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12-04 08:51邵静野杨艳平
新长征 2023年11期
关键词:吉林新能源现代化

■邵静野 杨艳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我省来说,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和要求,“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锚定“六新产业”方向,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五化”工作法抓落实,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为方向,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新型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我省资源优势、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具有鲜明的产业特征和吉林特色,为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六新产业”为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方向和基本内容,科技创新为“六新产业”升级赋能,为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澎湃动力。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新能源”产业,塑造新质生产力。我省风力和光伏发电潜在资源达1.2亿千瓦,是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清洁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丰厚基础。应立足长远,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破“源网荷储”各环节关键技术,开发更多应用场景,把本地消纳作为风光资源优势转化发展优势的主要路径,把实施自带负荷用电项目作为根本出路,加快建设“陆上风光三峡”和“抽水蓄能三峡”。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推动绿电本地消纳,全力构建“风光发电+储能+现代载能”产业体系,壮大一批骨干风光发电和产品制造企业,打造一批绿色能源示范区。坚持以消纳增量带动开发建设,强化现代载能项目支撑,招引落地一批优质自带负荷项目,支持绿色电力产品生产。实施“氢动吉林”行动,谋划推动一批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加快绿氢全产业链建设。探索新能源电力直供模式,促进新能源向新产业、新产品增值转化,大幅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全钒液流电池、铅碳电池、锂电池等新型储能产业培育。

科技创新推动汽车等产业“上台阶”,打造“新装备”制造产业新优势。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汽车”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是“换道超车”的重要引擎。我省汽车产业应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产业变革,在巩固传统汽车产业优势基础上,加快新能源汽车布局和转型发展。应加快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推动传统燃油汽车提质增效、新能源汽车跨越发展、氢能汽车快速研发,建链、延链、强链、补链,推进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应抓住支持一汽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这个“牛鼻子”,红旗、奥迪PPE、新引进整车项目“三箭齐发”,带动电池、电机、电控和软件等配套项目落地,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定强有力政策,支持一汽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加快产品迭代,创新推出一批民族品牌产品。加快推动轨道客车先进技术落地应用和先进车型市场化,加紧发展零部件配套和维修等增值服务。加快卫星制造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科技创新牵引石化“新材料”产业升级,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石化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吉化”素有中国化工摇篮之称。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当前产能位居全国前列,已形成乙烯、纯苯、醋酸等多门类千余种化工产品的完整生产体系。吉林市拥有国内最完整的石化新材料产业链,有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碳纤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吉林化纤自主研发的大丝束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技术国际领先,产能国内最大,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后应坚持“减油增化”,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和石化新材料产业,全力支持以吉林化纤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紧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任务,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双千”工程和“十大产业集群”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附加值,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全力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动“梨树模式”提质扩面。加快推进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智能育种科研基地、人工智能设备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优势品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新品种联合选育。以短板机具、高性能产品、复式作业机械为主攻方向,提高农机装备集成配套及应用水平。以畜牧种业为引领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开发保健品、新型药品、山珍药材、人参饮料等人参(中药材)产品,建设国内外知名的北药基地。做大梅花鹿产业,加快建设长白山食药用菌三产融合示范园等项目。

科技创新赋能“新旅游”,打赢万亿级产业攻坚战。发挥我省碳纤维等新型材料性能、成本、供应优势以及制造业技术优势,加快研发制造碳纤维冰雪装备和各类冰雪运动器材,培育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助力冰雪旅游全链条发展。提高旅游产业智慧化水平,开发“一部手机游长白山”文旅数字服务平台,集成携程、美团、高德等专业领域服务,推动涉旅数据应接尽接,打通“信息孤岛”,植入吃、住、行、游、购、娱全领域资源,实现线上预约、线下游览、实地消费。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数字艺术展示等新业态。

科技创新带动“新电商”,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从重点领域平台建设、平台企业引培、环境优化、要素保障、经营监管等方面系统规划。健全平台供应链体系,鼓励建立农特产品数智化供应链平台,降低平台共生市场主体经营门槛。在木耳、人参、燕麦等农特产品主产区,搭建“加工+电商”交易平台公司,在头部平台上建设“吉品优选”旗舰店,助力中小微企业抱团上平台、降成本,扩大品牌知名度。升级完善“吉农云”平台,加快推广农产品“直播平台+农产品品牌”“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加快发展网络货运平台,以网络货运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打造网络货运产业链条,推动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吉林新能源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