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探析

2023-12-01 20:14朱思思
文教资料 2023年13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大学生课程

朱思思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1]在大学校园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听障学生学习和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是塑造听障学生人生观、思想道德和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坚定听障学生政治理想信念的关键环节。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承载着主流价值观,但是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和接收对象是不对等的,受众只能一味地接受信息,而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直到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受众从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选择,并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只要有网络就能完成信息的大众化传播。如今,网络主流价值观阵地在传统阵地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媒体。

伴随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各种新型技术改变了各行各业的格局,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新媒体区别于旧媒体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互联网作为载体,而互联网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其庞大的数据库中信息鱼龙混杂,这就需要匹配一定的信息甄别能力。听障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的双重特征。面对网络新媒体,他们无法高效地获取、甄别图像信息,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加强听障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听障大学生的识别力、认知度、适应力。

一、新媒体时代听障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

沃尔纳·海森伯格曾指出,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且会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2]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媒体在拓展和丰富听障大学生学习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现当代听障大学生多为2000 年以后出生,思想观念日新月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因为其特殊的身体状况,在家庭里更是受到格外的关注和照顾,很少和外界社会产生交流沟通,比听力正常的同龄同学缺乏相应的社会经历和经验,缺少同龄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理论水平,无论是思维水平的高度,还是实际想法的深度,相比同龄人都有所差距,这就导致听障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识别能力不强。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听障大学生通常以手语交流为主,而在网络上可以通过打字的方式更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感情,因而会产生偏向于依赖网络的心理,甚至会导致沉溺网络游戏、错信不良信息、深陷诈骗沼泽等后果。

二、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高校中因网络而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听障大学生因身心受创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校对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各高校虽然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但力度仍显薄弱,需要进一步给予重视和支持。

一是对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认识滞后。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发展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保证听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二是不能深刻认识到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同做好网络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高素质合格人才需要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确保自身安全是综合素养的重要一环。另外,要提高听障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自身不受“非法”或“不良”信息的侵害,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需要高校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三是不能正确处理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个别高校仍然片面地认为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可有可无,甚至认为这些不是教学的内容,可以用计算机课程或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程替代。相关调研显示,国内凡是开设听障大学生相关专业的高校,其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教材、教师、教学成果、上课时间、授课内容等方面都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二)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整体力量薄弱

高校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是听障大学生们的授课方,也是课堂开展的主导者,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取决于授课教师是否具有过硬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上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听障大学生通过网络能了解到时代最前沿的资讯和信息。虽然目前网络安全教育课程采取的是新媒体形式来上课,但是千篇一律、枯燥的教学内容显得与实际生活格格不入,且听障大学生的授课教师很多都缺乏与听障大学生实际沟通的经验,并不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很难掌握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教学上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产生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无助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听障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无关紧要、可有可无,这些教育素质的参差不齐必然会导致课程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新与旧的思想不断碰撞,要求听障大学生的教师既具有专业度又能紧跟时代步伐。因为思想观念的碰撞可能会导致教师权威性的缺失,如果学生提新媒体网络上的新颖问题,而教师无法回答,那么听障大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就会降低,教师的权威性也会受到质疑。为了保护听障大学生的隐私,照顾他们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匿名问卷收集他们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想法,并且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三)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单一

听障大学生由于听觉缺失,只能通过视觉的集中来进行记忆。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课堂中所记忆的内容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长时间的视觉集中会产生眼部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偏向其他的内容,甚至会产生无聊乃至厌学的情绪,不仅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也会降低听障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学内容的选取尤为重要。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来量体裁衣,选择真正适合的教学内容,选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来唤起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还要具有现代性和时效性。新媒体网络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的案例在不断地更新,安全素质的教授课程需要切合当下的现状,不能脱离生活。目前院校课程的内容主要讲解的是几年前发生的案例,已经不符于眼下实境,往往让听障大学生觉得和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因此,听障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要切合他们的生活,并且对授课内容进行不断地补充和更新,要紧跟新媒体时代前进的趋势和发展的潮流。

三、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阵地建设,搭建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获得和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3]。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是构建校园安全、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也是塑造听障大学生正确树立网络安全观的重要途径。听障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和行为对校园网络秩序的维护、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和校园网络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影响。只有不断提高听障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才能与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相适应,才能真正保障听障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安全、健康地与时代接入正轨。

首先,高校可以在思政课程中开设专门章节,在信息类课程中设置相关的内容,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包括新时代的理论知识、思想理念以及科学观点。网络安全教师要牢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理念,深耕思政课中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安全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新论点。学校应不断强化德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并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编撰有针对性的教材,设置有对口性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加以开展。课程应该按照全面、发展、实际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听障学生群体进行量体定制,有序推进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院校老师也要积极利用新媒体的强大作用,运用各类先进技术形态让在校大学生认识、理解、掌握互联网安全知识,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网络安全通识课基础理论素养,帮助听障大学生树立网络安全观念。

