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一融双高”党建品牌实践

2023-12-01 20:14缪晓慧
文教资料 2023年13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思政基层

缪晓慧

(南京艺术学院 党委组织部,江苏 南京 210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高等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的建设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一融双高”是新时代高等学校的价值诉求、目标定位和战略任务。艺术院校是为国家培育优秀艺术人才的主阵地。推动党的全面领导与创新发展艺术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代艺术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是实现艺术院校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载体和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4]艺术院校结合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专业优势明显、创作热情高等特点,坚持党建与专业相融合,在推动党建品牌创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如创建“时·艺空间”党建和思政品牌,先后建立了“信·艺工作站”“美·艺工作站”“旗·艺工作站”“心·艺工作站”“国·艺工作站”“书·艺工作站”“舞·艺工作站”“礼·艺工作站”等党建和思政二级主题工作站,着力打造“艺术+思政”教育品牌,不断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平台,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党建和思政工作深入学生生活园区,助力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创建“先锋号角”党员学习教育主题创作实践活动特色党建品牌,将思政教育与美术专业师生艺术专长有机结合,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暨主题作品展”“喜迎党的二十大丹青赞英雄主题作品展”;创建“清风皓品”“崇廉尚美”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党建特色品牌项目,通过创作廉政漫画,用艺术的方式推崇、追求、践行廉洁、清正之道。

总体上看,艺术院校以创建党建特色品牌为抓手,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式,持续深化“党建+艺术”育人模式,将师生党建工作与艺术实践相融合,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可见,党建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品牌创建是不断提升艺术院校基层党建质量的有效途径。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5]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本文以J 省A综合性艺术院校为研究对象,把品牌管理理念融入高校党建之中,总结艺术院校党建与教育事业融合品牌创建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性、具有创造性的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方法,为实现高校基层党建“一融双高”提供有益借鉴。

一、A 高校“一融双高”基层党建品牌顶层设计

A 高校“一融双高”基层党建品牌创建主体是院系党组织确定2020—2022 年分别为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培育启动年”“深化推进年”“提质推广年”。创建标准是提升党建品牌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品牌创建顶层设计中,A 高校紧扣党建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坚持创新、创优、创效,要求院系党组织坚持“六个有”标准推进“一融双高”基层党建品牌创建。

(1)有全新理念。树立以高质量党建提升治学办院能力的理念,依托学校学科发展系统工程,从一流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专业服务社会等方面找痛点难点、特点亮点,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工作。

(2)有独创标识。党建品牌有名称和标识。名称能充分体现院系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求,准确清晰、易懂易记、简短有力。品牌标识根据名称设计,体现工作特点,具有独创性、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较高的艺术性,简洁、生动、形象,易于识别。

(3)有精准内涵。品牌内涵深刻,能准确传递创建宗旨和核心价值。要紧扣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与任务,充分挖掘院系重点工作的党建元素,把学习理念、行为理念、工作理念、创新理念等融入品牌创建。

(4)有丰富载体。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开展多元化的党建特色活动,打造“党建+艺术”“党建+融媒体”“党建+团建”“党建+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载体,建设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阵地平台。

(5)有实践方法。探索“1+1>2”共创联建工作法、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四点三全”工作法,有力推动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6)有广泛参与。动员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品牌创建,把创建党建品牌与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引领学科发展作用发挥,在思想引领、教学、科研、艺术创作、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让全体党员在党建品牌创建中展风采、创业绩。

二、A 高校“一融双高”融合品牌创建做法

(一)对标争先,做到“五个到位”

高质量的落实是基层党建品牌可持续性的保障。A 高校院系党组织作为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在基层党建品牌创建中首先做到“五个到位”,确保党建品牌创建规划落地生根。

1. 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

遵循工作标准,力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明确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党总支会议的议事内容和规程,确保决策运行顺畅、班子成员团结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2. 政治把关作用到位

学院强化政治核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在教学、科研、艺术创作、管理服务等重大事项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网络阵地管理,重视院系学术组织、研究机构、社团组织等管理,举办讲座、论坛会议、展览要严格执行“一会一报制”“现场督查制”。

3. 思想政治工作到位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执行院系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制度,定期集中学习,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常态化学习教育体系。坚持抓好理论武装,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4. 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

围绕学院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支部新模式,将教师党支部设在课程群,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方式,实现从传统横向“班级建制式”向纵向“课题组式”党支部调整。抓好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评议制度。选优配强师生党支部书记、专职组织员,高质量完成高知识群体和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

5. 推动改革发展到位

落实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重点任务,提升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着力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学科文化凝练和团队建设,营造人才培养优质环境。扎实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党务公开、党纪处分、组织处置等制度执行到位。组织党建创新项目申报,激发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体能动作用,鼓励支部党员结合中心工作申报理论研究类和实践创新类项目,推动学院一流学科建设。

(二)“党建+艺术”融合创建实践

“党建品牌创建首先要在遵循党建工作共性化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进行特色化和差异化建设。”[6]A 高校党建品牌创建把基层党建品牌创建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遵循艺术类高校特点和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形成系统的基层党建品牌建设工作思路、目标模式和运行体系。通过集中创建,A 高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党建工作品牌。

