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通识课程在地方高校中的探究与实践

2023-12-03 09:44李波
雨露风 2023年10期
关键词:钢琴曲踏板琵琶

近些年,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艺术素质课,尤其是音乐通识课程,体现了教育界对于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认可,其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人文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推动音乐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开设艺术鉴赏、音乐欣赏或美术鉴赏等课程来进行。本文以汉江师范学院为例,就音乐基础课程中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欣赏教学为切入点,阐述夕阳箫鼓的创作背景,探讨《音乐基础》课程中民族化的音乐结构与和声写作,并从音色的控制、演奏中关于“呼吸”的控制、演奏中关于踏板的合理使用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其演奏的实践。以深化学生對钢琴曲《夕阳箫鼓》创作和演奏技巧的熟悉和了解,强化他们在民族音乐理论方面的认知,体现音乐基础课程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积极作用,全面落实音乐通识教育课程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功能。

一、音乐基础课程中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创作背景

《夕阳箫鼓》作为一首传诵至今的琵琶套曲,其曲谱最早诞生于《鞠士林琵琶谱》。此后,李芳园作为平湖派的琵琶传人,将曲名变更为《浔阳琵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变动:共计十段音乐结构,且附上的标题风韵雅致,古韵气息浓厚。上海大同乐会成员为了配合江南的丝竹合奏风格,名字再次变更为《春江花月夜》,同时新拟定的标题文学气息浓厚,共计十个,分别为“江楼钟鼓”“风回曲水”“水深云际”“尾声”等等。正是这一次成功的改编,整首曲子得以广泛传播,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更为关键的是,受到了音乐界广大业内人士的推崇和追捧,为后来的钢琴曲改编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黎英海先生于1972年再次将此首钢琴曲更名为《夕阳箫鼓》,此后,1975年他将改编版正式发表于《中国音乐》,从这一版本不难看出,民族音乐在这首钢琴曲中的占比和地位相当重要,也使这首钢琴曲演奏出更加成熟的民族音乐韵味,所以,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箫鼓》流传度最广。

二、音乐基础课程中民族化的音乐结构与和声写作

(一)音乐结构上的民族化

《夕阳箫鼓》作为一首极具民族化色彩的钢琴曲,在演奏技巧上,运用了变奏、重复、紧缩、承递等极富传统音乐色彩的创作技巧。这首钢琴曲的基础是五声调式,在确保原曲旋律的基础上又突出了委婉质朴的情调,将整首曲风的典雅和古朴展现得淋漓尽致,利用灵活多变的节奏,演绎出以自由变奏为核心的钢琴音乐。这首钢琴曲立足于钢琴音响效果,并着重分析和模仿琵琶、古筝和箫等传统乐器的演奏效果,惟妙惟肖地展现春江月夜古色古香的自然景象。

(二)和声写作上的民族化

关于和声民族化的探索,为了尽可能还原我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演奏,并深度融合国外音乐的和声原理和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黎英海先生大胆尝试并灵活运用创新式和声手法。这首钢琴曲为了尽力抹去具有“西洋味道”的大小调,使用四、五度且空泛音响的和声写作,这可谓是开创性的尝试,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四度结构的琵琶和弦

《夕阳箫鼓》的和声写作中经常出现“琵琶和弦”,由于结构和琵琶定弦的音程结构基本相似,因此也有“琵音和弦”之称。钢琴演奏过程中,左手从下到上快速地进行弹奏所演绎的“琵琶和弦”音响效果与琵琶演奏中的扫弦声音如出一辙,同样具有铿锵有力的声音;右手则主要运用颤音来展现音色的哀怨。黎英海先生不拘泥于西方传统的和声,敢于打破禁忌,利用“琶音式织体”展现和声,利用分解和流动的方式展现音乐,确保音乐旋律实现和声化。

2.空五度和弦

《夕阳箫鼓》抛弃完整的三和弦,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演奏“空五度和弦”。因为三音被省略,所以传统的西方和声作用在逐步削弱,这种和声手法在这首钢琴曲中被多次使用。广泛使用空五度和弦可以营造更加协调、纯净和空灵的钢琴音响效果,与我国传统音乐所追求的“韵”不谋而合。

