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字本源初探

2023-12-03 19:00商体佳
雨露风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玄鸟梓树象形

商体佳

“商”,汉语一级通用汉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字,也是历时悠久的古字。“商”字最初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发展至今,已有了多种含义,在《汉语大字典》中,“商”字有如下解释:①估量。②商业;生意;买卖。③商人。④古代计时单位,一刻叫一商。⑤算术中除法运算的得数叫“商”。⑥通“章(zhāng)”。篇章。⑦通“赏(shǎng)”。赏赐。⑧通“常(cháng)”。经常。⑨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二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四”,现代简谱上的“2”。⑩凄厉哀婉的声音。古人认为商声属秋,故称秋为商。星宿名。古地名。古国名。春秋时期宋国的别称。姓。然而对于“商”字的本义,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各家观点林立,众说纷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认为“商”字本义为燕子。二是认为“商”字是当时部落的图腾象征“凤”。三是认为“商”字本义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四是认为“商”字本义是“璋”字的象形。五是认为“商”字本义为商量。六是认为“商”字本义为某种古器物的象形。七是认为“商”字的本义为赏赐。八是认为“商”字本义为钺,放在祭几之上。九是认为“商”字本义为柄形器,放在祭几之上。本文认为第九种说法较为接近“商”的本义,但仍并不完全正确。下文将就这几种说法一一展开,简要分析“商”字的本义。

一、诸家关于“商”的观点

“商”,从甲骨文起流传至今,其历史悠久,含义丰富。“商”字在甲骨卜辞中有36种变体,主要字形差异不大,部分如下:(《合集》22260)、(《合集》33065)、(《合集》3318)、(《合集》536)。从最早的字形看出,“商”字整体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形状和“”(《合集》12392)相似,下半部分形状和“”(《合集》11459)相似,判定其从“辛”,从“丙”。《说文解字·?部》:“,从外知内也。从?。章省声。式阳切。,古文商。,亦古文商。,籀文商。”《说文》将“商”解释为“从外知内也”,然而“商”字的本义到底为何,是否就是“从外知内”之义,学界有着和许慎不同的观点。

1.释“商”为燕子

把“商”字本义释为燕子的学者主要以《诗经》为根据。《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三皇五帝时期,帝喾是帝喾部落的首领,相传帝后简狄在出浴之时误吞鳦卵而与帝喾生商之始祖“契”,故而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说。另《史记·殷本纪》:“有绒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吞之,因孕生契。”均佐证了玄鸟与商的密切关系。图腾学界研究认为,上古时期,人们都进行图腾崇拜,玄鸟为商族图腾,商族以玄鸟为神的象征。《说文·鱼部》:“玄鳥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凡燕之屬皆从燕。”可知,玄鸟即燕。部分学者认为“商”字本义就来自于玄鸟之义,即燕。如蔡先金先生以字形为基础进行分析,他认为“商”整个字可以视为燕子的象形。[1]

燕甲骨文字形为“”(《合集》5281),以蔡先金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商”字上半部分“”为燕的头,中间部分“”为燕的尾。笔者认为,此说过于牵强,“”与燕的头部相似程度并不高,且“商”的甲骨文字形中,还有“”,燕无法解释两个“”的问题。

2.释“商”为凤

把“商”释作凤的学者同样是从图腾入手,图腾一直是原始社会的象征,在商始祖契以前,东夷部族就以玄鸟为图腾,后又崇拜凤鸟图腾。图腾标志最典型的就是图腾柱,部分学者在对“商”字字形分析后,认为“商”字本义就是凤图腾。凤,甲骨文字形为“”(《合集》3372),孙作云先生就认为,“商”字上半部分与凤字上半部分一样,就是凤头,下半部分就是图腾柱,形似长柄,插入地上。[2]

3.释“商”为星宿

释“商”为星宿的学者将“商”字看作是一个场景会意而得出此义。这部分学者认为,“商”字上半部分是星宿,下半部分是台状物,整个“商”字为祭祀的场景。此说法也与商始祖契有关,据《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實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故参与晋星。”契被帝尧封于商主管火正,契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筑造阏伯台观察星辰。据此,部分学者认为“商”即为在祭台上祭祀大火星的场景。