“艺术中的党史”品牌以红色音乐、红色电影、红色美术、红色舞剧等红色艺术为切入点,邀请名师、专家通过讲述的方式将艺术与党课有机融合,讲述每一部经典音乐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再现党的奋斗历程,讴歌党的辉煌业绩,让党员和广大群众品读音乐经典,重温党史征程,用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党建领航,臻美设计”教育创作服务融合品牌紧扣学校事业发展战略布局,瞄准党建和业务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突出党建引领,彰显学院特色,充分发挥设计学院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的优势,实施“思想引领行动计划”“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服务提升行动计划”。搭建教书育人、艺术创作、社会服务等工作多维融合的实践平台,丰富和完善“党建+艺术”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推进重大创作项目和重大社会服务项目落实,联动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双融合双促进。

“光影+实践育人”品牌结合专业特色,组织主旋律、思政、公益等主题实践活动。策划开展红色丰碑经典诵读活动、播音专业走进消防志愿活动、“光影中的百年党史”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对口国家乡村振兴帮扶项目等,在社会实践提高思想觉悟、提升专业能力,为国家乡村振兴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贡献。

“艺心向党·以舞育人”品牌开展红舞鞋“党建+N”分享会、“舞蹈+”文化党建系列活动。大力创新党日活动载体,拓展实践平台,将党日活动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先进文化相结合,将党日活动与教师党员艺术专业特长相结合,将党日文化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创建“艺术建党”特色之路。

“传美先锋”党建品牌横向搭建“四大传美平台”,纵向锻造“五个先锋项目”。发挥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广编、动画、数媒、摄影、录音、广告、影制等7 个专业的艺术优势,结合党建和红色教育主题,凸显党的二十大、建团一百周年、校庆一百一十周年等重大主题创作,打造适合新媒体时代师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话语载体,如利用红色绘画、红色微电影、红色摄影、红色展览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传播高雅艺术、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美的教育。

“思明工作坊”党建品牌立足本校艺术学子的学科背景和思维习惯,深入贯彻“思政+艺术”的特色教学方针,在持续打造“五微”系列特色品牌的基础上,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以艺术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结对共建的方式构建“思明”工作坊,有效发挥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互补优势,探索具有艺术特色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三、A 高校“一融双高”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效果

A 高校通过党建与艺术融合品牌创建,塑造特色党建品牌文化,逐步建成匠心党建品牌队伍,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学校党建与教育事业发展“一融双高”。

(一)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A 高校将党建品牌建设与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相结合,立足学校事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将品牌创建体现抓管理、建队伍、强专业、促发展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学院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支部联建互动网络,打造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支部工作队伍,利用艺术专业学科优势,打造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建设政治正确、领导有力、组织规范、纪律严明、文化和谐的院系党组织。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党建+”模式

A 高校通过基层党支部品牌创建一体化推进,创新“党建+科研/创作”模式,坚持支部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团队建设、艺术创作相结合,借助“三会一课”对学术前沿、创作理论、研究动态和艺术基金课题申报进行讲解,发挥基层党支部的辐射作用,带动非党员教师一起加入科研创作团队,形成专业融合、优势互补的长效机制。在创建支部品牌的同时,形成党建与学科专业同发展共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促进党的建设与艺术专业融合深化

通过党建品牌创建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与艺术专业深度融合,院系党组织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中心工作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党政同责担当,建构党政相融决策体系,党建工作与专业发展“同频共振”,不断激发学科发展活力,坚持党管人才,提高服务师生的质量,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得益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四)助力学校党建与教育事业质量双提升

A 高校通过党建品牌创建助力学校党建、教学科研艺术创作取得新成效,推动思政育人作用发挥。近年来,A 高校荣获部级党建荣誉1 个、省级党建荣誉23 个。学科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80%的学科进入A 类,5 个一级学科全部入围“2022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通过党建品牌创建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富有艺术院校特色和A 高校特质的思政育人体系,“‘四美四育’美育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

四、艺术院校“一融双高”党建品牌创建优化路径

(一)品牌培育突出持久性

在品牌培育过程中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明确品牌创建定位、目标、长期规划,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将党建品牌建设融入学生成长成才、教师教学科研、文艺作品创作中,提升党建“聚合力”,建立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长效机制。

(二)品牌培育突出示范性

在品牌培育过程中注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艺术创作、教育管理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总结提炼党建品牌创建经验和做法,强化品牌引领示范,将党建品牌推介纳入基层党建和教育事业发展,注重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三)品牌培育突出专业性

在品牌实施过程中注重党建与专业融合,用艺术专业丰富党建内涵。坚持“艺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的理念,深入挖掘品牌内涵,把握历史脉搏,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承担政府重大红色主题展,担纲设计党内荣誉奖章、纪念章等,以艺术创作助力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构建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样本。

(四)品牌培育突出联合性

以“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产出大成果、实现大突破”为目标,依托教育部高校党建“双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建设项目,重在以党建工作引领学校学科发展,开展“党建+”行动,打造跨学科、跨区域、跨行业联合党建优质资源大平台,构建互学共建、融合发展的高校大党建联盟团队,在融合模式、平台建设、活动开展、作用发挥等方面持续进行探索创新、取得实效。

(五)品牌培育突出创新性

在品牌培育过程中注重数字化赋能艺术创造,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作用,从艺术和科技融合的视角出发,设计特色基层党建品牌活动,注重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以现代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艺术的创新路径。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思政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层在线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