3.极具民族化特色的终止式

划分乐曲的结构主要取决于乐曲中的终止式。终止式既能够有效辨别音乐的调性和调式,同时也能充分展现和声结构的功能。《夕阳箫鼓》作为一首极具传统民族韵味的钢琴曲,所演绎的音乐结构相对自由独特,同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为了与西方传统的终止式相区别,《夕阳箫鼓》所采用的和声终止是相对比较隐蔽的,既能够明确区分不同段落的结构分工,同时也能够更加自然平顺地转换不同段落,以有效避免整首乐曲出现偶尔的松散。此外,尾声的创作也不容忽视,我国的古曲尤其重视声段韵,特别是尾声的处理,“偏音”成为《夕阳箫鼓》中的尾声处理部分,此处的“偏音”具有雅乐音阶特点,从而延长乐曲的韵味,最后以空五度和弦落幕,与此前的“钟声”音响效果遥相呼应。

三、《音乐基础》课程中钢琴曲《夕阳箫鼓》演奏的实践

钢琴曲《夕阳箫鼓》演奏的实践主要体现在音色的控制、演奏过程中的“气”与“呼吸”以及演奏中关于踏板的合理使用等三个方面。

(一)音色的控制

黎英海先生指出,对于乐器本身来说,钢琴音色相对单一,但是凭借不同的演奏法、触键、踏板用法、音区、音量等,却能够演绎出截然不同的音色。故而,演奏者应当在演奏《夕阳箫鼓》的过程中想象琴、笛、琵琶等传统乐器的音色效果。通过谨慎的思考,利用多元化的演奏技巧演绎恰当的音色。

1.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

钢琴曲《夕阳箫鼓》改编自琵琶独奏。故而,只有模仿古筝、琵琶等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才能将钢琴曲的民族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譬如,引子部分的装饰音需要由弱到强地进行弹奏,并呈逐渐加快之势,方能充分展现江楼鼓声由远及近的过程,随后逐渐缓和,最后收住。虽说是模仿琵琶弹奏手法中的轮指,但是也要确保手指下键触碰的音都处于清晰和均衡的状态。作品的2到5小节需要表现远处钟声回响的效果,充分展现碧波荡漾、黄昏日落的恬静画面。而关于箫和古筝的音色,理应充分考虑箫的悠扬,因此在弹奏的过程中,手指弹奏结束需缓缓离开琴键,横向延伸手臂力量,从而营造出延绵不绝的音响效果。由于第6小节和36到48小节模仿的是古筝的音色,集中指尖的力量进行弹奏,伴随音乐的不断延展,弹奏的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从而弹奏出生动活泼的旋律。如果要表现古琴的音色,应当下沉手臂力量,演绎出低沉柔美的低音。倘若是小木鱼的段落,务必要集中力量在手指下键,促使整个弹奏的力度处于弹性且轻巧的状态,演奏出颗粒感和敲击感十足的声音,与小木鱼活泼诙谐的特征相一致。

2.装饰音的演奏

关于演奏技巧层面,为了演绎出《夕阳箫鼓》民族音乐的味道和韵律,需要运用大量的装饰音来展现景物画面。音乐的表现具有控制性,科学精准把握力量和速度,同时熟悉所有装饰音的演奏,以便充分挖掘装饰音的正向功能。绝大部分的装饰音是为了模仿我国民族乐器的音律,因此应当采用差异化的演奏技巧展现不同乐段的装饰音。

倚音的演奏:大部分的倚音是在旋律音的上下方呈二到三度的音高距离。在弹奏倚音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控制力度和时值。譬如,如果散板是这首钢琴曲的引子部分,就应该按照“鼓声”由慢及快地弹奏倚音,缓缓加大力度,但要在可控范围之内,只需要表现鼓声逐渐逼近的音响效果即可。

颤音的演奏:在演奏颤音的过程中,应集中手指的主要力量进行动作的变化,确保手腕处于稳定状态,既能有效保证演奏时值,同时还能协调和转换演奏的速度和力量。《夕阳箫鼓》中第一次出现演奏颤音是引子部分的第6小节,演奏者应严格控制手指的动作幅度,确保能够流畅地演奏大二度关系颤音,并作渐快处理。

