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开展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09 14:57王雨见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服务育人高校后勤食堂

王雨见

高校食堂开展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王雨见

[上海大学]

高校食堂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应主动分析目前开展“立德树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强食堂队伍人员素质培养,注重对在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落实具体的育人措施,以达到高校食堂“三全育人”的最终目的。

高校餐饮;立德树人;策略与展望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起始至今,随着高校后勤服务体系逐渐社会化,以及劳务外包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食堂在日常运营模式、管理体系以及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均发生了改变。[1]在改变的过程中,高校食堂在服务育人、劳动育人以及文化育人等多个方面的功能都因为社会化的改变而被相应地弱化,甚至逐步被人忽视,让人感觉高校食堂仅仅只是一个为学生提供餐饮保障的场地。

因此,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高校食堂在保证日常食品安全、做好每日供餐工作的同时,应当积极尝试从创新服务项目、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联合学生团队等多角度入手,努力成为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第二战场”,更是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战场。高校食堂应努力承担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等教育改革中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2]

二、高校食堂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一)食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食堂是高校后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师生正常开展学习、工作和实验都离不开食堂提供坚实的餐饮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高校食堂能非常直观地展现出高校后勤工作中服务、劳动、文化宣传等多个维度的工作路径。

如果能坚持在高校食堂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学生养成甘于奉献、遵守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各种优秀的道德品质,进而成功构建起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有机结合的多维一体的“三全育人”格局。

(二)食堂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课堂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当“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3]

在开展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劳”作为实践性最强的一个项目,需要有实际的窗口和平台供学生学习领会。在高校食堂,无论是开展诸如“光盘行动”等活动,还是在日常的供餐窗口,都可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充实高校育人的实践平台,创新高校育人的开展方式,进而有效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和行为。

(三)食堂工作能有效提升高校后勤队伍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目前,现有的高校食堂大多加入了社会化餐饮公司团队,形成了高校自营餐厅与社会企业共同保障的模式。在这一大趋势下,社会企业的餐厅队伍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了解并熟悉“三全育人”的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当高校的后勤部门联合学院教师,鼓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勤工助学、劳动体验等方式加入后勤团队,拉近食堂工作人员与师生的距离,就能有效解决育人的“最后一米距离”的问题。[4]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餐厅服务人员的实践经验相互结合,不仅能提升食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得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上也能有所体现,更能彰显劳动人民的价值,树立后勤人的良好形象,让后勤工作不再落后。

三、高校食堂开展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食堂的队伍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当下,随着高校食堂持续引进社会化餐厅,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餐厅全员社会化。自营餐厅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高校后勤部门自主把关引进的工作人数的减少。社会化企业对人员的引进往往更讲究效益,自然会降低入职门框,导致人员的流动性大大加强。[5]这就使得食堂队伍容易出现学历层次普遍较低、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对“立德树人”的概念较为模糊,不能有效将日常供餐或服务工作与育人相结合,进而使整个餐厅服务师生的水平难以提升。

食堂队伍人员素质得不到加强,不仅会降低在校用餐师生对高校食堂的满意度,同时也会弱化食堂工作人员的育人观念,师生在用餐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就不能第一时间得以解决,甚至无法得到有效的反馈。

(二)食堂的文化宣传工作力度不够

高校食堂的文化宣传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部员工的文化教育,通过开展各种相关培训提升员工素养,帮助学历较低的员工学习新知识,树立全体员工“热爱工作,服务师生”的职业观念,提高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二是对外的校园文化宣传,通过各项活动,让更多的师生了解食堂的运营模式、服务理念、食品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使得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所收获。

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食堂仍局限于保障供餐的工作理念,认为只要做好一日三餐的保障工作,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就已经完成了每日工作,对文化宣传的重视力度不够。例如,部分高校食堂对外宣传的微信宣传公众号,一年仅发表不足五至六篇推文;有的高校除了在校级大型活动会推出相关活动外,并没有主动抓住各类传统节日或是与学院联系,邀请学生团队参与食堂文化宣传。因此,如何有效开展高校食堂的日常文化宣传工作,是高校和餐厅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三)食堂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育人难以平衡

目前,高校后勤餐饮逐步引进社会企业,这就需要尽快找到社会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服务育人的平衡点,保持住原有自营餐厅的公益性。[6]有的社会企业餐饮往往将工作重点致力于满足用餐师生对菜品种类和风味特色的需求上,不仅拉高了师生在高校食堂消费的基数,也淡薄了餐厅服务育人的工作力度。

高校食堂的工作任务,究其根本仍是“为师生服务”,尤其是需要保障部分贫困师生的就餐需求,但这就和社会餐饮追求的毛利润有所冲突,这就需要高校食堂的管理层重视高校餐饮的公益性,在要求社会餐厅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若是后勤管理部门只对外包餐厅的社会企业提取管理费用,逐渐弱化社会餐厅的育人职责与使命要求,这就会导致高校食堂在服务育人的路径上出现不可弥补的裂痕。

四、高校食堂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队伍建设,鼓励服务育人

解决高校食堂一线工作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升高校食堂服务育人功能的关键,就在于提升食堂服务人员自身的素养以及服务师生的业务能力。以上海某高校为例,每年坚持开展服务明星培训活动,并更新各个餐厅的优秀服务明星名单。

在服务明星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高校食堂应完善考评制度和管理制度,明确日常服务的工作纪律,确保考评的结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强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育人意识,提升其服务水平。针对服务人员学历较低的特点,可以尝试突破理论指导的束缚,联合学生代表和二线管理人员,共同设计制作情景小品或视频短片,使得服务人员能通过更直观、更清晰的形式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一名就餐师生,现场体验感受高校食堂所提供的日常服务。同时,也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设计一系列反面服务的案例,让服务人员在现场培训时指出错误的服务,引导大家不要把消极情绪带给师生,而是应当通过细致入微的“微笑服务”,去关心爱护学生。

