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探析

2023-12-01 02:31卢建科苗春霞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互联网+阶段

卢建科 苗春霞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探析

卢建科 苗春霞

[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

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结合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信息化在修缮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情况,针对建设修缮工程项目管理新常态的目标,提出现代高校修缮工程全生命周期四层项目管理层次,通过建设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各层次的工作内容,并对此平台进行了展望。

现代高校修缮工程; 信息化; 项目管理平台; 设想

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教学、实验、生活、活动用房以及道路、围墙、景点、校园绿化等有关公共设施改造进行计划、安排与控制。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目的是为了恢复或改进建筑物、构筑物使用功能,延长建筑物、构筑物使用寿命,保证修缮工程质量,提高修缮工程经费使用效能,为师生员工提供绿色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由于高校修缮工程自身的特点导致项目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很难实现项目管理目标。高校管理人员研究利用信息化与项目管理融合来促进高校修缮工程健康可持续发展,多数使用专业软件对项目管理中某个阶段进行信息化实践,缺乏整合所有阶段信息化的平台。[1]本文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解决高校修缮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提高修缮工作管理效率的同时,既节约高校修缮建设资金,也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基础保障。

一、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高校从1998年开始扩招后,基本建设快速发展。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后竣工项目进入维修高峰期,高校修缮工程工作量巨大。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高低是保证高校修缮工程施工进度、完成质量、投资金额的前提,但现状不容乐观。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由于修缮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费用逐年升高,各高校对修缮工程项目管理越来越重视,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尤其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的通知》,各高等院校根据各自的地域特点,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是在项目管理实践中,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操作不公平,各部门之间缺少制约,尤其是项目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管理、变更签证、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环节存在着管理松懈、执行不到位、互相推让、没有明确“责”“权”“利”的界限,更没有实行“岗位责任制”和“问责制”。

(二)管理模式难以规范

高校修缮工程具有随机性强、项目总数多、施工地点分散、时间紧迫、用工少、单项工程造价较少、单位价值低和季节性、突发性、政策性强等特点。由于高校修缮工程既复杂又繁琐,而要完成系统性的修缮工作,必须对相关修缮工程进行规范化的项目管理。[2]由于高校修缮工程的自身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马路军”不能干,“杂牌军”干不好。管理模式多样化,有高校后勤部门内部管理,有其它部门代为管理,有委托社会项目管理机构管理,无法做到基建工程CM、PMC、BOT等管理模式进行质量、工期、造价控制,实现多方合作规范管理。

(三)管理环节问题众多

高校修缮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多个环节,主要有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监督评价等。首先,立项设计环节,高校修缮工程立项工作“一头热”和“拍屁股和拍脑袋”现象普遍存在。其次,招投标环节存在修缮项目资料准备不充分、不确定因素多、招标文件不规范、招标公告不透明、资质审查流于形式、评标办法缺乏针对性、缺少监督管理等问题。[3 ]第三,合同签订环节,合同签订欠重视、合同条文过于简易化、合同内容不明确、合同执行不彻底。第四,高校修缮工程多数方案缺失,施工变更较多且随意,施工企业良莠不齐导致管理难度增大,因此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很难保证。第五,竣工验收形式多样且可有可无、质量评定没有标准、质保工作不到位。第六,结算资料不齐全,计价表套用不准确,结算难度大。第七,审计环节同样存在众多问题,审计水平不一、审减率高、审计风险大、审计难度大、审计准确性难以保证。以上环节众多问题导致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很难实现全过程管理。

(四)管理人才缺乏专业

高校修缮工程改造涉及众多专业,拆除爆破、土建、安装(水、暖、电)、装饰、网络、道路、绿化、园林景点为常见改造内容,有的项目还涉及到结构调整加固,实验室超净化,房间保温降噪;对专业设备设施进行维修维护,既要有各种专门的技术人员,又要懂得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实验室建设、法律法规以及多领域多学科全面型的技术人员。一般来说,高校里的修缮工程项目负责人或现场技术负责,大部分都是从其他部门调任的,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所以很少有专门的项目负责人,且这些人身兼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资料员、施工员、质检员、计量员等职务。因此,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二、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

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担负着节约资金和为学校提供全面后勤保障,同时面临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模式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的现状,因此高校在探索多种方式解决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住建部曾专门发布《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打造“建筑业 4.0”,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信息化应用成为最佳选择。[4] [5]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既节约了有限的资金、规范各方的行为,也可以规范各环节的流程,避免专业人力不足带来的管理疏漏,还可以规避管理不规范带来的廉政风险。目前,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单一功能需求的系列管理软件应用阶段

单一功能软件对修缮工程项目管理某一方面进行模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共享,如查询、更改,可以缓解基层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一阶段的应用主要是造价软件、图形软件、CPM软件等。此类软件高校应用非常广泛,是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

(二)分析、评价和通讯功能的项目管理软件应用阶段[6]

此阶段主要是审计、修缮报修、跨部门协同招标、基建部门管理等各类功能平台应用。此类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据的收集、上报、提醒,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简单化,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具代表性应用有陕西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平台[7]、浙江大学修缮工程报修和审批的管理和服务、清华大学基建管理信息系统。

(三)综合集成开发的项目管理软件应用阶段[6]

此阶段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在互联网上运行,摆脱操作系统、操作地点等因素限制的同时能将所有基建施工技术、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与互联网充分结合;将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应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基于BIM技术在基建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基建工程管理效率,其能够将工程不同阶段的信息、资源集中在一个模型中,利用三维数字技术模拟所有的真实信息,方便工程参与各方协调使用。[8]但高校修缮工程多数缺细致设计,缺完整的图纸与清单,只是某个分部分项工程改造的简易说明,因此很难直接使用基建工程的信息化软件。