4.释“商”为璋

璋,为古代的一种玉器。经考古发现,原始社会祭祀的一种礼器就是牙璋。牙璋器形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底部的柄,倒过来与“商”字上半部分的“”相似;其二是中部的齿牙和栏,与“商”字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连接处相似;其三是顶部的刃,倒过来与“商”下半部分的“”相似。部分学者认为,“商”字的甲骨文字形与牙璋形状相似,上半部分为牙璋的把手,下半部分为牙璋的尖部,本义就是璋,是由原始社会祭祀的特殊含义演变而来。但是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发现的青铜人像手持牙璋的

牙璋尖端朝上,柄部握在人像手中,此用法与“商”字朝向相反,而且牙璋在殷商墓中罕见,因此释“商”为璋的说法也有待进一步考证。

5.释“商”为商量

“商”的现代意义中就有商量、商议之义。《说文》中“从外知内也,从冏,章省声”。这种解释看重商的下半部分,将上半部分解释为章的省略,部分学者认为这种说法可推测“商量、商议”是“商”字的本义。但是在古文字中,“商”字并没有从章声的写法,许慎的《说文》离殷商时期较远,关于“商”的释义没有进一步考察的根据。

6.释“商”为某种古器物象形

部分学者认为“商”字应为某种古器物的象形,这种古器物为乐器或者酒器。姚孝遂、肖丁先生认为“商”字是某种管乐之类的象形,[3]但至今出土的古器物中没有古乐器与“商”字形像,此说无证。

康殷先生以及部分学者将“商”释为一种酒器,认为“商”字本义是斝。[4]他们认为斝形状从侧面看与“商”相似,斝字甲骨文字形为“”(《合集》19791),与“商”字的甲骨字形“”也极其相似。另外酒觞的觞应为“商”字的假借字,二者读音相似,觞指的就是酒器,商朝也有着发达的酒文化。以上可说明“商”字与酒器斝有必要的联系。但笔者认为,将三足的斝侧面认为与“商”字相似,过于牵强,觞字为形声字,角表意,伤省声,籀文觞从爵省,爵也是酒器,与斝相似,同样下端三足,上部有两柱凸起,但爵身前有流槽,后端也呈与流槽相似的尖尾状,甲骨字形为“”(《合集2863》),形状和“商”字差别较大,将斝与“商”相联系,理由是不充分的。

7.释“商”为赏赐

“商”与赏读音相近,甲骨文“商”字像一个盛酒的器皿放置在底座上面,表示这是用来赏赐的东西,金文铭文常以“商”为赏。但此说被姚孝遂先生否定,在西周金文之后,才出现将“商”假借为赏的情况[5]。在此之前,并没有甲骨文可以证明“商”可以用作赏,此说法没有依据可供佐证,基本可以否定。

8.释“商”为钺在祭几之上

张立东先生认为“商”字上半部分的“”倒立过后与王字象形“”(《合集》357)相似,象刃部朝上的钺,是王权的象征,而下半部分的“”类似一个祭祀用的台几,两部分合起来应为古时人们将刃部朝上的钺放在祭祀台上祭祀的场景之意。[6]但部分学者认为,如果将“商”字里面的“”释作王权的象征钺,无法解释“仆”“妾”“童”等字,“仆”的甲骨字形为“”(《合集》17961),“妾”的甲骨字形为“”(《合集》657),“童”的甲骨字形为“”(《屯》650),这些字都带有“”,但这些字的辛却无尊贵义,甚至还带有贬义,并不象征王权,释“”为钺说不通,也就无法说明“商”是钺在祭几之上之意。

9.释“商”为柄形器在祭几之上

部分学者认为张立东先生的观点接近“商”字本义,只是放在祭几之上的不是象征王权的钺,而是另一种柄形器物,这部分学者认为“”是柄形器的象形,这种柄形器物应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玉器,如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7]

二、“商”——冠状物在祭几之上

关于“商”的释读观点众多,但都有无法说通之处,各家说法难以验证,笔者认为关于将“商”释读为柄形器在祭几之上的观点较为接近,但仍有不确切之处。下面笔者结合众学者的观点,提出一点本人不成熟的关于“商”字本义的看法。

