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监督体系下中储粮企业财会监督实践与思考

2023-12-10 10:40吴建民高级经济师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40
商业会计 2023年20期
关键词:财会财务监督

吴建民 (高级经济师)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40)

一、引言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更好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储粮集团作为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积极构建大监督体系,统筹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经营管理提质增效、企业风险有效防控、财会监督严格规范等各项工作,财务集中管控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在财会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强化完善。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梳理总结了中储粮基层企业在财会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二、国有粮食企业财会监督的内涵和重要性

汤谷良、王化成(2011)认为,财务监督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监督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加以考虑,更加注重综合研究[1]。杨肃昌(2003)认为,财务监督不仅包括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包括监督与财务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2]。《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指出,财会监督是依法依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的监督。从企业层面来讲,财会监督是指通过财会手段对各类经济事项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其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具体来说包含主体、客体、依据、内容和目标五个方面内容。财会监督是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开展监督活动,并达成既定目标。其主体一般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监督主体主要是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财务部门等,外部监督主体主要是行政执法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监督客体是财会监督所针对的对象,广义来看是指企业的一切财务与非财务活动;狭义来看仅指企业的财务活动。财会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财务报告、资产管理、业务活动等各类经济事项。

国有粮食企业强化财会监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财会监督是国企改革提升的重要举措;二是财会监督有利于提升国有粮食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三是财会监督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规范企业经营管理。

三、中储粮企业财会监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财会监督管理意识仍需强化。目前内蒙古分公司辖区基层企业整体财会监督环境较好,但仍存在不足。一是对新政策学习研究不够,部分财务人员不太了解目前的财会监督体系。二是领导对财会监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基层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工作等同的现象。三是存在惯性思维,屡查屡犯问题仍然存在。中储粮基层企业以前年度审计发现的“固定资产标签未及时更新”问题仍然存在。四是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工作还存在差距。分公司辖区基层企业年培训频次3 次及以上的占比56.79%,个别基层企业开展培训频次较少。党委常规巡察的部分基层企业,不同程度还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培训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紧密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财会监督体系机制还需不断健全。目前分公司辖区各基层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内部财会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能够落实单位内部财会监督主体责任,但在机制健全完善上仍存在差距。一是财务独立性不能有效发挥。财会监督检查是其本身管理职能的延伸,不具有独立性,再加之部分基层企业财务部门同时履行内审相关工作职责,独立性不能有效发挥,影响财会监督目标的实现。二是预算管理监督还存在差距。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和约束控制不够,部分基层企业仓房修理费季度偏差率较大,预算执行进度较慢,存在下半年集中报账的趋向。三是内部监督体系监督合力作用发挥不足。辖区各基层企业普遍建立了党内监督、上级单位监督、财会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纪检机构监督以及外部中介机构监督的监督体系,但各监督手段未能有效贯通协调,不同企业间同质问题不能共享,导致各监督层面数据汇聚融合和共享共用较为薄弱,监督合力作用发挥不足。四是三定改革后的财务队伍建设弱化。三定后辖区6 个基层企业财务科与综合科合并设为综合财务科,随着财务集中管理和财务共享中心的持续推进,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财务工作不被重视,最终会被信息化系统取代,工作积极性下降。

(三)常态化财会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分公司辖区各基层企业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作为,全面执行《会计核算标准化手册(2021 版)》和各项会计制度,2023年正式启用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夯实了财务标准化制度基础,为财会监督提供了保障,但在财会监督的力度上仍存在不足。一是财务集中管理中心建设距离集团公司要求还存在差距。财务集中管理中心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精力主要集中在日常事务,对基层财会监督和指导不够。同时,财务负责人评价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对基层企业财务部门监管力度减弱,财务人员监督、管控、评价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二是审核把关不严,未严格按程序履行职责。如经济责任审计中,辖区基层企业还存在出差审批滞后、费用支付缺少依据等问题。三是个别基层企业内控手册修订不及时。四是个别业务明细核算口径不一致。如针对职工外地培训发生的住宿费和差旅费是否作为职工教育经费问题,辖区各基层企业的核算不一致。

四、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财会监督管理体系机制,不断深化大监督体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财会监督管理机制,持续深化大监督体系。一是坚持贯通协同、形成合力。强化财会监督与巡视巡察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外部中介机构监督等其他各类监督的协调贯通机制,在各自专业领域发挥监督职能,通过与其他监督的有力配合不断提升财会监督的效力。并尝试探索辖区基层企业互审的内审模式,帮助解决财务独立性发挥和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注重队伍建设。财务队伍要紧跟改革脚步,向管理财务转型升级,企业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财会监督职能任务匹配相应的人员力量,把政治过硬和业务突出的人用在关键的岗位上和纳入监督检查人才库,通过工作中的锻炼和参加检查的实战,强化监督思维,打造财会监督“铁军”队伍。三是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基层企业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尽职履责,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加大培训学习力度,不断提高财会监督管理意识。强化培训学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财会监督环境。一是提高干部员工对财会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基层企业领导人员应该以身作则,提高对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财会监督是独立的监督方式,不能以财务管理代替财会监督,更不能以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取代财会监督。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贯彻和培训学习力度。营造大监督体系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干部职工的政策宣贯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会计信息质量和财会监督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不断健全内控体系建设,筑牢合规管理防线。以内控为切入点,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工作思路,以强化依法合规经营管理为基础,以加强风险防控为重点,组织辖区统一制作内控手册二维码,在重要节点张贴,持续推进内控执行与监督,让内控理念深入人心,让财会监督贯穿全业务流程。

(三)优化财会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监督管理效能。丰富有效的监督手段是做好财会监督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财会监督效能的有力手段。一是持续推进财务集中管理中心建设。强化中心队伍建设,多渠道加强人员力量配备,加强对基层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并适时采取轮训等方式对基层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实践培训。同时建立健全财务人员评价机制,通过提高对财务负责人的考核权重,强化财务管控执行力,发挥财务管控职能。二是通过“互联网+监督”方式丰富监督手段。充分运用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财务审核力度和前置审批。结合资金日预算、在线监控等手段,紧盯政策性收购、补贴拨付、销售出库等关键环节,加强全过程风险管控和常态化财会监督。三是将财会监督前置到业务前端,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利用内控手册,有效识别重要环节的关键风险点,从业务前端的风险预警,到事中的控制纠偏,再到事后的监督检查,形成监督的闭环管理和有效统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四是综合采取“线上+线下”“日常监督+专项监督”“检查+调研”等方式,切实提高财会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快监督成果的转化应用,进一步巩固深化“严肃财经纪律、依法合规经营”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成果,不断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五、结语

中储粮作为国有粮食企业的主力军,各级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财会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在大监督体系下建立健全财会监督机制,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不断提升财会监督管理效能,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让财会监督成为企业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财务管控能力,以高质量财务管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猜你喜欢
财会财务监督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水利财务
夯实监督之基