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赜

2023-12-01 20:14田兴华
文教资料 2023年1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质量幼儿园

田兴华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6)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高质量发展观背景下,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公众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美好期盼,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人才的关键基地,关系着新时代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健全与否,关系着该专业的学生能否遵循“幼儿为本”的教学观,更关系着其在幼儿园工作岗位上的关怀能力。[1]基于此,本文拟围绕高职院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从构建原则、构建策略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原则

在高质量发展观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教育课程应是一个能够助力学生适应未来岗位工作的体系化课程。因此,体系化课程构建要体现出实践性、前沿性、主体性、整合性等原则。

(一)以实践性为导向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要重视专业培养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为凸显幼儿教育“幼儿为本”的教学观,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即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关怀能力与保教能力为导向,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特点,助力学生通过多元化实践提高对未来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如第一课堂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幼儿园的常态化简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模拟教学,等等,进而促进校内外课堂的有机结合。换言之,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关系着幼儿园教师的“实用性”,更关系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

(二)以前沿性为保证

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个综合性课程体系,无论是构建过程还是构建结果,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确保体系的动态性。其中,确保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前沿性与创造性既是构建动态性课程体系的关键,也是推动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的关键,还是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幼儿教育需求的重要一步。一方面,在培养目标上,健康教育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要坚持培养目标的时代性,尤其是契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特点与新征程、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要与教育改革的现代化相契合,与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其中,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坚持“幼儿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突出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性,因而也需要在专业培养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目的。在构建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是找到创新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契合点,并从根源上驱动学生生成创新创造意识。

(四)以内容整合为途径

整合性是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更要体现鲜明的整合性特点,即根据教学目标将各学科、各专业进行有机联动、内容整合,以确保课程体系运转的适宜性。在整合性教学内容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进而在深度学习中培养自主建构知识、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对广泛,需要培养的“关怀能力”也更高。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岗位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因此,健康教育课程要与其他课程有机关联,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岗位工作的“适应性”。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确定层次性与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层次性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属性,层次性目标即从基础到综合、从浅层到深层的递进性目标。单一的教学目标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固化,尤其是不能激发学生课程参与的主动性,更不符合个体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此,确保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是践行学生主体教学观的必然遵循,也是丰富课程内容的必然选择。如关怀能力的培养,要从关怀意识出发,然后进行关怀理论与关怀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实践环节内化迁移关怀能力,最后在具体见习过程中检测关怀能力的培养成果,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幼师人才。

个性化是落实“学生主体”教学观的有效策略,也是教学目标的关键属性。作为一个体系化的健康教育课程,基于学生在认知基础、性格特点、智力上的差异性,我们要以有针对性、灵活性的培养方案推动学生能力与素养的生成。[2]当然,个性化并非“标新立异”,而是要深入挖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内容要求,并结合学生学情与健康教育课程特点,制订合理的个性化育人方案。在这种个性化方案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会更加“健康”,专业技能会更加“专业”。因此,健康教育课程的总目标既要符合“教育强国战略”的政策要求,也要适应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还要培养一批健康教育理论丰富、实践教学能力强、关怀能力突出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前教育教师。

(二)优化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在“幼儿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下,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要与幼儿园的幼儿关怀教育直接对接,以体现课程的实用性与时代性。例如,关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要以幼儿园班级内的教学设施为出发点,重视教学设备是否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否会导致安全事件发生以及是否适应小班、中班、大班学生的身体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相关课外活动,并注重活动的趣味性、生成性,注意排查可能存在的活动隐患,由此制定的显性课程内容才能符合健康教育与幼儿教育特点。显然,与幼儿身体健康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是课程选择的核心要义。此外,教师还需针对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当然,为实现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需求的契合,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除了显性的健康教育内容,还要包含相关隐性内容,如新生儿保健、家园关系、幼儿心理成长轨迹、艺术类活动延时班等。健康教育课程从来不是健康教育理论的独角戏,而是与其他学科、其他专业相互融通的体系,有助于幼师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更加灵活地开展健康教育。

为给予学生更灵活的就业选择,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还要包括相关的“职业资格”内容,如获取母婴护理师、育婴师、亲子教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性或技能性有助于实现健康教育实训课程的落实。

(三)健康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构建

在课程内容确定的基础上,课程的组织形式,即如何实现健康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如内容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是构建体系化课程的关键步骤。其中,构建以核心课程为支撑、以隐性课程为辅助、以嵌入课程为升华、以实践课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一种有效策略。[3]