(四)信息化与基本建设融合应用探索阶段

此阶段利用大数据以及软件技术,实现对某项建设任务立项、设计、招标、合同、施工管理(工期、质量、造价、安全)、竣工、结算以及第三方服务等监管,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重要节点、重要流程等实行动态跟踪与精细化管理。部分应用能够实现工程进度款拨付审核与信息查询,部分应用能够解决项目实施某个阶段的问题,如网上合同会审、智慧工地出入系统等。在现实应用中,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规范,使得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造成信息的“孤岛”[9],不能及时有效地为管理者协调性开展工作提供帮助,真正实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根本性转变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一体化管理”目标。

信息化虽已广泛应用于高校各个方面,但在修缮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水平和使用效果还不能尽如人意,与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是“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新趋势。它利用互联网与修缮工程项目管理跨界融合,将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修缮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构建链接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项目管理新常态。

三、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建设设想

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采取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五位一体动态管理模式,着眼解决以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项目管理流程,在监督下确保项目各阶段畅通有序,最优化的实现修缮工程建设目标。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修缮工程从立项、设计、采购、合同、施工、验收、结算、质保、评价的全生命周期工作内容。

(一)项目管理平台管理目标

现代高校修缮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为四层管理,包括核心层、项目管理层、具体操作层以及廉政监督层。该平台管理目标就是围绕实现最优化的修缮工程建设核心任务,通过五位一体动态项目管理,施工方、使用方、建设方、管理方等多方协同作用,在监督下完成操作层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最终真正实现修缮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

图1 现代高校修缮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

现代高校修缮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核心在于具体操作层九大阶段任务的设置与完成情况。

1.立项阶段需要使用方能够明确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类别,提供相应的经费支付渠道、功能需求、开竣工时间。

2.设计阶段需要使用方与建设方共同确定使用需求,完善施工方案或图纸。

3.招投标阶段需要申请方提供工程量清单与控制价、设计图纸、采购方式、招标时间、投标时间以及评标办法。

4.合同签订阶段需要管理方(建设方、使用方)上传合同编号、合同内容(格式合同、非格式合同)、合同类别(工程、货物、服务),明确施工方与管理方信息,包括中标单位名称、中标金额、法人代表、企业资质、企业信用、现场负责人、监理单位负责人、跟踪审计单位负责人、建设单位及使用单位负责人(项目双专员)。

5.施工阶段需要提供实际开工竣工日期、工期、造价、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及时上报跟踪审计审核情况、工程变更联系单、变更签证单、施工整改以及现场进展、问题处理图片与指令。

6.验收阶段能够直观地看到工序报验与隐蔽工程验收申请,自验、初验、综合验收时间以及参加验收的各位专家。

7.结算阶段能够实现结算资料汇总与初审、结算书送审委托、审计处审计审核情况、审计结果、审计报告查看、财务结算进展(进度款、结算款、质保金)。

8.质量保证阶段能够反映质保单位、质保时间、存在的问题、质保次数及完成情况。

9.评价阶段能够实现项目完成情况评价(使用方)、施工企业多方评价(建设方、管理方、监理方、审计方)、竣工决算数据上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价,并为同类型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当以上阶段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在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监督(监察、纪检、审计、财务多部门协同)下进行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外部第三方监督机制,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通过信息平台公开修缮工程的工作流程和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等,主动接受全校师生和全社会的监督。[10]

(二)项目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构建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统一设计理念的本系统平台的网络构架无需改变学校现有配置,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通讯线路。一旦部署完成,用户可在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通过web页面、手机APP了解权限范围内的修缮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下达整改指令,实现远程监督控制。现阶段各相关部门均有其独立运行的网络管理系统,比如立项申请、招投标、审计系统,所以总体设计做到面向整个系统、面向全局、面向未来,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把握全局。在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充分融合”的过程中,技术层面不仅要解决各类端口兼容还需要留有扩展空间;使用层面各个部门不仅能保留原有系统功能还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其它的管理功能,并且与各个系统建设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最终形成修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

图2 现代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平台架构

建设好的平台,在系统中检索即可知道项目有无重复立项;每一个项目的招投标进展、施工信息以及结算情况;通过平台可以获悉不同施工队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和信誉等;通过平台还可以对各方进行综合评价,上报各类数据,这样能节约修缮工程管理人员的时间,管理绩效将大大提高。

四、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是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建设上,我们将互联网与修缮工程管理深度融合,提高平台设计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促进高等教育和谐有序的发展提供优美的工作环境。

[1]特菜福·威廉姆斯(美).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平易,万丽.高校修缮工程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基建管理优化,2020(03):9-12.

[3]郑思杰.从审计角度谈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20(10):126-127.

[4]蒋萍花.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5(05):106-108.

[5]曹志磊.SX高校修缮工程改造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研究[D].甘肃:兰州交通大学,2019.

[6]任莹.高校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用户需求分析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1.

[7]方令超.服务于高校日常维修的信息平台建设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6(01):90-91.

[8]邓雪芳.浅析信息化在住宅修缮工程上的应用[J].住宅产业,2018(06):61-63.

[9]马洁.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管控与发展方向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8):191-192.

[10]闫勇.高校修缮工程管理的廉政风险分析与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9(09):81-82.

高校修缮工程管理流程再造研究,中国教育后勤协会项目(项目编号:YBKT2020044)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互联网+阶段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