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南方的油画品格

2023-12-06 09:54何龙生孟远烘
南方文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油画家油画画家

何龙生 孟远烘

对于美术来说,南方不只是一个关于地域的名词,还代表着审美风格和艺术观。我国明代的艺术大家董其昌提出“南北宗”的概念,南宗即指文人画,尚意、尚逸,恬淡静雅。西方的现代流派画家凡·高在法国南方阿尔、高更在亚热带塔希提岛所创立的绘画风格,则是神秘、野性和炙热情感的代表。广西地处南方亚热带,它的油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中,从不同的角度书写着关于南方的画卷。

一、广西油画的南方书写

广西油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19年,帅础坚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科,三年后回到桂林创办“研美画室”教授西画,他是把油画传入广西的第一人。之后,贺州籍画家钟惠若于1924年考入广州市省立美术学校学习西画,又于1931年毕业之后考上公派留学生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深造;阳太阳于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又于1935年考入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研究科;罗宝珊于1932年考入杭州艺专绘画系。这几位本土画家在外学习深造毕业之后,都回到广西从事油画的创作和教育工作,是广西油画的播火者。徐悲鸿1935年来到广西后也在创作油画并进行西式美术教育。可见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西的油画像是一颗种子开始发芽了。

1938—1944年,由徐悲鸿等人在桂林倡议建立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广西艺术学院前身)培养过四届共2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中不乏学习油画者。1946年,广西省政府决定将龙潜、关山月、马万里等人创建的私立桂林榕门美专与艺术师资训练班合并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2年培养出来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其中就有韦宣劳、曾日文等油画家。1940—1950年代,广西的油画家虽然不多,但已经形成创作队伍,并且创作的作品不少,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二是劳动生活题材创作。在革命历史题材方面,画家们表现了南方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而在劳动生活题材的创作中,画家们则表现了南方人民勤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1960年前后,从上海、北京等地艺术院校毕业的周楷、孙见光、刘宇一、邵伟尧等相继分配到广西艺术学院任教,使得广西油画创作的力量得到了加强。他们有着扎实的造型基本功,经常深入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生活区进行采风,创作了一批表现少数民族劳动、生活场景的油画创作。196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公社风光画展”,广西有多幅油画作品入选,并在《美术》杂志上发表,这说明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已成为广西油画家在1960年代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题材,并得到了全国评委充分的肯定,走上了全国的舞台。这一时期的作品,为广西油画刻上了“少数民族”这一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南方标签。

“文革”早期广西的油画创作有所停滞,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这种创作激情又被点燃。这一时期广西油画创作的题材相当广泛,画面非常优美,技巧越发成熟,制作愈加精致,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是广西现实主义题材油画创作的典范,例如刘绍昆1979年创作的《出山》等。

1980年代早期产生了一些在广西美术史上隽永的油画杰作,例如谢森的《苗山十月》(1982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沈铭存的《新娘》(1982年)刊登于《美术》杂志封底,并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封雄强于1984年创作的《赞南瓜》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广西美展一等奖、首届振兴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刘晨煌画出了他一生中的代表作品《一九二九·十二·百色》,入选了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全国优秀奖、广西一等奖。这些油画杰作的产生,说明此时广西的油画已经发展成熟,并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时期的作品,深化了南方油画秀美、恬雅的品格。

1980年代中后期至整个1990年代,是广西中青年油画家进入创作自觉、寻找自我的过程。经过’85美术思潮运动和’89现代艺术大展的洗礼,画家们已经不满足于对现实的模拟再现,而是要寻找自我的表达和精神上的挖掘。因此,在题材上,虽然他们有的仍在画现实题材,但是其场景表现已不再是生活场景的简单呈现,而是在表现主题和形式语言上有了極大的改变。1986年由谢森、高峻、黄菁、刘晨煌四人在南宁市人民公园陈列室举办的“开始画展”是这一觉醒的标志。在这个画展上,几位画家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形式进行深奥的精神表达,引起了观众和媒体的注意,广西的油画从此进入了当代表现。此外,刘绍昆在1987年画出了《北部湾·亚热带》,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铜奖。这幅略带平面装饰风格的作品,一扫过去那种强调光影、注重宏大叙事的作品的沉重感,它像是一缕清新的风吹过画坛,沁人心脾。

