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方法的探讨

2023-12-03 08:31孔琦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园区

孔琦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1 引言

我国清洁生产相关工作历经30 余年的探索,目前针对单个企业已经建立起规范的清洁生产审核体系,但是还未建立区域整体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1]。目前我国针对园区的研究多集中在循环经济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以及绿色工业园区等方面[2],清洁生产工业园区相关研究较少。2005 年,胡小猛等以上海为例建立了一套城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可在企业层次、行业层次和区域层次(城市层次)这3 个层次上开展清洁生产评价的思路[3],随后以城市、园区为审核对象的清洁生产评价研究工作陆续开展,河北省、江西省和浙江省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的政策,但工业园区的清洁生产审核大多数未形成成熟的评价体系,多数的研究为园区内企业审核的简单拼合,园区未形成整体清洁生产审核体系,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还不能和园区有效融合。2021 年出台的《“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提出,到2025 年清洁生产推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全面推行,其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行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审核试点。随后浙江省[4]、山东省[5]等陆续出台了推进园区、产业集群清洁生产审核的相关指导建议,多地的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试点探索。

本文综合运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污染防治、绿色制造、低碳经济等理论和方法,结合园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估园区整体清洁生产水平,找出影响园区清洁生产水平的制约因素,并且从园区、重点行业和企业3 个层面按照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总体框架逐步推进相关工作。

2 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思路

2.1 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基础

根据山东省[5]出台的推进园区、产业集群清洁生产审核的相关指导建议,开展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园区能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未发生严重的污染环境的事件;园区内环境管理水平较高,环保设施完善,已开展规划环评并取得意见;园区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企业环保手续齐全;园区企业数量不少于30 家,大型钢铁、炼化、造纸等企业所形成的园区,企业数量可适当减少。

开展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一是应对园区产业发展情况、环境管理情况、资源能源利用情况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园区内大多数企业应在污染治理、节能减碳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对企业规模进行分析,按照污染物排放、综合能耗、危险废物产生量、用水量等可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分级为简化管理和严格管理;三是应充分考虑企业间资源的相关转化和能源梯级利用情况,推动园区内企业间优势互补、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2.2 园区整体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表

产业园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尚处于研究阶段,国内针对产业园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多研究,如大连理工大学针对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筛选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的筛选评价指标体系[6];苏州科技大学建立了包含7 项一级指标和26 项二级指标的产业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体系[7]。本文针对园区实际清洁生产情况,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污染防治、绿色制造、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指标角度,对所涉及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构建,并通过层次分析予以确定。

评价表的构建: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要求,将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按照园区审核的总体思路予以区分,分为基础设施及管理、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指标。再根据园区和区域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通过对园区实际情况和相关文献统计分析,选出贴合园区实际的指标,并对一级指标结构进行分类,得出二级指标,从而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完整的产业园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 项一级指标和17 项二级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园区整体清洁生产水平的依据。

评价表中指标确定主要根据以下原则:一是参考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重要文件中指标值,并根据园区情况进行调整;二是根据当前园区清洁生产等相关研究成果中的数据确定指标值;三是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情况确定指标值。

园区整体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表见表1。

3 整体清洁生产审核方法

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时,一般只是针对企业本身提出清洁生产审核的办法,对于产品离开企业后的环节不再关注。除了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为原材料采购、厂内的加工和制造、产品的销售及用后处置[8]。周露[9]认为产品途径应扩展到全生命周期,还应该增加服务这条途径,提出了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7+1+1”条途径。刘铮、党春阁等[10]提出了环保新形势下工业园区推进清洁生产框架思路,认为清洁生产园区工作主要从宏观(园区整体)、中观(企业间)、微观(重点行业和企业)3个层面推进。

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3 个层面进行园区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核较为符合园区审核的实际。宏观层面针对园区能源、水资源等供应和环保设施的建设情况,包括产业政策分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及压力分析、公共设施和环保设施能力分析、环境监管体系分析。中观层面针对园区内企业间物质、能源的循环关系,主要为清洁生产产业链的物质循环产业链。微观层面主要为园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实施分级清洁生产审核模式。结合园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调查与评估工作。

根据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结果,从宏观、中观、微观3 个层面考虑,基于生态工业建设、配套设施及平台建设、绿色发展机制及产业链、能源结构优化方案等方面,优化和融合企业与园区整体清洁生产方案,提出最终的园区清洁生产方案并进行评估。

4 3 个层面审核方案的实施

4.1 宏观清洁生产方案

4.1.1 生态工业建设类方案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修复、节能减耗和环境治理投入,结合园区发展和工业发展布局,提高园区绿化建设水平,增强环境管理能力。通过园区内能源、水资源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提高固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实现主导产业和谐发展,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将园区打造成为人居环境与生态高度和谐,以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及循环经济为特色的园区,引领同类园区的生态化发展。

4.1.2 配套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类方案

聚焦园区电力、燃气、供热、供水、通信、交通、安全、治污等设施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信息创新融合、科技服务集聚、产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引入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手段,为园区和企业提供监测、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污染治理等一体化服务;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园区采取集中供热;改造污水管网,实现园区污水排放智慧监管;建设中水回用工程,提高园区水资源循环化使用率,提升园区水系生态能力,改善水资源质量;创新建设共享环保设施,形成园区内同类企业污染物集中治理的管理模式。

4.1.3 绿色发展促进机制创建类方案

充分展现生态环境资源化和产业化的优势,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将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反哺于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的绿色化、高质量转型,二者互促互进、共同提升。建设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立园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政策引导,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自建或联合高校院所共建行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

4.2 中观清洁生产方案

4.2.1 绿色产业链构建类方案

聚焦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链,完善企业共生网络构建。依托园区优势,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努力实现园区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引进和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和产品附加值;强化不同行业生产过程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探索生产过程残渣、废气循环再利用机制。绿色产业链可以提升园区内企业间的合作,缓和园区企业协作关系中的固有问题,构建上下游企业的良好关系。

4.2.2 能源结构优化及节能技术应用类方案

聚焦工业过程节能减排重点环节,建立健全能源使用及污染物排放全方位智慧化管理机制,持续拓展节能减排空间;鼓励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支持园区工业企业利用屋顶可利用面积,联合光伏企业建设多样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拓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统筹规划化石燃料替代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项目,构建低碳可靠的多能互补的能源供给体系,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支持园区企业应用智慧节能技术、先进绿色制造工艺技术装备,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4.3 微观清洁生产方案

通过对园区内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物料消耗等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园区重点产业发展计划,筛选出园区重点行业,同一产业链企业清洁生产方案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针对不同重点行业从产业设计、工艺和生产过程、污染物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制定清洁生产方案。针对重点行业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企业生产过程全流程挖掘清洁生产潜力,按照原材料替换、生产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与改造、生产过程优化控制、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内部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方案进行分类汇总,提出并筛选清洁生产方案。同时园区企业应该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园区内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5 结语

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传统清洁生产审核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清洁生产审核管理体系,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有机融合,清洁生产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应整合园区、企业、生态环境部门等多方力量,各单位密切配合,从园区整体现状调研、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和方案的实施几方面,做好整体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刘晓宇、周长波等[11]总结了我国推进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问题和建议,提出我国虽然针对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政策保障,但目前的政策和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体系仍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研究依然较少,工业园区清洁生产推进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会不断更新,因此园区应建立和完善持续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持续推进清洁生产是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的必然要求,使清洁生产工作在园区内发挥最大功效,促进园区绿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园区
工业园区的阴影
磐安工业园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