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落实“双碳”目标要求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3-12-03 08:31冯秀萍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常德市双碳能源

冯秀萍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湖南 常德 415000)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常德市正处于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5 年更是常德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总结概括常德市落实“双碳”目标要求的基本进展,调研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策略,不仅能为常德市落实“双碳”目标要求明确政策方向,也能为长江经济带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思路[1]。

2 常德市落实“双碳”目标要求的基本情况

2.1 “双碳”的基本内涵

碳达峰指的是某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值,然后由这个历史最高值开始持续下降,即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指的是通过应用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将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吸收,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2]。简言之,我国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在2030 年前达到最大值并在此之后进入下降阶段;碳中和就是在2060 年前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采取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业固碳等碳吸收和碳捕集手段,实现碳总量相互抵消和净零排放。

2.2 常德市落实“双碳”目标要求的主要进展

2.2.1 在对接国家及湖南省战略上主动作为

一直以来,常德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3 位,人均碳排放居于全省第7位,具备在兼顾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良好基础。为此,常德市委市政府先后与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湖南省委省政府汇报衔接,提出率先在全省创建碳中和示范区的目标,主动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扎实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国家级试点方面走在前列。

2.2.2 在强化顶层设计上积极谋划

一是落细“双控”举措。紧盯“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30 万t 标准煤”“单位GDP 能耗下降3%”的年度目标,按照行业和属地管理原则,第一时间明确各区县(市)年度能耗“双控”责任,组织市直责任单位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制定年度节能方案。二是摸清排放底数。编制《常德市2019 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明确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扣除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吸收碳汇后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并提出能源活动碳排放是目前最大的碳排放源。三是编制行动方案。专门聘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权威机构,编制《常德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碳中和示范区创建目标和路径。

2.2.3 在打造示范项目上谋求突破

在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规划形成一批先导示范工程。如桃源县抽水蓄能工程、常德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等一批项目纳入国家及省专项规划,其中,桃源木旺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对于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保障全省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常德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计划立足中国科学院在常德搭建的百兆瓦多源融合验证检验平台,规划建设虚拟电厂和微电网产业园,建成后可提供农村、社区乃至园区等多场景的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建设样板。

3 常德市落实“双碳”目标要求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产业发展绿色化转型不足

从产业结构看,2021 年常德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 ∶41.6 ∶46.9,第三产业的比重尚未达到50%,低于全国53.3%、全省51.3%的水平,产业结构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就产业内部发展水平而言,人均耕地资源少的现实状况使得农业生产一直处在高强度和超负荷利用状态,化肥、农药、重金属污染、废弃物处理水平偏低也对生态环境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传统重点行业“一行一策”清洁生产改造提速不够,主要工业企业产业集聚度较低,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大数据等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同时,常德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规模偏小,虽然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三大高新领域为主体的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三大领域增加值占比超过70%,但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新能源及节能、高技术服务、航空航天技术和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主体数量占比分别仅为4.6%,6.4%,0.5%和6.2%[3],绿色产业布局还没有形成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3.2 能源利用清洁化水平不高

目前常德市对原煤、煤制品、煤矸石(用于燃料)等化石能源消费依赖程度较高,以煤为主的主要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化石能源消费占综合能耗消费量的比重为71.1%,天然气、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品种消费比重虽分别有不同幅度提升,但占比过低且提升幅度较小。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下降困难,2020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 个大类行业中,仍有14 个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正增长,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73.2 万t 标准煤,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4.6%,同比微降0.8%,依然持续占据高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占比达70%以上[4]。除此之外,能源回收利用率整体偏低。2020 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工转换投入合计208.2万t 标准煤,加工转换产出87.2 万t 标准煤,加工转换效率为41.9%,低于2019 年全省66.9%的数据,回收利用能源合计6.5 万t 标准煤,回收利用率为3.1%,低于2019 年全省5.4%的数据[5]。

