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可视化教学策略

2023-12-01 20:14
文教资料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可视化

刘 丹 赵 昕

(安徽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知识在教学中实现被精准、生动、直观地传达,有赖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同时也离不开对教学工具的高效使用。可视化教学所包含的概念图、思维导图、认知图等是有效的信息交流工具和教学工具[1],它们运用视觉表现来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普遍较弱,但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较强,可视化教学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把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图形、图像,更适合当前教育教学的特点。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性思维始终占据主导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更加倾向于感性元素,他们心思敏感细腻,逻辑思维更加活跃,但是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此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则显得更加自我,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自我舒适圈,很少涉猎历史、时事政治等相关领域,仅更注重艺术知识的专项学习和了解,因此在思想政治观念方面相对淡薄。[2]

(二)学生全面发展出现失衡

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有一定特殊性,不仅需要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过关,也重视学生的专业艺术素养,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对文化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所忽视,很多艺术生在文化基础方面过于薄弱,导致学生在开展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学习时,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性,但是作品的生命力缺失,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素养始终无法有效提高。

(三)学生受负面观念和价值观影响

大学生群体会受到多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潮流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更容易影响思想道德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如果学校没有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缺失,学生在不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影响下,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和价值观扭曲,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可视化教学策略

(一)构建立体完善的课程培养目标体系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结合现有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明确实际授课价值和设计理念水平,明确主要设计方法、设计手段和设计过程等,确保教学目标与当前社会环境和行业需求之间的契合。

其次,在能力目标方面,艺术设计专业可视化课程教学需要实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有效融合。因此可以分别设置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从当前行业发展与企业需求出发,制定学生设计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授课中积极运用可视化技巧,让学生逐渐形成可视化思维习惯和艺术设计习惯。

最后,在思政目标方面,要将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合于专业课教学之中,积极融入多种类型的思政教育元素,打破传统艺术设计专业授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单一运用,深入挖掘现有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层级化梳理和调研,从指导思想、人文素养和意识形态三个维度进行落实,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内容中加入对社会热点问题探讨与研究,培养学生设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开展设计时有意识地服务于行业及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合理优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首先需要对现有授课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从中进一步分析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让其能够贯穿于教学整体流程之中。例如开展模块化设置时,教师可以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不同的培养目标,划分设计表达、设计方法等多个课程模块,在不同模块中构建结构图,清晰展现教学内容,更加方便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合。又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该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分解和设计,在美育教学模块的内容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应用思维导图、脑图、概念图等建立不同思想政治元素与主体授课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意识,打造更好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可视化教学效果。[3]

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教师可以立足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例如在时空维度中,将与该模块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效把握;其次,在知识维度中可以积极结合可视化教学进行知识点的针对性设计;最后,在实践维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操作水平。

在课程思政可视化教学内容设计与规划方面也需要实现同步改革,例如,教师在线上教学模式中着重于介绍理论课程内容和案例分析,将原有教学模块和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可视化设计理念等传授给学生。在线下授课阶段则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沟通与交流,积极回答学生提问,选定主题让学生进行专项设计与汇报等等,提高教学综合效果。最后要切实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将各类理论知识和设计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促进知识结构的内化迁移。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可视化设计实践训练项目,为学生进行专项讲解,注重主题方向与思想政治教育与内容之间的融合性,促进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积极融合吸收多种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可视化教学效果,需要着力融合吸收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种手段,打破原有艺术设计专业可视化课程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首先,可以积极应用混合化教学手段,在现有教学模式影响下打造线下与线上统筹发展的良好课程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多个阶段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提高综合教学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课堂授课中,将课程思政内容作为重点案例,将思维可视化等相关内容穿插于现有教学内容之中,为学生深入讲解艺术作品的背后故事和其所带来的深刻变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对课程思政主题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职业使命感、自信心等,以多元化的案例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转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被动宣教”的教学局面,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接受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再次,教师可以积极应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类型的项目,在不同项目推进环节建立流程图和设计分析图示,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规划,注重项目主题与思政可视化教学主题之间的联系,着重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设计能力。

最后,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也是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思路。究其根本,此类教学方法的共同点往往在于教师需要切实应用可视化教学,对现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内容优化,选择最为合适的课程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程思政可视化教学综合水平。

(四)以课程评价推进课程持续改进

在当前学习成果基础之上,艺术设计专业应运用更多元化、层次鲜明的课程评价标准,客观有效地评估学生实际学习成果,避免直接应用考试等评价形式进行学生之间的平衡比较。基于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和规划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双向考核机制,以学生和教师作为主要考核主体,分层次开展考核工作。

一方面,教师可以对现有课程授课内容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与思政教育考核多维度规划。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课堂授课目标,设定具体的考核内容,在理论知识考核中可以应用课堂测试、学生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实时反馈,考核内容可以适当增加学生课堂互动、出勤、秩序、课堂研讨等环节的比重;而实践能力考核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在可视化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将自身设计思维进行可视化表达,积极应用自身创意思维和设计理念,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和规划水平。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类型的设计竞赛,检验个人学习成果。在评价环节中,项目的教师团队评价和专家评价平均赋分。在思想政治考核内容中,需要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参与度、价值观倾向、设计中体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进行有效评估和设计。

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进行反向考核时可以应用现有教学评价系统,建立可视化评价体系,让学生对课堂满意度、教材满意度、作业布置满意度、课堂组织形式、课堂反馈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行有效评价。多层次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与优化,这也体现了对可视化教学中所提倡的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中心地位的重视。[4]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作用和协助作用,进一步达到预期教学成果,避免出现教师过度主宰课堂的教育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提升,依靠现有课程评价结果明确自身的薄弱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现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合理优化教学目标,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科学化水平,注重强化教学特色。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可视化教学价值

可视化教学切实转变了以往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教学目标,改革之后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同样也是起点,需要积极了解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体系,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之上有效开展教学策略,对现有学习和教学情况进行阶梯式评价,为持续开展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可视化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培养,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元素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形式展现出来,确保内容清晰可见,此类可视化转变之后的思政教学内容更加方便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进一步强化思政可视化教学,以思维导图、概念图、鱼骨刺图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了解和接受,能够让学生以更加完善的思维模式搭建不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之间的架构。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可视化教学,将以往单一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元素进行可视化分解,有利于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专业课程授课和思政可视化教学中,可以积极融合传统文化精髓,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另外,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容易受到负面价值观和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出现理想信念缺失、对未来人生感到迷茫的情况。因此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可视化教学能够让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以多种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进一步提高对不同信息的价值观的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采用可视化教学赋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同时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这个全球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可视化教学需要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其可视化教学设计更需要与时俱进。在现有可视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艺术设计类院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以培养艺术设计教育所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星.云.海》
《花月夜》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