进入20世纪90年代,广西的油画呈现出一种带有神秘主义倾向的风格,画面的主题变得模糊不清,具有神秘性和多义性,表现手法虽然还是具象的,但已变得平面化、符号化并具有抽象性,这种风格整体呈现出野性的、神秘的气息,与其他地方的油画创作迥然不同,与广西以前的油画创作也大相径庭,是广西油画历史上最具特点的时期。其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具体表现为:尤开民吸收了立体主义的画法,强调画面的框架性,将画面空间打散重构,物象仍然具象,但时空已不再现实,而是错乱并置,他常用大笔涂抹,注重块面感和整体性,有着粗犷的神秘气息,反映了他中年丧偶后对命运无常的悲痛与挣扎;谢森以坦培拉技法为主,他的造型仍是具象写实的,但在色彩上强调强烈的心理色彩和隐喻性色彩,其主题表现具有对人类命运思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黄菁借鉴贵州蜡染的图案、符号和色彩,对物象进行抽象化、符号化和图案化的处理,以红绿相映的民间色彩,表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强调生生不息的永恒之感,有着梦幻似的神秘气息;张冬峰在1990年代初画了一批夏加尔式的创作,以南国风情为基调,充满着诗意的想象,具有南方诗意的神秘气息。更为年轻的雷波、黄少鹏、陈毅刚等,他们的作品也以个性的造型、解构的空间、多义性的主题表现神秘、野性的审美意味。这一时期的广西油画创作,充分挖掘了由亚热带潮湿气候、多民族交融等因素所形成的神秘、野性和浪漫诗意的南方气质。

进入21世纪之后,从2002年开始,苏旅召集一批广西油画家开始到乡下进行风景写生,并于2003年举办了以“南方的风景”为主题的展览,同时结集出版。此后这种形式以每年一届的方式共举办了十届。中途也邀請外地的著名油画家参与,这一活动对广西油画风景的写生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些年来,广西油画在历史的基础上有了深入的发展,特别是在个性化的形式语言上引领潮流。黄少鹏、潘新权、廖有才、吴志军等中青年画家以极具个性的语言符号、富有创造性的画面材料肌理和情趣表现在画坛上令人瞩目。广西的油画创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中国美协、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展览中,广西的油画以绘画形式语言新颖独特、具有强烈的视觉新鲜感频频入选及获奖,获奖比例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此时的广西油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广西油画现象”。这一时期的广西油画,形成融合了前面所有审美特质的具有南方诗性精神的审美品格。

二、诗性南方的油画审美特质

广西油画滥觞时期的作品已多不可见了,难以归纳出其整体的风格。但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广西油画各个时期的风格和发展脉络则是清晰可辨的。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人民热情高涨地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受着这股热潮的影响和带动,画家们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和挖掘劳动的动人场景和细节,创作出大量感人至深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广西油画,其主题主要是表现劳动的场面,表现手法是具象写实的,画面传达的情绪是热烈的、高昂的。由于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画家在考虑题材的独特性、典型性上,会自然地选择少数民族题材,因此,广西油画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就形成以表现少数民族人民劳动生活为主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主题宣传的需要,当然也体现了画家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劳动的赞美。如同广西作家陆地在20世纪50年代写的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一样,这一时期的广西油画也表现出南方人民的蓬勃生命力,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广西油画的成长期。

到了20世纪80年代,广西油画的题材内容虽然仍是少数民族人民劳动、生活的场面,但画面中的情绪已不再激昂,取而代之的是温情、浪漫和诗意。画家从关注普遍的、群体性的场面,转到关注个体的、戏剧性的场面,他们敏锐地捕捉平凡生活中的动人细节,并进行创作。例如最具代表性的孙见光的《试新鞋》(1981年),画的是少数民族家里的孩子要上学了,父母给他穿上新鞋子的场景,整个画面充满温馨的感觉,让人体会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后代的期望。这类作品说明画家对生活的呈现,已经从面上的表现,聚焦到点的表现;从关注群体,转为关注个体;从单一的激昂情绪表现,转为更为丰富、细腻、平和的情绪表现。画家这种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情感表达,充分地展现了南方人心思缜密的特质。这一时期是广西油画的发展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画家们的表现题材虽然仍为少数民族,但画面的表现主题却已不再是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画家们只是借助他们所熟悉的少数民族题材,去表现其内心对世界的感悟。他们的表现主题往往是模糊不清、艰涩难懂和多义的,但总的来说主题又是比较宏大和宽泛的,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生存环境的感受,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在表现手法上,他们已经摆脱了现实时空的限制,而自由地组合画面,呈现出一种神秘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倾向。每个画家的表现语言已经极度个性化,相互之间差距极大且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每个画家已经形成自己非常完善的个人风格,包括主题表现、语言形式,甚至连色彩都各具特点,各不相同。但整体上,90年代广西油画家的创作又同时呈现出一种神秘性、野性、粗犷的审美意趣,这种特质与广西地处南方亚热带、多山、多民族的地域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应该说,这一时期广西的油画是最具地域特色、最具艺术魅力、最具精神内涵的,是广西油画发展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广西油画的审美风格与其他地域迥异,也与本地以往的风格不同,但又是以前风格的发展和深化,是有历史源流的;同时也有升华和凝练,充满着瑰丽的想象、深沉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表现,既是画家个体自由发展的彻底绽放,同时又合成一个群体,合奏式的整体展现着富有地域性的艺术创作审美魅力。