3.3 低碳经济系统性谋划不够

湖南省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院士牵头的高水平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能源、工业、交通等8 个专业委员会,构建了“1+1+N”政策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的编制工作已全面铺开。和全省的工作进展相比,目前常德市虽然已经制定并提交了碳达峰实施方案,但还缺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配套政策,低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有待完善。在具体落实层面,主要体现在对“双碳”目标要求认识理解尚显不足。调研显示,在分管和从事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工作的人员中,对“双碳”目标做过系统思考的并不多,以碳汇经济为例,常德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创建碳中和示范区的目标,有关部门也提出要“发展多种碳汇形式以寻求可推广的碳汇解决方案”,但在宣传发动、机构设立、规划编制、项目发起、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没有采取系统且具体的行动,目前已经发起的几个项目都是整体打包给专业公司运作,地方对项目申报立项、备案核证等都没有深度参与。“双碳”工作社会普及不够,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知识的了解也还不全面、不深入,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公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度较低。

4 常德市落实“双碳”目标要求的路径选择

4.1 坚持规划引领,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

4.1.1 加强组织领导

常德市目前已经高规格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要求和成员单位。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信息共享,构建起成员单位和各区县(市)政府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4.1.2 细化工作方案

立足全国全省战略规划,尽快形成全市“1+1+N”政策框架,坚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明确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同时要促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举措和区域、产业、交通、国土等各级各类规划有机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相互支撑的政策体系。

4.1.3 凝聚行动共识

要加大“双碳”知识的宣讲力度,构建起面向领导干部、从业人员、社会公众、企业等不同对象的分类宣传体系,增强领导干部推动“双碳”工作的本领,增进社会公众对低碳行动的认同,提升企业减污降碳的水平,加快形成全市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格局。

4.2 坚持系统观念,打好减排增汇“组合拳”

4.2.1 做好“减法”,推动传统产业调整升级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在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中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以信息技术赋能清洁生产改造和低碳工艺革新,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和减量替代办法,将绿色理念贯穿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物流管理全过程。

4.2.2 做好“加法”,促进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壮大绿色产业规模,瞄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相关产业发展机遇,完善先进储能材料、节能环保、新型电力装备等绿色产业布局,支持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形成新材料、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格局。

4.2.3 在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积极作为

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和碳汇价值,加强与国家及省有关机构联系与合作,加大林业碳汇、湿地碳汇项目的储备力度,积极做好碳汇交易平台的对接、搭建和创设工作,构建起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6]。

4.3 坚持重点突破,牵好关键领域“牛鼻子”

4.3.1 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先行示范

结合各区县(市)发展阶段和特点,有针对地开展绿色低碳区域行动,如武陵区立足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建设,着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体系;桃源县立足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4.3.2 在有基础的行业启动先导工程

在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打造示范项目,如能源领域实施“新能源+储能”示范与智能微电网示范,建筑领域实施分布式光伏和建筑节能改造示范,交通领域实施运输车辆电气化及配套基础设施示范,旅游领域实施零碳智慧旅游发展示范,工业领域实施节能提效、绿色产业发展示范等。

4.3.3 在有需要的环节强化要素支撑

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以及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投资,建立配套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强化碳排放评价与准入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形成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两手发力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7]。

4.4 坚持底线思维,守好平稳降碳“安全线”

4.4.1 着眼“立”字,培育壮大新动能

做好“新型电力系统”立的文章,构建智慧坚强电网,提升弹性负荷比例,实现灵活调度运行;做好“统一市场体系”立的文章,推动生态价值合理实现;做好“核心关键技术”立的文章,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加速成果转化运用。

4.4.2 着眼“破”字,改造提升旧动能

统筹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分阶段逐步打破传统化石能源主体地位,以交通领域为重点,推动燃油清洁替代和能效提升,推进生物柴油等替代传统燃油,推动煤电与新能源协调互补,进一步提高煤炭清洁化利用程度。

4.4.3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组织园区内企业开展循环式生产,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积极利用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推进生产生活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5 结语

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常德市要继续锚定“双碳”目标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产业路径、能源路径、技术路径和社会路径,协同推进碳减排和碳增汇,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有序达成。

猜你喜欢
常德市双碳能源
“双碳”背景下环保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常德市棉花种植结构调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