1. 以核心课程为支撑

基于五大领域的内容要求,“卫生保健”课程是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幼儿的疾病预防、意外事故预防、安全教育、营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生理特点与发育规律、幼儿园环境卫生等。在核心课程支撑下,学期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健康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并能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真正围绕幼儿身心健康开展责任教育与针对性关怀。例如,掌握幼儿的基本生活规律与身心成长规律,助力幼儿养成科学饮食与睡眠的良好习惯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2. 以隐性课程为辅助

在确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重视隐性课程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专业成长、技能提升、素养生成。例如,校园文化建设便是隐性课程的重要体现,如师德师风、校风校训、学风班风、师生关系等。显然,这种隐性教育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如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养成等。在一定程度上,隐性课程与核心课程是“并驾齐驱”的。例如,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交往环境中形成独特的问题处理模式,继而促进健康教育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落实。此外,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角度讲,幼儿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育儿健康知识,又要坚持“保教一体化”的幼儿园发展理念,以健康心灵影响幼儿的心灵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强化顶层设计,尤其是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园岗位工作的适应性。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校内的隐性课程,校外在隐性课程方面具有更广阔的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或参加暑期下乡实践活动,或宣传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等,既能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社会的真实需求。

3. 以嵌入课程为升华

嵌入课程既是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升华学生健康教育意识与能力的课程,还是助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嵌入课程需要涉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各方面,如保育、教育、身体、心理、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等。这些嵌入的课程要与核心课程、隐性课程保持内在一致,并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将来可能涉及的同事关系、师幼关系,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嵌入课程是一种态度、原则、方法、技巧,是保证核心课程与隐性课程顺利落实的稳定剂,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手段”。嵌入课程并不是静态化的,而是随着新时代人才战略的实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等不断动态化更新的。这种动态性更新有助于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上灵活应变,进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4. 以实践课程为导向

实践课程是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导向,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核心课程、隐性课程、嵌入课程等“第一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在真实的实训、实操、实习等过程中增强健康教育技能与素养。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要将实践课程贯穿学前教育专业的全过程、全内容,如“第一课堂”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前后衔接,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代表的“第二课堂”,以及校外实践、实习等,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4]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同样需要贯穿学前教育专业的全过程,而不仅仅针对毕业学期。例如,学生第一、二学期可围绕核心课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见习,第三学期可围绕幼儿园的保教一体化开展见习,第四学期可围绕幼儿园的真实管理、具体教学开展见习,第五、六学期可开展顶岗实习。通过循序渐进地实践与实习,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能够与幼儿园的岗位工作相适应,进而满足幼儿园对高质量幼师队伍的迫切需求。

(四)健全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保障

1. 构建与幼儿园的常态化沟通机制

从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点角度讲,与附属幼儿园或合作幼儿园建立一种常态化沟通机制,是确保学生健康教育能力动态发展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尤其是随着公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增长,幼儿园所数量的逐渐递增,社会对高质量幼师队伍的需求程度持续提高。另一方面,只有建立一种常态化沟通机制,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才能不断完善与优化,从而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保证学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显然,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立足教育强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与教育目标,制订与幼儿园实际需求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例如,通过实际调研与全面分析,掌握幼儿园教育真实的人才需求、岗位需求等实际状况,与幼儿园建立长期的、深度的“供需”合作机制,既能增强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信心,也能保障学前教育专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针对性,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与幼儿园进行合作办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发挥理论研究优势,为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发挥实际教学与管理优势,既能提高课程体系的时效性与实效性,也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机会与岗位,从而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无论是动态沟通还是合作办学,其目的都是确保教育的高质量,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高质量与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这才是现代职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发展向度。

2. 注重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尤其要重视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随着公众对幼儿教育的高质量需求,幼儿园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优秀师资,而这些优秀师资大部分需要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进行培养。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要有前沿的理论知识架构、灵活创新的教学模式,并能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关键指导。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同样要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识,如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专业素养、健康教育实操等方面的综合素质。[5]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会“教”,而且要定期到幼儿园进行课程调研,了解幼儿园对幼师的真实需求,以此提高课程设计与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输送的适配性,关系到学生能否在真实工作岗位上“即插即用”,更关系到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结语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构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必然选择。在教育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高质量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幼儿为本等概念的引领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要凸显针对性与创新性,要将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与能力和幼儿园的需求对接,要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到核心位置。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高质量幼儿园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爱“上”幼儿园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