其次,要强化听障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大学处于高中和社会交接的关键阶段,纷繁的网络信息的交织很容易让听障大学生产生思维混乱,进而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误导。听障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在于对信息价值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所呈现的信息能有清晰的认知。听障大学生要增强思辨能力,明确自己应是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的受益者,而不是网络信息的被动灌输者。院校应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提高听障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重要的信息应以官方发表的通知为准,坚决不信谣、不传谣,对未经证实的消息不乱转发和传播。

最后,要建立学生对自身网络约束力的意识。网络信息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体,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多元性易对听障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听障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与价值观念容易产生错位发展,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在听障大学生接触网络的过程中,个别学生会把网络平台当成是另一个非现实世界,认为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举止对现实世界毫无影响,因而在网络上大放厥词,毫不避讳地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出现有悖网络道德规范的言行举止。这时,教师或监护人就应及时出现,对他们的网络不道德行为进行制止并加以纠正,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在网络平台的言行负责。另外,对听障大学生还应进行网络安全法治宣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他们形成强烈的自律意识,以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

(二)创新教育形式,增设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4]适当的教学方法、巧妙的教学环节、匹配的教学模式是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取得效果的重要前提。目前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助教相匹配,以课本和设备相搭配,通过助教老师和语音转换器进行知识传输。而听障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师生沟通信息不对等,交流频率不同步,并且语音转换器是按照文字内容逐字逐句翻译,加上有的助教老师理解不深刻,无法将课程内容完全复述出来,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让听障大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学需求。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新模式,如何开展教学新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使用新媒体设备。新媒体设备不仅打破了教室的空间束缚,也拓宽了课内教学的空间,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以课本、黑板和粉笔为主的乏味且千篇一律的授课模式。通过网络对接互联网、图片区、音频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听障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听障大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上课信息,借助新媒体设备,教师能更直观地把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呈现在听障学生眼前。恰当地使用数字新媒体教学技术,将最新颖、最前沿的信息展示在他们眼中,可以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带动起来,让学生可以通过共享网络加入其中,激发学习热情。

其次,打造开放式课堂。事实证明,在院校教师授课之后,大多数听障大学生对课堂知识并没有完全吸收。因为课堂基本无声化,只有通过和助教老师反馈才能知道课程有什么地方没讲解明白,而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沟通讲解已然是将学习周期拉长,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在课堂上加强沟通和互动显得至关重要。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听障大学生的思想维度和深度相对不足,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答疑解惑,鼓励听障大学生通过举手示意或者群聊打字发表自己的看法,营造互动共通的课堂氛围,以此引导听障大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的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

最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双向的,一方面,老师通过量性评价的形式进行结课测试,通过测试结果真正了解到听障大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点,并通过对结果的细化分析得出自身课程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老师进行综合评价。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借助评价体系可以判定院校老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并引导院校教师按教育教学规章制度授课。在运用定量方法对院校老师开展评测的同时,高校也要采取一些定性的方法,比如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学生抽样访谈等。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师的真实情况,更有利于给老师一个切合实际的评价。

(三)凝聚教育合力,优化社会及校园网络安全环境

在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中,高校虽是主阵地,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不容忽视。高校只有与家庭和社会全面合作,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教育才能显现良好效果。除了依靠家庭的力量,要培养听障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高校还可以借助政府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打击网络“黑势力”,净化校园及周边网络环境。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听障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广泛开展校内外实践。

1. 组织课内实践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达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内实践即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不是学生单向实践,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实践,包括课堂中的理论授课部分和多形式的互动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激发听障学生的热情,通过鉴赏红色影视作品引领听障学生的价值取向,通过设置课堂情景模拟达到思想碰撞的效果,通过讨论经典案例提高听障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借助新媒体技术,使其和实践教学环节高度对接,实现课堂知识传授和互动的有机融合,通过课内实践加深听障大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理解,激发听障大学生参与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2. 组织社会实践

将网络安全教育与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在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听障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听障大学生为中心、全面参与性的实践模式,是另辟蹊径的第二课堂。全新的教学形式将能更好地培育听障大学生的独立能力,提升听障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同时,为了保证听障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教师可借助网络安全课堂,通过新媒体平台,实施听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监管、督促和指导全过程的跟踪,并对过程中产生的实践问题进行记录和总结,积极帮助听障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达成预期的效果。听障大学生通过参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社会实践,对社会上实际的网络安全状况也可以做个初步的心理认知,并且可以将网络安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帮助其他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群体处理网络安全事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防止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网络抗风险本领。院校和老师可以加大与地方网络信息办公室及网络信息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组织听障大学生参与网络安全相关实践项目,包括培训课程、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社会宣传、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分发广告、资源支持等。通过有效的社会网络安全实践,广大听障大学生身处网络安全的前线,以实际行动贡献自身的专业力量,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素质,提高社会参与度。

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听障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加强听障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家长、学生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比如,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宣传中,可以大力开展“最美大学生”“最美志愿者”“博爱先锋”等评选活动,做好网络大环境下听障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强化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阵地”建设,将网络安全教育贯穿在听障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处处讲安全、处处学安全的良好环境,给听障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出“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氛围。只有正确引导听障大学生安全、文明地使用网络,切实提高听障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塑造出有甄别力、责任感、充满正能量的新时代大学生。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大学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