琵音的演奏:《夕阳箫鼓》的演奏过程中多次使用琶音技法,怎样恰如其分地使用琵音需要思考。如果要模仿琵琶的“扫弦”,演奏者应当采用右手柱式和弦的演奏,既能够有效突出和弦旋律音,还能够确保其他和弦音的时值。左手不间断的快速弹奏音符,按照音乐的情绪动态调整弹奏的速度,从而展现冲击力较强的琵琶音响效果。

(二)演奏过程中的“气”与“呼吸”

1. 演奏中关于“气”的理解

气脉和气韵是我国音乐作品一度和二度创作中的重要内容。“气”,顾名思义,通过组合音乐中的不同要素,艺术化地加工和处理音乐,展现作品的丰富内涵,演绎出韵味无限、神采丰富的音乐作品,最终呈现出一首首活力满满的民族音乐。“气”并非虚无主义,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气”既包含西方文化的“气息”,同时也涵盖中华文化独有的气感和气脉,这是民族音乐所要追求的实质。在笔者看来,《夕阳箫鼓》的改编在“气息”上也力求达到以上效果。

2. 演奏中关于“呼吸”的控制

呼吸贯穿《夕阳箫鼓》演奏的全过程,倘若没有恰如其分的呼吸,整首钢琴曲势必会丧失某种内在的意蕴和音乐节奏。乐曲中的“气”和“韵”分别指形象生动和意味悠长。气脉贯通则贯气得神,气贯神足则出神入化。

譬如,引子部分有装饰音的旋律,务必要牢记呼吸后的末音须缓缓弹下,否则的话,就无法深刻诠释鼓声由远处传来的意境。作品中“渔舟唱晚”这一部分是一首船歌,意在表现闲适性和歌唱性的意境,而左手和右手音符的来回切换能够代表划船摇桨的动作节奏,寓意披着晚霞的人,在碧波荡漾的湖面缓缓划船归来的情景。在演奏期间需遥相呼应呼吸的节奏和左右手旋律的弹奏,此处的呼吸等同于音乐内在节奏的呼吸。无论如何,需有效融合演奏的呼吸和音乐的歌唱性,保证在弹奏途中流畅地换气,自然地切换气息,从而演绎出连贯完整的钢琴曲。

(三)演奏中关于踏板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踏板能够为演奏钢琴曲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夕阳箫鼓》在运用踏板方面没有固定的模式,踏板使用的位置、使用的深度以及使用的规律等问题,需要严格考量乐曲的情绪、气息、歌唱性,以及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等等。

在演奏作品中古琴乐段时,配上合适的钢琴左踏板,能够营造出幽静空旷、古色古香的画面。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干涩间断的声音,适当加入部分右踏板低音润色,效果会更好。《夕阳箫鼓》模仿民族乐器音色的部分偏多,所以也会多次用到延音踏板,故而充分挖掘钢琴踏板延音的功能至关重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务必要保证踏板的节奏,同时要严格控制踏板的踩踏时间和踏板更换期间的延音,这对于是否能演奏出清晰可见、层次分明的声音起决定性的作用,坚决杜绝主旋律线被不同声音淹没的场景出现。因此,只有在演奏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踏板,才能演奏出饱满清晰的音色。

四、结语

总体而言,针对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演奏实践探索,为音乐通识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同时有效联结了通识教育和专业之间的内在关联。实践表明,音乐通识教育不但能开拓在校学生的视野和理论知识,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在校学生的艺术审美、人文修养、人际交往和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本文以《夕阳箫鼓》为例,对音乐通识教育中的欣赏课程予以梳理、分析和探讨,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想必在校学生一定对我国具有民族音乐色彩的钢琴曲会更加熟悉和了解,同时也能为其他师范类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开设音乐基础课程时,针对某一类特定的音乐曲风予以深入探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基金項目:汉江师范学院202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专业音乐通识教育实效性探究与实践——以汉江师范学院为例》(编号: 2020C05)。

作者简介:李波(1981—),女,湖北鄂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钢琴曲踏板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单踏板不可取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夜的钢琴曲(六)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窈窕淑女琵琶妹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