除了每季度按时开展的服务明星培训,高校食堂还可以在年终在服务人员考评队伍中,邀请当年的“五星”服务明星担任评委,一起对包括社会餐厅在内的所有一线窗口服务人员进行服务考评。这样不仅可以参考听取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也可以鼓励服务明星在考评过程中与新进服务人员分享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服务育人经验,把师生的需求和日常的工作相结合,帮助提升新进餐厅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上述诸多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服务人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食堂工作人员服务育人的基本理念,进而锻炼培养出一支“政治素养良好、服务态度积极、职业素养过硬”的优质食堂服务团队,实现高校食堂高素质服务人员为师生提供服务,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

(二)开创劳动实践课程,落实劳动育人

高校食堂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场所,非常适合开展劳动实践课程、落实劳动育人精神,让更多学生加入劳动者的团队、体验“劳动最光荣”的精神。高校食堂可联合学生工作办公室,通过计入学分或志愿者劳动分的形式,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公益劳动课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劳动技能,珍惜劳动果实。

以上海某高校为例,该校食堂于2021年首次尝试组织开展“美食与生活”公益劳动实践项目,为学生构建公益劳动平台,引导学生与食堂师傅零距离学习如何炒菜,由大厨手把手进行教学。劳动课程包括鱼香肉丝红案教学、精品果蔬雕刻以及“小黄鸭”卡通包白案教学三个项目,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劳动课程结束后,许多同学均表示深刻体会到了食堂的师傅们平时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也十分敬佩他们的默默付出与辛勤练习,在短短一个小时的劳动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门新技能,更包括在教室里难以体会到的劳动感悟。

此外,高校食堂还可以在管理服务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比如在用餐高峰期协助配送外卖,在食堂的出入口引导师生“单进单出”并提醒师生佩戴口罩,在食堂收碗处配合餐厅的保洁阿姨收拾碗筷、清理餐桌等。通过勤工助学的模式,不仅能帮助贫困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更能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

综上,高校食堂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后勤餐饮部门与其他单位部门的协同合作,让学生在体验劳动课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际经历的有机结合,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产生尊重每一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文化育人

新时代下,高校后勤餐饮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后厨。想要全方位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就要在宣传工作上加大力度,把高校的餐饮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结合最新的时政热点,同步开展线上推文和线下活动宣传,宣扬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等内容,促进高校文化育人的发展。

以上海某高校为例,在2022年上半年学校准封闭管理期间,食堂依然没有忘记在三月底清明节到来之际,在各餐厅推出种类多样的特色青团,供在校师生购买品尝。同时,还与学校融媒体中心积极合作,在线上推文中塑造了极具食堂餐饮特色的“卡通小青团”,通过模拟人物对话的形式,把准封闭期间师生在食堂就餐的注意事项逐一罗列,更有助于师生阅读和遵守防疫规定。

在线下活动方面,高校食堂应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在食堂构建活动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食堂与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使学生能在思想层面有提升与进步。上海某高校在落实“光盘行动”政策时,把食堂内的党员同志汇集起来,在食堂窗口搭建“光盘”党员示范岗,在光盘行动中明身份、亮承诺、做示范,引领用餐学生切实做好“光盘行动”,对学生在用餐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粮食行为进行监督和劝诫,并向广大师生宣传“光盘”“节粮”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养成厉行节约的好习惯。

(四)构建优质食堂环境,开展环境育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步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优化,学生对食堂的就餐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高校餐厅已经不仅仅只是学生短暂驻足的用餐点,更是要满足在周末或假期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环境的要求。

食堂应合理运用有限的经费,不断构建起全方位的就餐环境,通过张贴标语、投放电子屏幕、开设温馨学习区域等方式,鼓励学生学习先进、强化监督,进而有效开展环境育人工作。

以上海某高校为例,食堂在一楼升级改造了“26度空间”多功能区域,24小时全天对在校师生开放,使用先进的人像识别门禁系统,各座位均提供免费充电服务,并真正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暑期的留校师生提供了更舒适、更安全的学习空间。改造后的“26度空间”获得了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为学校进一步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精神以及“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夯实了硬件基础。

此外,高校食堂也可以积极应用电子化信息技术,把信息手段与食堂日常的供餐工作相结合,为食堂的后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例如,目前已经广泛普及的“明厨亮灶”工程,就是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红白案师傅在后厨工作的每一个点滴,并通过电脑终端实时反映在大厅的电视屏幕上。前来用餐的师生可以非常直观、清晰地感受后厨食品加工的过程,更进一步地了解食堂的日常运转流程,进而实现餐厅管理透明化,让师生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和用餐环境更加放心。

五、结语

高校食堂开展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长效工程,需要食堂管理层不断探索与实践,绝不可一蹴而就。无论是日常的服务工作,还是联合学院或学生团队开展的文化宣传与团队建设工作,都是开展“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需不断克服困难与挑战,搭建起良好的育人平台,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能动作用。

[1]刘庆庆.高校学生餐厅服务育人实践路径探究[J].中国食品,2022(24):79-81.

[2]周明鹏.高校后勤服务学生的现实境遇及应对理路[J].高校后勤研究,2020(03):9-11.

[3]冯刚.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方法和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5):48.

[4]毛龙生.“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4-17.

[5]朱震杰.服务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党组织建设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20(01):48-49.

[6]朱丽娟.高校后勤食品安全工作的育人功效[J].高校后勤研究,2020(11):20-21.

(责任编辑:胡新龙)

猜你喜欢
服务育人高校后勤食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食堂
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洛阳师院:坚持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务育人文化
三千食堂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