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有效资源 让语文课堂更接地气

2023-12-10 05:02邵依依
小学生 2023年26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语文课堂教材

☉邵依依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开发全新的教学资源,使语文课堂更为生动,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从教材资源的整合入手,融入课堂以外的生活资源。同时,教师也应结合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手段,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与教学效率。

一、以教材入手,有效整合资源

(一)深挖教材内容,进行单元整合

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教材是最为根本的资源内容,此时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入手,进行教材资源的整合,完成教材单元内容的重新架构,充分开发教材的利用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学会以更科学的方式应用教材。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通常按照课本顺序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教学结构缺乏一定的整体性,教师可以寻找教材中相似的、有关联性的教材内容,将主题类似的教材整合在一起,形成单元形式的教学结构。教师应该注意不同单元主题中的递进性与层次性,让学生在单元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对主题的理解,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到本主题单元下的知识点与实际内容[1]。

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本单元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在进行《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课的教学之后,带领学生赏析两篇优秀的习作例文,最后再进行习作讲解,要求学生以上述文章为例写作一篇作文。本单元内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明确的层次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课时安排与课堂内容进行穿插式的资源整合。如在进行前两课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优秀段落的仿写训练,提前让学生了解游记类文章的写作形式,便于更好地开展习作课堂。在进行例文赏析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前两课的文章写作手法进行代入,完成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于优秀写作手法的认知。

对于教材进行单元性质的整合,需要教师充分掌握一册教材中的全部内容,以教材作为载体,将语文课堂的顺序打乱后进行重组,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相互关联的递进关系,让学生们在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跟随学习进度,调整教学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掌握课堂的教学进度,并适当调整教学顺序。语文教材中的顺序是固定的,但是,若全面依赖课本顺序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部分教学内容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期,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教材的顺序调整,充分跟进学习进度。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时将教学顺序与学习进度结合起来,打破教材的限制,为学生带来更符合当前现状的课堂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课堂学习的印象,又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在学习中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能力[2]。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对于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并不了解。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顺序,让本课内容就在重阳节当天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带来菊花、茱萸等能够体现节日习俗的道具,让学生在充分了解重阳节的意义后,再进行本课教学。通常在古诗教学工作中,学生难以体会古诗中的意境,而此时教师适当调整教学顺序,结合重阳节的节日气氛与习俗,让学生真正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促进了本课教学内容的顺利推进,也扩展了学生原有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调整教学顺序,需要建立在教师充分掌握当前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之上,并结合教学进度,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语文课堂结构。将语文课堂融入生活中,选择最恰当的时间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语文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语文课堂的教学难度,也能够全面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

二、以多元教学法辅助,扩展资源内容

(一)善用网络素材,完善资源整合

语文课堂的资源整合不单单要整合教材资源,教师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入手,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素材,而利用信息平台下的网络素材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较多帮助。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学生寻找更多课本教材相关的资源,并借助多媒体课堂的形式,制作成语文课堂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更具多样性的资源,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针对网络素材的资源整合,可以改变原本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结构,小学生常常会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与课本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合理应用网络素材,也能够打破依据教材教学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3]。

例如,五年级下册《金字塔》的教学中,多数学生可能对于金字塔的认知不足,此时除了教材中的内容以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在网络上寻找更多有关金字塔的素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资源整合,让学生吸收更多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在学生对金字塔有基础的认知以后,再为学生深入解读教材中的内容,全面提升教学成果。通过多媒体课堂的形式为学生展示金字塔的图片或是影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堂的资源整合需要教师借助多种手段,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为学生创建更为优质的语文教学课堂。以网络资源与教材资源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并拓展学生的世界观,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意识的重要性。

(二)扩展课外读物,实现课堂链接

在当今新课标的规定之下,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以“多读书、读好书”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寻找适当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养成在课余时间也乐于阅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们甄选的课外读物需要与教材形成有效链接,选择更适合小学生阅读、与教材内容有一定关联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材料。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本单元内容以四大名著为主,可为学生节选出其中的优秀片段独立授课。在完成课堂的正式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课外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并赏析四大名著。其中教师应注意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点,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本名著进行阅读。如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三国演义》,而对于神话故事兴趣度更高的学生可以选择《西游记》。以四大名著作为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之间结成了有效联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审美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课余时间的自律能力,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结合课本教材的知识点,为学生选择更优质的课外读物,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堂内容与课外内容进行关联,加深学生对于教学重点的印象,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整合课后、课外教学资源

(一)生活中的自然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更好的生活情境。语文教学往往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适当整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学习,并且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的自然资源。例如,美丽的景色、学校的生活、师生情等等。在语文课堂中融入自然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建生活情境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引导课堂节奏。以更具人文情怀与生活特色的课堂入手,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感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提供帮助,也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使语文课堂与日常生活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优化了语文课堂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全面发展[4]。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会秋天的感觉。教材中提到“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此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树木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还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去发现“秋的声音”,在恰当的季节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内涵,也便于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书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为语文课堂提供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了“秋天”的状态,为学生讲解四季的自然变更,以自然环境中的资源丰富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对于教材的认知程度。对小学生来说,大自然往往是最好的教材,此时教师还应该锻炼学生在自然中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的思维意识,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适当融入自然资源,可以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自然与生活中得到切身的体会,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课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够在更具趣味性的课堂中,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成果。

(二)特殊地域文化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特殊地域文化教学资源的整合,而不仅仅是将课堂作为教学的唯一方式。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不同地域往往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内涵与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地域文化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如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都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完成多方面的资源整合。让学生在探究当地地域文化的过程中,极大程度上开发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5]。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习作课堂《游——》中,教师可以提前向学校申请课外课堂,带领学生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知名景点或者是当地的博物馆。在保证学生出游安全性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当地特殊的地域文化。在出游前,教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预先确定在出游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讲述什么样的历史文化,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地的特殊地域文化,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文学知识。在回归课堂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并整合这次出游的经历,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在这次出游的旅程中,教师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地域文化,在更加有新意的课堂当中感受不一样的语文魅力。

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融入地域文化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更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观念,更加强调了在生活中学习、于学习中体会的学习方式。

为强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贯彻并落实全新的教育方针,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摆脱教材的局限性,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生动的语文课堂。在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成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方式,重视语文课堂的创新性与趣味性,从而全面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语文课堂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