学生远离网络游戏,走出宿舍,通过社团开展的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愉悦心情,对美产生向往之情,提升其美学素养。最后,积极组织开展美育和思政相结合的校园艺术活动,用艺术载体承载思政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可举办相关的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并结合历史事件、纪念日、时事政治等开展活动,通过辩论赛、艺术鉴赏等环节进行交流研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自己的审美理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学生在艺术活动中不仅能获得美的愉悦,潜移默化地也能领悟到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深意。

(四)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美育阵地建设

网络不仅是学生实践的平台,也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高校各个部门要合理优化配置可以利用的美育资源,统筹规划,挖掘有理论深度、高校特色的美育资源,加大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的力度,形成高校美育建设的合力。[9]高校要对美育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情况、运营模式、传播渠道等进行合理评估,对出现的问题要合理地引导并提出建议,提高大学生的媒介审美素养,培育具有高校特色的网络美育品牌,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美育阵地建设。

(五)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美育建设

校园的建筑、景观、历史文化都能成为教育的载体,因此校园美育的物质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校园建筑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还是一个能包容学生个性、自由、情感、人格的场所。现在大多数高校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一应俱全,但缺少多样化和纵深感,因此在高校的建设设计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体现学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特殊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10]高校应加强对校园自然景观建设的重视,在校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融入美的元素,使学校的自然景观不仅达到使用价值的效用,还要实现审美和教育的功能。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文景观的设计,推进美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性。

五、结语

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高校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在思政教学中引入了美育相关理念、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审美素养参差不齐、思政课堂美育资源挖掘不够、美育实践活动开展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除了巩固现有的成果,仍需要进一步加大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建立相应的保障与评估机制。

猜你喜欢
美育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