最早出现的“商”字,在甲骨卜辞中用作人名或地名,金文后假借为“殷商”,中国最早记录下来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再往前已不可考,因此要探究“商”字的源头,应先从甲骨文入手分析“商”字的字形。由前文可知,与其余众多甲骨文字一样,商字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下半部分为“”。从

汉字的组成方法已知汉字可由不同的部位组成,往往汉字意义与组成部位息息相关,“商”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都可与其他甲骨文字的不同部位组成新的汉字,说明组成商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都具有独立的意义,可分别探究其义。

在本文所归纳的观点中,有将“商”字的上半部分

“”释为燕头、凤头、牙璋柄部、星宿、酒器、钺、柄形器的,也有其余专门研究“”的学者将“”本义释为刑具、刀、药草、梓树的,但其本义至今仍未统一。笔者同意肖辛格对“辛”字的考释,认为“”的本义应当为梓树。[8]在商字当中的“”,应是由梓树引申而得的冠,被赋予特殊的意义,用在祭祀当中。

在甲骨文中,同样由“”组成的字有很多,例如“龙、凤、童、妾、亲、辜、睾、辨、章”等等,而这些字当中,有一部分用的是“辛”的后起义,如果从字形上去推测,考释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不妨从《说文》里的意义去推测,《说文·辛部》:“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辠也。辛承庚,象人股。”段玉裁注:“《律书》曰:‘辛者,言万物之新生,故曰辛。《律历志》曰:‘悉新于辛《释名》曰:‘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而《说文》段玉裁注“新”字:“取木者新之本义。引申之为凡始基之称。……当作斤、木,辛声。”《甲骨文字典》中也指出,“新”为“薪之本字”,“新”字的本义是取木,析木取薪。可以看出,“新”的本义为“取木”,那么有“新”意义的“辛”应当为一种木本植物,梓树作为一種快速生长的植物,在古代常被作为薪柴而种植,“辛”的本义为“梓树”有了一定依据。再看“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一句,指的是“辛辣、辛痛”义,梓树的叶子便带有“味辛”的特性。从甲骨文来看,“辛”就像是仿造梓树之形造的象形字,“”的字形与真实的梓树相似度很高,上半部分应就是指梓树的树冠状。由冠形可引申“龙、凤、童、妾、亲”等字由辛组成的上半部分应为头冠义。“商”字也一样,“商”上半部分的“辛”应是由梓树引申而来的冠形。

与其余字不同的是,“商”用于祭祀场景。笔者同意张光直先生等关于“商”字下半部分“”为祭几的观点。“”应为当时祭祀时的祭台,如果下面有口,那么便是人们在祭祀礼仪时所进行的演说。

所以“商”字的本义应是描述的梓树引申的冠状物在祭台之上进行祭祀的场景。《诗经·小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自古以来,梓树就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古代人们离不开梓树,在古代墓葬文化中,墓前经常栽种桑林和梓树,梓树生长能力很强,许多人将梓树看得很重要,更有人将“桑梓”代指故乡,可见其特殊意义,古人将梓树赋予特殊意义后放在祭祀台上祭祀,逐渐赋予其宗教意义。

三、结语

本文从各家释“商”的观点出发,探究“商”字本义。将“商”字的组成成分“”和“”分开探索,推测

“”本义为梓树,“”为祭几,“商”字本义为描绘由梓树引申的冠状物在祭几之上祭祀的场景。

注释:

〔1〕蔡先金.说“商”[J].东南文化,2000(9):70-73.

〔2〕孙作云.孙作云文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3〕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康殷.古文字形发微[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5〕于省吾.甲骨文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6〕张立东.钺在祭几之上:“商”字新释[J].民族艺术, 2015(6):121-127.

〔7〕丁哲.释“商”:柄形器立祭几上[J].美术研究, 2021(3):67-70.

〔8〕肖辛格.“辛”字考释[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1):58-60.

猜你喜欢
玄鸟梓树象形
梓树寻访记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新疆梓树果实脱胶效果的影响
《说文解字》“象形”辨
白露
春分
苏州城里的梓树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象形数字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