进入21世纪,苏旅策划组织“南方的风景”活动,紧接着政府开始打造“漓江画派”美术品牌,油画家都纷纷投入到风景画的写生创作当中,通过一二十年不断地组织活动,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广西的油画家在风景的写生创作上已经达到了顶尖的水平,诞生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画家,例如张冬峰、黄菁、雷波、杨诚、陈毅刚、黄少鹏等,也培育了一批在全国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如潘新权、廖有才、吴志军、陆虹江等。应该说,广西油画近些年能在全国性画展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与上述活动的开展是密不可分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广西油画近些年所形成的以形式语言新颖取胜的田园诗画风,与20世纪90年代野性、神秘的画风比,就显得有些纤弱,并显得地域特点不够明显;同时,广西油画由于侧重于风景画方面,显得人物画的创作不足。当然,这一时期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风格,除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有意引导与自觉打造相关之外,也与时代的变迁有关。这一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画家们越来越关注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处,关注自己的家园,把自己对生存家园的感悟,变成个性化的绘画语言,从而形成南方田园诗意的风格。特别是像谢森创作的“收甘蔗”系列,展现了新时代广西人民建设家园勤劳又幸福的场面;杨诚创作的“山”系列,记录了家园建设的时代变迁;何光的人物画系列,刻画了这个时代人物的精神肖像。以上画家是这一时期的部分代表性画家。而既有南方田园诗意风格,又具有20世纪90年代神秘野性风格的代表画家是韦明思和刘瑞森。韦明思把他的家乡侗族人民的夜间歌舞生活转化成大块黑白构成的艺术语言,创作了“侗家夜音”系列,既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浪漫诗意表现,又具有粗犷、神秘的气息;刘瑞森表现的是南方的日常生活,但他的画面色彩极具主观性和隐喻性,以红色为主色调,超越了现实,具有热带的神秘和野性之感。这种风格,可以称之为诗性精神,我认为是广西油画未来发展的方向。总的来说,当下的这一时期,是广西油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三、他者视角的南方绘画

在美术史上,中国的“江南山水画派”也被稱为“南方山水画派”,以五代董源、巨然为宗师的这一画派作品描绘的不是北方雄伟险峻的山水,而是南方连绵的山光水色,且多为烟雨雾霭,追求一种平淡天真的意趣,与“北派”的山水迥异。他们的这一绘画追求,对后来的文人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当代,油画领域中主打南方主题的绘画团体还有“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这一2013年成立的画派,至今涵盖了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江苏、浙江、上海等十二个省份的二十七位油画家,代表画家有张冬峰、陈和西、张祖英、陈宜明等。从画派所涵盖的省份来看,这里的南方已是泛指江南,并且该画派的组成除地域上考虑之外,更注重的是艺术风格上的考虑,在画风上基本上都是唯美、诗意的审美情趣。在出版物方面,2000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南方油画16家》,而这十六位油画家其实都是广西本土的油画家,之所以叫中国南方油画而不叫广西油画,除出于抬升画家的地位之外,应该也是打造南方油画的肇始。而2017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南方艺术视角1997—2017〈南方文坛〉二十年美术作品集》,则是从更高的视角上去审视美术,正如其栏目主持人苏旅在序言中所说的“它不但是艺术的晴雨表,也是时代变迁的晴雨表”。

从以上这些画派和出版物去反观广西油画创作,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诗性的品格,另一方面也要拓宽视野,加强当代性。

四、结语

广西的油画创作,是画家根植于自己的家园,在本土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民族资源之上发展起来的。这片南方的亚热带土地,有着质朴、热烈、神秘、野性和浪漫诗意的特质,因此广西油画在这种地域的本质特性基础上结合着不同的时代风潮,走过了一条从乡土情结到诗性精神之路。然而不管何种风格,它的根源和本质都是一种南方的书写。一代代画家深入地去体验自己的生存家园,思考内心的感悟和未来的命运,对生活的素材加以提炼、升华,寻找到极具个性的强烈的视觉形式语言进行表现,画出新时代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了南方广西绚烂多姿的历史文化,表现出广西人民深邃宽广的精神品格,并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的表现,具有诗意、浪漫、神秘、野性的审美品格。这样的审美品格,在油画的版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耐人寻味而隽永流芳。

(何龙生,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孟远烘,《美术界》编辑部)

猜你喜欢
油画家油画画家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酷炫小画家
油画家之死
著名油画家——孔凡平
著名油画家——王沂光
隽永的悲凉——追忆油画家赵开坤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